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谭正坤
洣水镇洣水中学
初中
语文
七年级
下学期
人教部编版
  • 1386
  • 57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都喜欢看小说,但对待长篇小说就比较没有耐心去读,而且七年级学生读书不求甚解,能再次跟别人讲出故事情节,能用简单的言语对人物进行分析就已经不错了,其他的知识学生不会去深入的思考概括。另外七年级的学生不会运用阅读方法,需要加强指导。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及能力上,懂得概括故事情节,懂得分析人物,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节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同时发挥初中生爱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对精彩片段点评批注,在课上交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教学工具

    用硕鼠下载杨老师解说《骆驼祥子》视频,ppt2010录制微课《圈点与批注》视频,酷狗下载《化蝶》作微课背景音乐,用喀秋莎软件将《化蝶》与微课视频合并,百度下载《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图片,用ppt2010制作课件,用ps去掉ppt背景图上的骆驼祥子字迹,用wps文字编写教学设计,用多媒体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分析祥子悲剧的原因;

    2、了解圈点与批注的基本知识及关注点;

    3、通过《骆驼祥子》,体会圈点与批注的思路,学会进行圈点与批注。

    研讨(0)

    4、通过《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的教学,引导学生怎样读名著。

    教学重难点

    1、分析祥子性格特征及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

    2、了解圈点与批注的基本知识,学会对《骆驼祥子》精彩文段进行圈点与批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辩论探究法,分组竞赛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片段,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组长总结一个精彩片段赏析。

    二、教师导入

    2012十月份我国迎来举国欢庆的文学盛世,那就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曾经有一位中国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据说,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原是要授予这位中国文豪,后经查此人已经去世。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于是授给了同为亚洲作家的日本的川端康成。这位中国文豪就是老舍,老舍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三、了解作者——老舍先生

    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对老舍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看你们了解到的作者情况

    教师明确:作者简介: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员。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四、人物形象的分析:

    放映《骆驼祥子》的片头,引入小说。
    1)这部小说里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来说一说。

    教师明确:祥子、虎妞、曹先生、小福子、高妈等。

    (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2)教师重点梳理祥子的人物形象。(三起三落)

    教师引导:祥子来到北平后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3)祥子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三起三落中一步一步的丰满起来,哪位同学可以对祥子做一个总体评价?

    教师明确:祥子本是一个勤劳、朴实、忠厚、积极进取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

    4)挖掘祥子带给人们的启示:由学生进行辩论:祥子的职业和生活是个悲剧,就连唯一的婚姻生活也是个悲剧,你认为他的遭遇值得人们去同情吗?

    教师明确小说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论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教师总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骆驼祥子》片段精读批注交流。(小组汇报形式)

    由语文课代表课前组织好精彩片段选定内容以及小组汇报顺序,并在课上担任主持人组织汇报。(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两方面内容。朗诵和点评相结合。)

    教师明确,赏析例子:

    1)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象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象火镜的焦点。(写热,却无一处有”——妙!)

    2)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无华丽字眼的肖像描绘,自白式的心理描写——绝!)

    (学生齐读该段文字。)

    3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个性化的语言,简洁明晰的动作——高!)

    (请同学们模仿虎妞的语气朗读一次。)

    师生共同评述语言大师老舍那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化语言特色。

    教师明确 1、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通俗平易、大众化。

    2善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走近老舍,走进祥子,浏览了全文,感知了人物形象,精读了片段描写,品味了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希望今后阅读小说在浏览内容的同时,要学会精读文段,同时希望小组交流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

        七、布置作业

    1、借鉴在烈日下这段环境描写,对冬天寒冷天气进行环境描写。

    2、 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一下,假设祥子来到了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社会,依然梦想着靠自己的努力来寻求安稳的生活,他的理想能够实现吗?请你写出自己的感悟来,字数三百字左右,与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走近老舍    走进祥子

               浏览全文    感知人物

               精读片段    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片段,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组长总结一个精彩片段赏析。

    (预设学生行为阅读并做好批注,小组督促检查并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先行,确定主题,激发兴趣。)

    二、教师导入

    2012十月份我国迎来举国欢庆的文学盛世,那就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国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曾经有一位中国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据说,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原是要授予这位中国文豪,后经查此人已经去世。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是授给了日本的川端康成。这位中国文豪就是老舍,老舍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老舍有关知识,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三、了解作者——老舍先生

    上学期我们学过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对老舍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位同学能来介绍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预习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教师明确: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等。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四、人物形象的分析:

    放映杨老师解读《骆驼祥子》的视频,引入小说。接下来我们跟着杨老师来快速浏览这部小说。提问:
    1)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教师重点梳理祥子的人物形象。(三起三落)

    教师引导:祥子来到北平后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设计意图:学生谈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人物的经历。)

    (3)祥子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三起三落中一步一步丰满起来,我们根据以下文段,对祥子做一个总体评价?

    a、“用力拉车挣碗饭吃, 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祥子从来是很少说话,和同行们也不亲近, 所以他想要人看得起自己,就算拉车也要混出点名堂来。他相信靠自己, 能够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在他拉车时,有几次不幸被疾病缠身, 一病就是十天八天的, 甚至是几个月! 就算病得全身瘫软而站不住脚, 他也不肯服输, 他相信自己强壮的体格、 高大的身材能够支撑得住,这些病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B、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失去了父母, 他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 这也就磨练出了他勤劳能干,他的理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这一理想,他努力地拉着车,他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署,他都勤劳地拉着车,一天攒个一毛五分, 终于得到了一辆属于他自己的洋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车厂时,他也停不下来,总要干一些什么。同行们在一旁说笑时, 只有祥子一个人在帮刘四爷干活。

    C、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心和深切的同情。

    d、 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教师明确:祥子本是一个自信、要强、勤劳有理想、善良、淳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思考,更进一步了解主人公。)

    4)挖掘祥子带给人们的启示:由学生进行辩论:祥子的职业和生活是个悲剧,就连唯一的婚姻生活也是个悲剧,你认为他的遭遇值得人们去同情吗?

