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

秦为胜
岳阳市第十四中学
高中
地理
必修1
湘教版
  • 636
  • 20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将全面的认识自然地理环境,通过读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利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经、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比较,既能全面的认识地域分异规律又能掌握比较法在学习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价值,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植被是自然带差异性最直观的反映,学生对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非常有兴趣,但是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要素基本特点是在初中所学,有的学生早已遗忘。其次高一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较为欠缺,因此对于一个事物中影响要素有哪些,主导因素又是什么,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了身边的案例,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生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明确学好自然地理的关键就是要时刻观察身边的环境如你的家乡属于什么自然带,有哪些典型树种。同时培养高一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高一地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础和难点,理性知识较强,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较为薄弱。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要非常熟练掌握好世界气候分布图,大多数学生都欠缺世界气候的心理地图,针对学生的现状,本节课设置为情境教学课,先将内容转化成学生生活的问题,使他们有想学的意识和冲动,然后创设情境降低学习难度,学生通过思考、图表分析、视频观看、探讨、合作学习、讨论、抢答等形式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有利于预定目标的顺利完成。

         由于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上课状况有所差异,因此原课型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班级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要。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要注重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关注他们解决问题方法的应用,适当增加与本节相关的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层次水平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方法的引导,促进学生能自我反思,自我赏析和自我调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动力。

    教学工具

    各自然带景观图片,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自然带分布,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不同地区景观图差异感知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存在

                 2、识记自然带概念、理解陆地自然带形成原因

                 3、提高读图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4、分析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表现 

                 5、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在生活、生产、战争中怎样利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决各问题。

    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如世界气候分布图,进一步分析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做到图文转换来表述其分布。

                2、在课堂活动中体验不同自然带的自然景观,进一步理解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尝试从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生产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生活经验中感悟地理环境差异性无处不在,从而树立因地制宜思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及其分布规律

               2、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

    教学难点: 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让学生识图、辨图,启发诱导,分组讨论、抢答形式,精讲多练。

    2. 运用对比,分析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自然带异同,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的差异。

    3.以分组自主探究,大家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分析纬度地带与干湿度地带、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与成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 课前要求同学们务必做到:熟悉世界气候分布,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收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相关资料;了解越南与海湾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过程

    两个战争小视频播放:越南战争中热带从林战经典片断与海湾战争沙漠盾牌行动片断,了解越南与中东伊拉克、科威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对战争影响。

       在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战争结果却截然相反,越南战争美军损失惨重,海湾战争美军几乎以零伤亡代价,打败萨达姆百万雄师,除政治经济军事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对战争的结果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本节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你将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通过对比观看,越南热带季雨林与伊拉克热带荒漠(海陆位置不同)、海南与漠河陆地环境的巨大差异(纬度位置不同),那么产生这种陆地环境差异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地理位置不同导致水热的不同组合)。

        自然带: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共同形成的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综合体,自然带名称以该自然带的植被来命名。

    讲解: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具体如下:


    一、地域分异的概念及分异规律(板书)

    1、地域分异的概念: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

    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2、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有水平分异规律(纬度和干湿度分异)和垂直分异规律

      本节采用分组学习方式,分成4个大组(大组内每6—8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纬度地带性分A组和B组,A组掌握大陆西岸的纬度地带性,B组掌握大陆东岸的纬度地带性,C、D组合作学习干湿度地带性,组内加强合作学习、相互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讲台比赛、另一个展示学习成果。A与B组,C组与D组交叉点评,老师最后作总结。 


        关于纬度地带性,我们玩一个探险考察游戏。请A,B两个大组,以分组学习方式完成任务。第一组沿20ºE,从赤道出发到北极进行考察。第二组从马来群岛赤道附近出发,经中南半岛、我国东部沿海、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直到北冰洋沿岸进行考察。  

       两小组学习任务:

    1、依次填绘出本考察小组经过的主要自然带、并注意比较两组经过自然带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填自然带比赛。  

    2、A、B两组各再派一个代表介绍本考察组线路上1个有特色的自然带,先展示图片、实物均可、自编介绍文字(要求介绍该自然带对应气候类型与特点,典型动植物等,不超100个字),向同学简要介绍该自然带特征。  

        展示活动1线路:   A组-从非洲赤道出发向北至欧洲北冰洋沿岸;                                 

                     B组-马来群岛赤道附近出发,经中南半岛、我国东部沿海、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直到北冰洋沿岸进行考察。   

    思考问题: 沿A线和B线自然带发生怎样的变化?自然带延伸与更替方向?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体现了哪一地域分异规律? 

              A、B两组展示学习成果交流会:

    1、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填自然带比赛。 

    2、每组再派一个代表介绍一个自己熟悉自然带。先展示图片、实物,再向同学简要介绍该自然带特征。   

    3、C组点评A组、 D组点评B组。      


        关于干湿度地带性,我们玩一个探险考察游戏。请C组沿50ºN,从英国向东至中亚进行考察。D组沿50ºN从俄罗斯远东向西至中亚一线进行考察,最后两组在哈萨克斯坦会师,并交流感受。 

        C、D组学习任务:1、综合两个小组的考察结果,写出由东、西沿海向内陆依次经过的主要自然带。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填温带、亚热带自然带比赛(由沿海向内陆)。  

                       2、C、D两组再各派一个代表介绍本考察组线路上1个有特色的自然带,先展示图片、实物、自编介绍文字(要求介绍该自然带对应气候类型与特点,典型动植物等,不超过100个字)。   

     展示活动2线路:  C线-从英国出发向东至中亚哈萨克;                               

                     D线-从东北平原出发向西至中亚哈萨克。

    思考问题:

     沿C线和D线自然带发生怎样的变化?自然带更替方向?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体现了哪一地域分异规律?   

        C、D两组展示学习成果交流会: 

    1、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填温带、亚热带自然带比赛(由沿海向内陆)。  

    2、每组再派一个代表介绍一个自己熟悉自然带。先展示图片、实物均可,向同学简要介绍该自然带特征。   

    3、A组点评D组、 B组点评C组。      


    老师出抢答题,学生答对表扬加分:

     1、上图自然带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该种地域分异的原因是由于(        )位置变化,以(          )为基础。

    参考答案:纬度地带性,纬度位置 热量为基础

     2、上图自然带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该种地域分异的原因是(          )位置变化,以(              )为基础。

    参考答案:干湿度地带性;海陆位置;水分

     3、亚热带大陆西岸和东岸各属什么自然带?分别与哪种气候类型对应?

     参考答案:  亚热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  

    4、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温带大陆东西岸分别与哪些气候类型对应? 

     参考答案:  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


    5、通过上图对比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自然带分布有差异,想一想大陆东岸缺失热带荒漠带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产生季风环流。

    二、水平地带性分异的基本规律:

     1、[抢答]赏析下列古诗词,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参考答案:依次: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

    2、学生活动3:


    3、通过本节课学习,大家一起探究一下越南和中东国家伊拉克两地自然环境有何差异性?对战争的结果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越南和伊拉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极大,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山高林密,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稀少,面对多国部队强大空军“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战争结果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4、播放陆地自然带的录像



    布置课后巩固作业:完成导学案课后练习,及时进行知识自我小结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