•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大赛

陈媛
湘西州民族中学
高中
地理
必修1
湘教版
  • 14303
  • 354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高一年级(必修)《地理Ⅰ》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为两个教学课时,本节内容在高中自然地理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承前启后的核心联系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后,基本掌握了地壳、地质、地形、大气、水循环、洋流等自然地理基本原理或规律,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但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这正是本节内容教学的主要目的。     2、由于当前学校每节课的课时一般为40分钟,限于教学容量,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宜将教材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作以下调整安排:第一课时为:标题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标题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第二课时为:标题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这样分为两课时教学就能在课堂上从容扎实地落实。

    教学工具

    利用乡土地理案例,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2.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3.培养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会从整体性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理环境要素普遍联系的地理观念去分析具体的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认识观念;养成求真务实认识自然的科学态度,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三个表现的认识      2、整体性与资源的利用。

    【难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


    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法     2.案例分析法      3.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采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入新课,方式可以多样。

    例如:典型案例(“蝴蝶效应”)、 视频导入 、图片导入、地理故事(“大禹治水”)等等,方式不拘、贵在吸引、扣住内容。

    二、新课呈现(30分钟)

    1、读图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0页两个插图,结合课本插图提出思考问题。

    2、引导认识:引导学生认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五个要素及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文、土壤(岩石)、生物、地形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整体。)

    3、探究分析:采用以以教师引导、以学生自主思考交流为主的启发探究方法,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三个表现。

    (1)案例展示:教师选择契合内容对应的、恰当的案例分别(依次)展示整体性的三个表现。

    (2)案例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内容及班情的实际,组织不同方式的探究分析讨论。

    (3)归纳结论:表现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表现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

    表现③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拓展分析:选取以下分析方式(或其他方式)加深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与运用。

    ①个案分析(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果联系及影响)

    ②综合分析(例如:简述湖南省自然地理的特征)

    ③趣味描述(例如:利用比拟描述--年轻的青藏高原与古老的巴西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与原因)

    4、教学承转:

    1)提示学生标题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调为第二课时内容。

    2)启发设问:在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如何认识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5、理解分析:

    1)理论认识:布置学生阅读理解----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意义

    意义①: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意义②: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意义③: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2)案例剖析:教师根据教材中: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意义内容,在课件中选取利用生产、生活中的案例(尤其是乡土案例)提问分析

    ①人类仅利用某种单项资源或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能否影响到其它环境要素?为什么?

    ②人类开发利用某一区域资源,能否影响到其它区域的环境资源?为什么?

    ③利用不可更新资源,能否影响到其它环境要素和环境资源?为什么?

    6、课堂小结:启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和三个理论运用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三、巩固练习(5分钟)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班情差异,可设计1—2道选择题和一道分析简答题,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性训练。

    四、课后探究布置(2分钟)

        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和三个理论运用意义,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案例,给学生设计布置一个分析表述性的课后探究问题,以促进学生地理拓展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不作统一,但要求简洁)

    【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该课时)及(曾经)以此教学设计进行教学的过程,进行客观地反思与总结。


    附:示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部分)


    【导入新课】介绍蝴蝶效应现象,启发引导:根据蝴蝶效应观点,往往环境中的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变化,这种效应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引导学生了解蝴蝶效应 认识事物之间具有联系性。)

    新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图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0页两个插图,结合课本插图思考两个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哪些自然地理圈层组成?

    2、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引导认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五个要素。

    分析图片:通过图片分析,加深学生感性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文、土壤(岩石)、生物、地形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成认识结论: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案例分析1图片展示:通过对湘西某村寨图片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个自然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

    方法点拨:依据图片:如何归纳简述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类型+地势或地表特征)(2)气候(类型或特点)

    (3)水文(河流状况或水文特点 (4)生物(植被类型或分布状况)

    (5)土壤(类型或肥力状况)

    承转:根据对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方法进行案例探究

    案例探究展示案例:分组讨论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

    读图布置:根据新疆的“深居内陆,全年降水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四大组(①水文、②植被、③土壤、④地貌),开展邻桌四人的讨论。   

    探究要求:1、每组确定主发言人,2、注意倾听学生讨论的结论,并与学生交流。3、指导学生的表述,力求语句精练。

    归纳特点:在内陆干旱的气候环境下形成  ①水文:河流稀少,多内流河。②植被:缺乏,仅少数耐旱植物。③土壤:发育差、肥力低,多荒漠土。④地貌:两大盆地在风力作用下多形成风积、风蚀地貌。

    认识特征: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大气、水文、生物、植被、土壤各要素与干旱的环境相统一协调。

    【视频分析】看视频回答预设问题:  1、视频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土壤贫瘠)(板画:径流量变化曲线图)       2、问题的根源是哪个自然地理要素的改变?(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生成认识结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二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分析2引导分析:结合课文读图思考:如果大湘西山区植被严重破坏,那么对洞庭湖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指导分析思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洞庭湖泥沙淤积→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生成认识结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果分析: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洪涝灾害;   (或者)→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 →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

    趣味描述】“人是自然地理环境发展中的产物。”对构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各个要素作了以下拟人比喻:“人是一个整体,地形像人的外貌、水文如人的血液或汗水、气候似人的精神气色、植被如人的毛发、土壤似人的皮肤。”(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5要素的领会)

    【承转】提示学生标题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调为第二课时内容。

    启发设问:在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如何认识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理论运用】引导认识: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意义

    意义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意义二: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意义三: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案例探究】通过三个案例,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对整体性理论运用意义的理解

    1、对单项资源的利用:根据课件图片案例,引导探究提问----人类仅利用某种单项资源或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能否影响到其它环境要素?为什么?

    2、对区域资源的利用:根据课件图片案例,引导探究提问----人类开发利用某一区域资源,能否影响到其它区域的环境资源?为什么?

    3、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根据课件图片案例,引导探究提问----利用不可更新资源,能否影响到其它环境要素和环境资源?为什么?

    【课堂小结】启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和三个理论运用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巩固练习】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地区相符的是

    ①绿洲农业,瓜果飘香  ②高寒牧场,牦牛驮运 ③丘陵密布,茶歌悠扬  ④风力强盛,沙丘连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根据整体性原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因果关系

     

     

    ①沿海低地被淹    ②全球变暖   ③极地冰川融化    ④海平面上升      ⑤大气中CO2增加

    【拓展探究】材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湖南省政府已把发展“生态潇湘、绿色湖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立省之本。

    问题:请你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据材料就我省如何处理好湘西山区和洞庭湖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撰写要求:课后进行,可以是写条陈式的表述,也可写小论文阐述。)

    【结语】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要遵循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既要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更要积极的保护自然环境,以谋求“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略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