    教师明确小说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总结祥子悲剧的根源: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它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教师总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讨论后进行辩论。让学生结合背景,深入思考,通过辩论,能够进一步领悟主题。

    5)作者通过塑造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学生思考得出:小说通过祥子的三起三落,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师提问:在《骆驼祥子》一书中,围绕着主人公祥子,老舍还刻画了很多其它人物,那么这些人物对祥子的堕落分别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6)了解其他人物形象

     妞:分析虎妞的人物形象

        她长得虎头虎脑,和别人对话还时不时“露出两个越老越结实的虎牙”,“吓住了男人”,而且有时她“象人,又象什么凶恶的走兽”。

    -------- 粗俗又丑陋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蛮横又泼辣

    “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桶一般。”

    -------精明又自私

    泼辣、有心计。她的引诱、骗婚、难产而死一步一步加深了祥子的悲剧。

    曹先生:教书先生,为人宽和 ,热心帮助祥子,却无法挽救祥子的悲剧。

    刘四爷:霸道残酷的车厂主,他赶走了虎妞,酿成了虎妞和祥子的悲剧。

    小福子:祥子心爱的人,温柔善良,家庭困苦,被迫卖身。他是祥子最后的温暖,但她的自尽也彻底将祥子推向了堕落的深渊。

    孙侦探:敲诈祥子,阴险奸诈,他抢走了祥子的买车钱,直接粉碎了祥子的梦想。

    二强子:他的嗜酒嗜赌使他家破人亡,直接导致了小福子的自杀,也间接加深了小福子的悲剧。

    老马小马:他们流落街头的惨况让祥子看到了将来的自己,信心和梦想都有所动摇。

    五、圈点与批注《骆驼祥子》精彩片段

    (一)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圈点”与“批注”的基本知识

    1、圈点  圈点就是随手勾画,勾画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自己深有体会之处。常用的圈点符号:

    (1)、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领会。

    2)、圈子码①②③:用来表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3)、波浪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4)、圈点……:标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语句下面。

    5)、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

    6)、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

    7)、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

    2、批注“批注”就是批语和注释随手批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

    3、批注的形式

    1)、分析式:注明某一句、某一层或某一段具体含义的分析性文字。

    2)、概括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

    3)、评价式:对文章中某一事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或某一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4)、感想式:就文章的内容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

    5)、疑问式:理解文章时产生的疑难点的文字记录。

    (二)圈点与批注示例

     (三)《对骆驼祥子》精彩片段进行批注

    由语文课代表课前组织好精彩片段选定内容以及小组汇报顺序,并在课上担任主持人组织汇报。(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两方面内容。朗诵和点评相结合。)

    教师明确,赏析例子:

    (1)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象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象火镜的焦点。

    批注:写热,却无一处有”——妙!

    2“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批注:这句话描写了祥子的外貌,同时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祥子的坚定性格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3“可是,谣言,他不信。他知道怎样谨慎,特别因为车是自己的,但是他究竟是乡下人,不像城里人那样听见风便是雨。再说,他的身体使他相信,即使不幸赶到“点儿”上,他必定有法,不至于吃很大的亏;他不是容易欺侮的,那么大的个子,那么宽的肩膀!

    批注:这句话描写了祥子的性格,写出了祥子的自信,所以不相信谣言,也为下文车子被抢做铺垫。

    4“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批注:这一段不仅体现出了祥子对车子的喜爱,并且利用祥子几年血汗买来的车被抢,而还被打伤,从而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七:理解骆驼祥子名字的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八、师生共同评述语言大师老舍那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化语言特色。

    教师明确 1、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通俗平易、大众化。

                  2善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走近老舍,走进祥子,通过视频讲解,浏览了全文,感知了人物形象,精读了片段描写,品味了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掌握了通过圈点与批注来阅读小说。希望今后阅读小说在浏览内容的同时,要学会精读文段,同时希望小组交流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

     、布置作业

    1、借鉴在烈日下这段环境描写,对冬天寒冷天气进行环境描写。

    2、 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一下,假设祥子来到了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社会,依然梦想着靠自己的努力来寻求安稳的生活,他的理想能够实现吗?请你写出自己的感悟来,字数三百字左右,与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走近老舍    走进祥子

               视频讲解    感知人物

               圈点批注    品味语言

     

     


    一、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片段,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组长总结一个精彩片段赏析。

    二、教师导入

           2012十月份我国迎来举国欢庆的文学盛世,那就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国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曾经有一位中国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据说,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原是要授予这位中国文豪,后经查此人已经去世。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是授给了日本的川端康成。这位中国文豪就是老舍,老舍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三、了解作者——老舍先生

        上学期我们学过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对老舍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位同学能来介绍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预习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教师明确: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四、人物形象的分析:

    放映杨老师解读《骆驼祥子》的视频,引入小说。接下来我们跟着杨老师来快速浏览这部小说。大家认真看,仔细听,看完后,我要请同学来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
    1)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教师重点梳理祥子的人物形象。(三起三落)

    教师引导:祥子来到北平后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3)祥子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三起三落中一步一步丰满起来,我们根据以下文段,对祥子做一个总体评价?

    a、“用力拉车挣碗饭吃, 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祥子从来是很少说话,和同行们也不亲近, 所以他想要人看得起自己,就算拉车也要混出点名堂来。他相信靠自己, 能够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在他拉车时,有几次不幸被疾病缠身, 一病就是十天八天的, 甚至是几个月! 就算病得全身瘫软而站不住脚, 他也不肯服输, 他相信自己强壮的体格、 高大的身材能够支撑得住,这些病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B、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失去了父母, 他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 这也就磨练出了他勤劳能干,他的理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这一理想,他努力地拉着车,他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署,他都勤劳地拉着车,一天攒个一毛五分, 终于得到了一辆属于他自己的洋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车厂时,他也停不下来,总要干一些什么。同行们在一旁说笑时, 只有祥子一个人在帮刘四爷干活。

    C、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心和深切的同情。

    d、 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教师明确:祥子本是一个自信、要强、勤劳有理想、善良、淳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自甘堕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思考,更进一步了解主人公。)

    4)挖掘祥子带给人们的启示:由学生进行辩论:祥子的职业和生活是个悲剧,就连唯一的婚姻生活也是个悲剧,你认为他的遭遇值得人们去同情吗?自由讨论:一二组为正方,三四组为反方。

    我们先了解小说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教师根据学生的辩论,总结祥子悲剧的根源: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它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教师总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5)作者通过塑造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学生思考得出:小说通过祥子的三起三落,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师提问:在《骆驼祥子》一书中,围绕着主人公祥子,老舍还刻画了很多其它人物,那么这些人物对祥子的堕落分别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6)了解其他人物形象

     妞:粗俗又丑陋、-蛮横又泼辣、精明又能干,泼辣、有心计。

    曹先生:教书先生,为人宽和 ,热心帮助祥子。

    小福子:祥子心爱的人,温柔善良,家庭困苦,被迫卖身。他是祥子最后的温暖。

    孙侦探:敲诈祥子,阴险奸诈,他抢走了祥子的买车钱。

    二强子:他的嗜酒嗜赌使他家破人亡,直接导致了小福子的自杀。

    老马小马:他们流落街头的惨况让祥子看到了将来的自己。

    五、圈点与批注《骆驼祥子》精彩片段

    (一)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圈点”与“批注”的基本知识

    1、圈点 圈点就是随手勾画,勾画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自己深有体会之处。常用的圈点符号:

    (1)、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领会。

    2)、圈子码①②③:用来表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3)、波浪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4)、圈点……:标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语句下面。

    5)、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

    6)、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

    7)、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

    2、批注

    批注即批语注释,是指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3、批注的形式

    1)、分析式:注明某一句、某一层或某一段具体含义的分析性文字。

    2)、概括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

    3)、评价式:对文章中某一事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或某一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4)、感想式:就文章的内容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

    5)、疑问式:理解文章时产生的疑难点的文字记录。

    运用圈点与批注时应注意:

    1.圈点批注,要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

    2.圈点使用的符号应该是固定的,不要随意改换,符号的种类也不宜过多。

    3.批注应该做到既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

     (二)《骆驼祥子》精彩文段圈点与批注示例

    (三)《对骆驼祥子》精彩片段进行批注

    由语文课代表课前组织好精彩片段选定内容以及小组汇报顺序,并在课上汇报。(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两方面内容。朗诵和点评相结合。)

    教师明确,赏析例子:

    (1)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象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象火镜的焦点。

    批注:写热,却无一处有”——妙!

    2“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批注:这句话描写了祥子的外貌,同时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祥子的坚定性格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3“可是,谣言,他不信。他知道怎样谨慎,特别因为车是自己的,但是他究竟是乡下人,不像城里人那样听见风便是雨。再说,他的身体使他相信,即使不幸赶到“点儿”上,他必定有法,不至于吃很大的亏;他不是容易欺侮的,那么大的个子,那么宽的肩膀!

    批注:这句话描写了祥子的性格,写出了祥子的自信,所以不相信谣言,也为下文车子被抢做铺垫。

    4“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批注:这一段不仅体现出了祥子对车子的喜爱,并且利用祥子几年血汗买来的车被抢,而还被打伤,从而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七:理解骆驼祥子名字的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八、教师讲述语言大师老舍那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化语言特色。

        教师明确 1、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通俗平易、大众化。

                          2善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走近老舍,走进祥子,通过视频讲解,浏览了全文,感知了人物形象,精读了片段描写,品味了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掌握了通过圈点与批注来阅读小说。希望今后阅读小说在浏览内容的同时,要学会精读文段,同时希望小组交流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

     、布置作业

    1、借鉴在烈日下这段环境描写,对冬天寒冷天气进行环境描写。

    2、 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一下,假设祥子来到了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社会,依然梦想着靠自己的努力来寻求安稳的生活,他的理想能够实现吗?请你写出自己的感悟来,字数三百字左右,与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走近老舍    走进祥子

               视频讲解    感知人物

               圈点批注    品味语言

     

     

     


    一、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片段,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组长总结一个精彩片段赏析。

    (预设学生行为阅读并做好批注,小组督促检查并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先行,确定主题,激发兴趣。)

    二、教师导入

          2012十月份我国迎来举国欢庆的文学盛世,那就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国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曾经有一位中国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据说,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原是要授予这位中国文豪,后经查此人已经去世。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是授给了日本的川端康成。这位中国文豪就是老舍,老舍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三、了解作者——老舍先生

    上学期我们学过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对老舍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位同学能来介绍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预习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教师明确: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四、人物形象的分析:

    放映杨老师解读《骆驼祥子》的视频,引入小说。接下来我们跟着杨老师来快速浏览这部小说。大家认真看,仔细听,看完后,我要请同学来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
    1)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教师重点梳理祥子的人物形象。(三起三落)

    教师引导:祥子来到北平后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3)祥子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三起三落中一步一步丰满起来,我们根据以下文段,对祥子做一个总体评价?

    a、“用力拉车挣碗饭吃, 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祥子从来是很少说话,和同行们也不亲近, 所以他想要人看得起自己,就算拉车也要混出点名堂来。他相信靠自己, 能够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在他拉车时,有几次不幸被疾病缠身, 一病就是十天八天的, 甚至是几个月! 就算病得全身瘫软而站不住脚, 他也不肯服输, 他相信自己强壮的体格、 高大的身材能够支撑得住,这些病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自信、要强

    B、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失去了父母, 他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 这也就磨练出了他勤劳能干,他的理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这一理想,他努力地拉着车,他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署,他都勤劳地拉着车,一天攒个一毛五分, 终于得到了一辆属于他自己的洋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车厂时,他也停不下来,总要干一些什么。同行们在一旁说笑时, 只有祥子一个人在帮刘四爷干活。------勤劳、有理想

    C、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心和深切的同情。-----善良、纯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

    d、 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自甘堕落。

    教师明确:祥子本是一个自信、要强、勤劳有理想、善良、淳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自甘堕落。

    4)挖掘祥子带给人们的启示:由学生进行辩论:祥子的职业和生活是个悲剧,就连唯一的婚姻生活也是个悲剧,你认为他的遭遇值得人们去同情吗?自由讨论:一二组为正方,三四组为反方。

    我们先了解小说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教师根据学生的辩论,总结祥子悲剧的根源: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它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教师总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5)作者通过塑造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学生思考得出:小说通过祥子的三起三落,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师提问:在《骆驼祥子》一书中,围绕着主人公祥子,老舍还刻画了很多其它人物,那么这些人物对祥子的堕落分别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6)了解其他人物形象

     妞:粗俗又丑陋、-蛮横又泼辣、精明又能干,泼辣、有心计。她的引诱、骗婚、难产而死一步一步加深了祥子的悲剧。

    曹先生:教书先生,为人宽和 ,热心帮助祥子,却无法挽救祥子的悲剧。

    刘四爷:霸道残酷的车厂主,他赶走了虎妞,酿成了虎妞和祥子的悲剧。小福子:温柔善良,他是祥子最后的温暖,但她的自尽也彻底将祥子推向了堕落的深渊。

    孙侦探:敲诈祥子,阴险奸诈,他抢走了祥子的买车钱,直接粉碎了祥子的梦想。

    二强子:他的嗜酒嗜赌使他家破人亡,直接导致了小福子的自杀,也间接加深了小福子的悲剧。

    老马小马:他们流落街头的惨况让祥子看到了将来的自己,信心和梦想都有所动摇。

    五、圈点与批注《骆驼祥子》精彩片段

    (一)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圈点”与“批注”的基本知识

    1、圈点 圈点就是随手勾画,勾画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自己深有体会之处。常用的圈点符号:

    (1)、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领会。

    2)、圈子码①②③:用来表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3)、波浪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4)、圈点……:标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语句下面。

    5)、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

    6)、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

    7)、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

    2、批注

    批注即批语注释,是指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3、批注的形式

    1)、分析式:注明某一句、某一层或某一段具体含义的分析性文字。

    2)、概括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

    3)、评价式:对文章中某一事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或某一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4)、感想式:就文章的内容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

    5)、疑问式:理解文章时产生的疑难点的文字记录。

    运用圈点与批注时应注意:

    1.圈点批注,要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

    2.圈点使用的符号应该是固定的,不要随意改换,符号的种类也不宜过多。

    3.批注应该做到既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

     (二)《骆驼祥子》精彩文段圈点与批注示例

     (三)《对骆驼祥子》精彩片段进行批注

    由语文课代表课前组织好精彩片段选定内容以及小组汇报顺序,并在课上采用竞赛形式组织汇报。(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两方面内容。朗诵和点评相结合。)

    教师明确,赏析例子:

    (1)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象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象火镜的焦点。

    批注:这一段是环境描写,气候炎热,却无一处有”——妙!

    2“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批注:这句话描写了祥子的外貌,同时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祥子的坚定性格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3“可是,谣言,他不信。他知道怎样谨慎,特别因为车是自己的,但是他究竟是乡下人,不像城里人那样听见风便是雨。再说,他的身体使他相信,即使不幸赶到“点儿”上,他必定有法,不至于吃很大的亏;他不是容易欺侮的,那么大的个子,那么宽的肩膀!

    批注:话描写了祥子的性格,写出了祥子的自信,所以不相信谣言,也为下文车子被抢做铺垫。

    4“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批注:这一段不仅体现出了祥子对车子的喜爱,并且利用祥子几年血汗买来的车被抢,而还被打伤,从而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七:理解骆驼祥子名字的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八、师生共同评述语言大师老舍那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化语言特色。

    教师明确 1、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通俗平易、大众化。

                   2善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走近了老舍,走进了祥子,通过视频讲解,浏览了全文,感知了人物形象,精读了片段描写,品味了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掌握了通过圈点与批注来阅读小说。希望今后阅读小说在浏览内容的同时,要学会运用圈点与批注的方法精读文段,同时希望小组交流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

     、布置作业

    1、借鉴在烈日下这段环境描写,对冬天寒冷天气进行环境描写。

    2、 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一下,假设祥子来到了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社会,依然梦想着靠自己的努力来寻求安稳的生活,他的理想能够实现吗?请你写出自己的感悟来,字数三百字左右,与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走近老舍    走进祥子

               视频讲解    感知人物

               圈点批注    品味语言

     

     

     


    一、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片段,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组长总结一个精彩片段赏析。

    (预设学生行为阅读并做好批注,小组督促检查并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先行,确定主题,激发兴趣。)

    二、导入新课

          2012十月份我国迎来举国欢庆的文学盛世,那就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国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曾经有一位中国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据说,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原是要授予这位中国文豪,后经查此人已经去世。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是授给了日本的川端康成。这位中国文豪就是老舍,老舍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三、了解作者——老舍先生

    上学期我们学过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对老舍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位同学能来介绍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预习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教师明确: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四、人物形象的分析:

    放映杨老师解读《骆驼祥子》的视频,引入小说。接下来我们跟着杨老师来快速浏览这部小说。大家认真看,仔细听,看完后,我要请同学来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
    1)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教师重点梳理祥子的人物形象。(三起三落)

    教师引导:祥子来到北平后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设计意图:学生谈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人物的经历。)

    3祥子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三起三落中一步一步丰满起来,我们根据以下文段,对祥子做一个总体评价?

    a、“用力拉车挣碗饭吃, 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祥子从来是很少说话,和同行们也不亲近, 所以他想要人看得起自己,就算拉车也要混出点名堂来。他相信靠自己, 能够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在他拉车时,有几次不幸被疾病缠身, 一病就是十天八天的, 甚至是几个月! 就算病得全身瘫软而站不住脚, 他也不肯服输, 他相信自己强壮的体格、 高大的身材能够支撑得住,这些病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自信、要强

    B、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失去了父母, 他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 这也就磨练出了他勤劳能干,他的理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这一理想,他努力地拉着车,他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署,他都勤劳地拉着车,一天攒个一毛五分, 终于得到了一辆属于他自己的洋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车厂时,他也停不下来,总要干一些什么。同行们在一旁说笑时, 只有祥子一个人在帮刘四爷干活。------勤劳、有理想

    C、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心和深切的同情。-----善良、纯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

    d、 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教师明确:祥子本是一个自信、要强、勤劳、有理想、善良、淳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自甘堕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思考,更进一步了解主人公。)

    4)挖掘祥子带给人们的启示:由学生进行辩论:祥子的职业和生活是个悲剧,就连唯一的婚姻生活也是个悲剧,你认为他的遭遇值得人们去同情吗?自由讨论:一二组为正方,三四组为反方。

    我们先了解小说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沦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教师根据学生的辩论,总结祥子悲剧的根源: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它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教师总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讨论后进行辩论。让学生结合背景,深入思考,通过辩论,能够进一步领悟主题。

    5)作者通过塑造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学生思考得出:小说通过祥子的三起三落,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师提问:在《骆驼祥子》一书中,围绕着主人公祥子,老舍还刻画了很多其它人物,那么这些人物对祥子的堕落分别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6)了解其他人物形象

     妞:粗俗又丑陋、-蛮横又泼辣、精明又能干,泼辣、有心计。她的引诱骗婚、难产而死一步一步加深了祥子的悲剧。

    曹先生:教书先生,为人宽和 ,热心帮助祥子,却无法挽救祥子的悲剧。

    刘四爷:霸道残酷的车厂主,他赶走了虎妞,酿成了虎妞和祥子的悲剧。

    小福子:,温柔善良,他是祥子最后的温暖,但她的自尽也彻底将祥子推向了堕落的深渊。

    孙侦探:敲诈祥子,阴险奸诈,他抢走了祥子的买车钱,直接粉碎了祥子的梦想。

    二强子:他的嗜酒嗜赌使他家破人亡,直接导致了小福子的自杀,也间接加深了小福子的悲剧。

    老马小马:他们流落街头的惨况让祥子看到了将来的自己,信心和梦想都有所动摇。

    五、圈点与批注《骆驼祥子》精彩片段

    (一)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圈点”与“批注”的基本知识

    1、圈点 圈点就是随手勾画,勾画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自己深有体会之处。常用的圈点符号:

    (1)、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领会。

    2)、圈子码①②③:用来表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3)、波浪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4)、圈点……:标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语句下面。

    5)、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

    6)、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

    7)、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

    2、批注

    批注即批语注释,是指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3、批注的形式

    1)、分析式:注明某一句、某一层或某一段具体含义的分析性文字。

    2)、概括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

    3)、评价式:对文章中某一事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或某一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4)、感想式:就文章的内容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

    5)、疑问式:理解文章时产生的疑难点的文字记录。

    运用圈点与批注时应注意:

    1.圈点批注,要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

    2.圈点使用的符号应该是固定的,不要随意改换,符号的种类也不宜过多。

    3.批注应该做到既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

     (二)《骆驼祥子》精彩文段圈点与批注示例




     (三)《对骆驼祥子》精彩片段进行批注

    由语文课代表课前组织好精彩片段选定内容以及小组汇报顺序,并在课上采用竞赛形式组织汇报。(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两方面内容。朗诵和点评相结合。)

    教师明确,赏析例子:

    (1)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象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象火镜的焦点。

    批注:这一段是环境描写,气候炎热,却无一处有”——妙!

    2)“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批注:这句话描写了祥子的外貌,同时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祥子的坚定性格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3)“可是,谣言,他不信。他知道怎样谨慎,特别因为车是自己的,但是他究竟是乡下人,不像城里人那样听见风便是雨。再说,他的身体使他相信,即使不幸赶到“点儿”上,他必定有法,不至于吃很大的亏;他不是容易欺侮的,那么大的个子,那么宽的肩膀!

    批注:这段话描写了祥子的性格,写出了祥子的自信,所以不相信谣言,也为下文车子被抢做铺垫。

    4)“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批注:这一段不仅体现出了祥子对车子的喜爱,并且利用祥子几年血汗买来的车被抢,而且还被打伤,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推荐展示,先朗读后点评的形式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读出文本背后的思考,在交流中练习了朗读、表达的技巧。)

    这篇小说以骆驼祥子为题,有哪几方面的含义?

    七:理解骆驼祥子名字的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那么《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体现了这位语言大师哪些方面的特色?

    八、师生共同评述语言大师老舍那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化语言特色。

    教师明确 1、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通俗平易、大众化。

                   2、善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九、布置作业

    给祥子写小传

    本书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作为线索,可以说是祥子一生的记录。请根据作品的内容,写一篇祥子的小传,完整地勾勒出祥子的经历。写完后注意对照作品进一步修改,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走近老舍,走进祥子,通过视频讲解,浏览了全文,感知了人物形象,精读了片段描写,品味了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掌握了通过圈点与批注来阅读小说。希望今后阅读小说在浏览内容的同时,要学会运用圈点与批注的方法精读文段,同时希望小组交流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

     

    板书设计:

                        圈点与批注

                     《骆驼祥子》

        

           走近老舍    走进祥子

                  视频讲解    感知人物

                  圈点批注    精读文段

    祥子:  是一个自信、要强、勤劳、有理想、善良、淳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自甘堕落。


    一、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片段,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组长总结一个精彩片段赏析。

    (预设学生行为阅读并做好批注,小组督促检查并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先行,确定主题,激发兴趣。)

    二、导入新课

          2012十月份我国迎来举国欢庆的文学盛世,那就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国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曾经有一位中国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据说,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原是要授予这位中国文豪,后经查此人已经去世。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是授给了日本的川端康成。这位中国文豪就是老舍,老舍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三、了解作者——老舍先生

    上学期我们学过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对老舍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位同学能来介绍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预习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教师明确: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四、人物形象的分析:

    放映杨老师解读《骆驼祥子》的视频,引入小说。接下来我们跟着杨老师来快速浏览这部小说。大家认真看,仔细听,看完后,我要请同学来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
    1)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教师重点梳理祥子的人物形象。(三起三落)

    教师引导:祥子来到北平后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设计意图:学生谈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人物的经历。)

    3祥子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三起三落中一步一步丰满起来,我们根据以下文段,对祥子做一个总体评价?

    a、“用力拉车挣碗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祥子从来是很少说话,和同行们也不亲近所以他想要人看得起自己,就算拉车也要混出点名堂来。他相信靠自己能够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在他拉车时,有几次不幸被疾病缠身一病就是十天八天的甚至是几个月就算病得全身瘫软而站不住脚他也不肯服输他相信自己强壮的体格、 高大的身材能够支撑得住,这些病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自信、要强

    B、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失去了父母他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这也就磨练出了他勤劳能干,他的理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这一理想,他努力地拉着车,他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署,他都勤劳地拉着车,一天攒个一毛五分终于得到了一辆属于他自己的洋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车厂时,他也停不下来,总要干一些什么。同行们在一旁说笑时只有祥子一个人在帮刘四爷干活。------勤劳、有理想

    C、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心和深切的同情。-----善良、纯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

    d、 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教师明确:祥子本是一个自信、要强、勤劳、有理想、善良、淳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自甘堕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思考,更进一步了解主人公。)

    4)挖掘祥子带给人们的启示:由学生进行辩论:祥子的职业和生活是个悲剧,就连唯一的婚姻生活也是个悲剧,你认为他的遭遇值得人们去同情吗?自由讨论:一二组为正方,三四组为反方。

    我们先了解小说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沦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教师根据学生的辩论,总结祥子悲剧的根源: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它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教师总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讨论后进行辩论。让学生结合背景,深入思考,通过辩论,能够进一步领悟主题。

    5)作者通过塑造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学生思考得出:小说通过祥子的三起三落,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师提问:在《骆驼祥子》一书中,围绕着主人公祥子,老舍还刻画了很多其它人物,那么这些人物对祥子的堕落分别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6)了解其他人物形象

      妞:粗俗又丑陋、-蛮横又泼辣、精明又能干,泼辣、有心计。她的引诱骗婚、难产而死一步一步加深了祥子的悲剧。

    曹先生:教书先生,为人宽和 ,热心帮助祥子,却无法挽救祥子的悲剧。

    刘四爷:霸道残酷的车厂主,他赶走了虎妞,酿成了虎妞和祥子的悲剧。

    小福子:,温柔善良,他是祥子最后的温暖,但她的自尽也彻底将祥子推向了堕落的深渊。

    孙侦探:敲诈祥子,阴险奸诈,他抢走了祥子的买车钱,直接粉碎了祥子的梦想。

    二强子:他的嗜酒嗜赌使他家破人亡,直接导致了小福子的自杀,也间接加深了小福子的悲剧。

    老马小马:他们流落街头的惨况让祥子看到了将来的自己,信心和梦想都有所动摇。

    五、圈点与批注《骆驼祥子》精彩片段

    (一)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圈点”与“批注”的基本知识

    古人云:“读文无批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

    下面我来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重要读书法-----圈点与批注法

    1)、什么是圈点?

    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在书页上画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段落层次,点出疑难之处等等。

    2)、常用圈点符号

    a、直线-:画在文章重点句或关键句下面,表示需要着重记忆领会。

    b、圈子码①②③:用来表示自然段的序 号。

    c、波浪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d、圈点……:标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语句下面。

    e、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

    f、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

    g、分开号︱/: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

    h、圈号 :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

    (3)、什么是批注?

    “批”即批语,就是在文章旁边写上段落、层次大意,用叙述、说明、议论的方式,或对思想内容、观点见解、表达方法、作者思路、遣词炼句加以评论,或提出质疑,或进行鉴赏。

       “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作者材料,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等等加以解释或提示。

       “批注”就是把批语和注释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4)、批注有“眉批”(批在书头上)、“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夹批”(字行的中间)“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5)、圈点与批注应注意的问题:

    A、圈点应在文中随笔勾画,勾画的是文章的 重点、难点、疑点或者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B、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入手;

    C、批注文字可以从赏析语言,或展开联想、补充原文、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D、批注用语注意精练生动,概括到位,可以借助一些圈点符号。

      (二)《骆驼祥子》精彩文段圈点与批注示例




     (三)《对骆驼祥子》精彩片段进行批注

    由语文课代表课前组织好精彩片段选定内容以及小组汇报顺序,并在课上采用竞赛形式组织汇报。(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两方面内容。朗诵和点评相结合。)

    教师明确,赏析例子:

    (1)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象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象火镜的焦点。

    批注:这一段是环境描写,气候炎热,却无一处有”——妙!

    2)“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批注:这句话描写了祥子的外貌,同时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祥子的坚定性格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3)“可是,谣言,他不信。他知道怎样谨慎,特别因为车是自己的,但是他究竟是乡下人,不像城里人那样听见风便是雨。再说,他的身体使他相信,即使不幸赶到“点儿”上,他必定有法,不至于吃很大的亏;他不是容易欺侮的,那么大的个子,那么宽的肩膀!

    批注:这段话描写了祥子的性格,写出了祥子的自信,所以不相信谣言,也为下文车子被抢做铺垫。

    4)“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批注:这一段不仅体现出了祥子对车子的喜爱,并且利用祥子几年血汗买来的车被抢,而且还被打伤,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推荐展示,先朗读后点评的形式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读出文本背后的思考,在交流中练习了朗读、表达的技巧。)

    这篇小说以骆驼祥子为题,有哪几方面的含义?

    七:理解骆驼祥子名字的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那么《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体现了这位语言大师哪些方面的特色?

    八、师生共同评述语言大师老舍那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化语言特色。

    教师明确 1、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通俗平易、大众化。

                   2、善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九、布置作业

    给祥子写小传

    本书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作为线索,可以说是祥子一生的记录。请根据作品的内容,写一篇祥子的小传,完整地勾勒出祥子的经历。写完后注意对照作品进一步修改,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走近老舍,走进祥子,通过视频讲解,浏览了全文,感知了人物形象,精读了片段描写,品味了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掌握了通过圈点与批注来阅读小说。希望今后阅读小说在浏览内容的同时,要学会运用圈点与批注的方法精读文段,同时希望小组交流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

     

    板书设计:

                        圈点与批注

                     《骆驼祥子》

        

                  走近老舍    走进祥子

                  视频讲解    感知人物

                  圈点批注    精读文段

    祥子:  是一个自信、要强、勤劳、有理想、善良、淳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自甘堕落。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 圈点与批注

                                              湖南省衡阳市洣水镇洣水中学   谭正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 了解“圈点”与“批注”的基本知识及关注点。

    3、 通过《骆驼祥子》,体会“圈点”“批注”的思路,学会进行圈点批注。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祥子性格特征及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

    2、了解圈点与批注的基本知识,学会对《骆驼祥子》精彩文段进行圈点与批注。

    过程与方法:

    1、 教师课内引导。

    2、 学生进行精彩描写的朗读和点评交流。

    3、 学生合作探究问题以及进行辩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小说,初读感受人物形象,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关注下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都喜欢看小说,但对待长篇小说就比较没有耐心去读,而且七年级学生读完了书,他们不求甚解,能再次跟别人讲出故事情节,能用简单的言语对人物进行分析就已经不错了。其他的知识学生不会去深入的思考概括。另外另外七年级的学生不能运用读书方法阅读小说,交流上还有所欠缺,需要加强交流指导。

        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及能力上,懂得概括故事情节,懂得分析人物形象,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同时发挥初中生爱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对精彩片段点评批注,在课上交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片段,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组长总结一个精彩片段赏析。

    二、导入新课

          放映《骆驼祥子》话剧片段导入新课,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话剧,是由哪位作家的哪部小说改编而来的?

    教师导入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曾被译成十几种外文。它究竟有什么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近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三、新课展开

    (一)上学期我们学过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对老舍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上前段时间的预习,现在我要请一位同学来当小老师,给大家介绍老舍先生。

    教师明确: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二)放映杨老师解读《骆驼祥子》的视频,引入小说。接下来我们跟着杨老师来快速浏览这部小说。请大家留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看完后,我要请同学来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
    1)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教师重点梳理祥子的人物形象。(三起三落)

    教师引导:祥子来到北平后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三)祥子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三起三落中一步一步地丰满起来,我们根据以下文段,对祥子做一个总体评价?

    a、“用力拉车挣碗饭吃, 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祥子从来是很少说话,和同行们也不亲近, 所以他想要人看得起自己,就算拉车也要混出点名堂来。他相信靠自己, 能够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在他拉车时,有几次不幸被疾病缠身, 一病就是十天八天的, 甚至是几个月! 就算病得全身瘫软而站不住脚, 他也不肯服输, 他相信自己强壮的体格、 高大的身材能够支撑得住,这些病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自信、要强

    B、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失去了父母, 他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 这也就磨练出了他勤劳能干,他的理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这一理想,他努力地拉着车,他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署,他都勤劳地拉着车,一天攒个一毛五分, 终于得到了一辆属于他自己的洋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车厂时,他也停不下来,总要干一些什么。同行们在一旁说笑时, 只有祥子一个人在帮刘四爷干活。------勤劳、有理想

    C、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心和深切的同情。-----善良、纯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

    d、 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自甘堕落。

    教师明确:祥子本是一个自信、要强、勤劳、有理想、善良、淳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自甘堕落。

    (四)挖掘祥子带给人们的启示:由学生进行辩论:祥子的职业和生活是个悲剧,就连唯一的婚姻生活也是个悲剧,你认为他的遭遇值得人们去同情吗?自由讨论:男同学为正方,女同学为反方。

    我们先了解小说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沦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教师根据学生的辩论,总结祥子悲剧的根源: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的垃圾----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它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教师总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五)作者通过塑造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学生思考得出:小说通过祥子的三起三落,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师提问:在《骆驼祥子》一书中,围绕着主人公祥子,老舍还刻画了很多其它人物,那么这些人物对祥子的堕落分别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六)了解其他人物形象

     妞:粗俗又丑陋、-蛮横又泼辣、精明又能干,泼辣、有心计。她的引诱、骗婚、难产而死一步一步加深了祥子的悲剧。

    曹先生:教书先生,为人宽和 ,热心帮助祥子,却无法挽救祥子的悲剧。

    刘四爷:霸道残酷的车厂主,他赶走了虎妞,酿成了虎妞和祥子的悲剧。

    小福子:,温柔善良,他是祥子最后的温暖,但她的自尽也彻底将祥子推向了堕落的深渊。

    孙侦探:敲诈祥子,阴险奸诈,他抢走了祥子的买车钱,直接粉碎了祥子的梦想。

    二强子:他的嗜酒嗜赌使他家破人亡,直接导致了小福子的自杀,也间接加深了小福子的悲剧。

    老马小马:他们流落街头的惨况让祥子看到了将来的自己,信心和梦想都有所动摇。

    (七)圈点与批注《骆驼祥子》精彩片段

    1、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圈点”与“批注”的基本知识

    古人云:读文无批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

    下面我来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重要读书法-----圈点与批注法

    1)、什么是圈点?

       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在书页上画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段落层次,点出疑难之处等等。

    2)、常用圈点符号

    a、直线-:画在文章重点句或关键句下面,表示需要着重记忆领会。

    b、圈子码①②③:用来表示自然段的序号。

    c、波浪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d、圈点……:标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语句下面。

    e、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

    f、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

    g、分开号︱/: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

    h、圈号 :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

    (3)、什么是批注?

    批”即批语,就是在文章旁边写上段落、层次大意,用叙述、说明、议论的方式,或对思想内容、观点见解、表达方法、作者思路、遣词炼句加以评论,或提出质疑,或进行鉴赏。

     “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作者材料,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等等加以解释或提示。

     “批注”就是把批语和注释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4)、批注有“眉批”(批在书头上)、“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夹批”(字行的中间)“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5)、圈点与批注应注意的问题:

    A、圈点应在文中随笔勾画,勾画的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B、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入手;

    C、批注文字可以从赏析语言,或展开联想、补充原文、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D、批注用语注意精练生动,概括到位,可以借助一些圈点符号。

    2《骆驼祥子》精彩文段圈点与批注示例

     

    3《对骆驼祥子》精彩片段进行批注

        由语文课代表课前组织好精彩片段选定内容以及小组汇报顺序,并在课上采用竞赛形式组织汇报。(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两方面内容。朗诵和点评相结合。)

    (1)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象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象火镜的焦点。

    批注:这一段是环境描写,写气候炎热,却无一处有”——妙!

    2)“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批注:这句话描写了祥子的外貌,同时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祥子的坚定性格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3)“可是,谣言,他不信。他知道怎样谨慎,特别因为车是自己的,但是他究竟是乡下人,不像城里人那样听见风便是雨。再说,他的身体使他相信,即使不幸赶到“点儿”上,他必定有法,不至于吃很大的亏;他不是容易欺侮的,那么大的个子,那么宽的肩膀!

    批注:这段话描写了祥子的性格,写出了祥子的自信,所以不相信谣言,也为下文车子被抢做铺垫。

    4)“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批注:这一段不仅体现出了祥子对车子的喜爱,并且利用祥子几年血汗买来的车被抢,而且还被打伤,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通过刚才批注的精彩文段,可以看出《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体现了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八、师生共同评述语言大师老舍那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化语言特色。

    教师明确 1、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通俗平易、大众化。

             2、善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骆驼祥子这个名字有几层含义?

    九、理解骆驼祥子名字的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领悟到了以后要怎样读名著?

    教师总结:(一)读作者,了解生平;

                     (二)读故事,梳理情节;

                     (三)读人物,分析形象;

                     (四)读背景,总结主旨;

                     (五)读语言,体验特色。

                     (六)读题目,思考含义。

                       运用圈点与批注精读文段

    十一、布置作业 

      1、本书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作为线索,可以说是祥子一生的记录。请根据作品的内容,写一篇祥子的小传,完整地勾勒出祥子的经历。写完后注意对照作品进一步修改,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2、运用圈点与批注法继续阅读《骆驼祥子》。

    十二、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用短短的45分钟读完了祥子的一生,但祥子带给我们的感受、小说带给我们的收获、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都不是这45分钟可以简单展现的。

        祥子,还有多少无奈令我们叹息?

        祥子,还有多少悲喜等我们翻阅?

        让我们课后继续运用圈点与批注去细细研读,慢慢品味,去走进他的世界吧!

     

     

    板书设计: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

                圈点与批注

          (一)读作者,了解生平;

              (二)读故事,梳理情节;

              (三)读人物,分析形象;

              (四)读背景,总结主旨;

              (五)读语言,体验特色;

              (六)读题目,思考含义。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