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夫妻双双把家还》这首选自黄梅戏《天仙配》的选段,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戏曲”为主题的曲目。戏曲在所有的音乐类型中,对学生来说还是有学习难度的,一是唱法相对流行音乐来说比较难,二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少,对于很多人来说戏曲音乐是过时的音乐、难以理解的音乐,所以戏曲音乐进课堂,为学生普及戏曲音乐尤为重要。针对以上学生学习戏曲音乐的两点现状,本堂课对传统戏曲的学习进行了改编,传统戏曲音乐加上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这需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比如在课前去了解黄梅戏知识或民间故事《天仙配》,了解戏曲音乐中行当的特点、服饰妆容特色以及戏曲的背景故事等。
考虑到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水平有限,所以导入时从学生身边的音乐入手,从其他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入手,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多媒体、黄梅戏戏服、小道具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唱过程中,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黄梅戏知识、欣赏视频资料,感受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分析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2)通过聆听范唱、视唱旋律、随录音学唱等手段,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3)通过表演唱的方式,进一步体会戏曲音乐载歌载舞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黄梅戏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腔和唱法。
(3)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能够分角色背唱表演。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黄梅戏、创编等手段初步了解黄梅戏这个剧种。
教学难点:黄梅戏装饰音的演唱。
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问题导入
(1)聆听慕容晓晓歌曲《黄梅戏》
①教师播放歌曲《黄梅戏》视频。教师提问: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的副歌部分是什么戏曲?
②师:我们刚才聆听的歌曲《黄梅戏》,其中就有黄梅戏《女驸马》的唱段。
2. 黄梅戏简介
①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清末流入安徽后,与当地的民间歌舞、曲艺音乐相结合而发展成为新的戏曲剧种。其唱腔以板腔变化体为主,用安庆地区方言演唱。
②黄梅戏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代表人物有严凤英、王少舫、韩再芬、马兰等。
3、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1)随视频哼唱
师:同学们刚才对黄梅戏的唱词结构有了一定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段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唱段,感受其优美的唱腔吧!
(2)简介黄梅戏的板式特点
①师:接下来请听老师演唱《天仙配》中的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请大家注意每个乐句歌词由几个字组成,歌词的句式结构是怎样的?(每一乐句基本为七字句,歌词的句式结构为“二二三”。乐句为一问一答的上下句结构。)
②师:这就是黄梅戏正本大戏唱词的结构特点,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当然有时也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句、十字句式为框架进行压缩或增扩。
(3)随伴奏演唱
①学生跟随伴奏录音演唱唱词。
②准确演唱装饰音,感受其韵味。
(4)探讨黄梅戏艺术风格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讨论后填写。
语言 | 曲调 | 唱腔 | 表演 | |
黄梅戏艺术风格 | 生动朴实 | 丰富多彩 | 优美流畅 | 载歌载舞 |
③教师指导学生调整气息,注意咬字与吐字,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④师:黄梅戏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地方特色。它的演唱技法,必须立足于黄梅戏的韵味基础之上,即字与声、词与曲的结合,行腔婉转、圆润细腻、声甜字美、亲切自然,充分体现了“音乐化的语言和语言化的音乐”的特点。
(5)分角色表演唱
①师:黄梅戏是演唱和表演并重的地方戏曲,生角唱腔宽广有力、朴素亲切、优美动听;旦角唱腔委婉悠扬、明白如话、亲切感人,请大家来分角色表演吧!
②教师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学生分角色模仿表演。
5、小结下课。
6、教师播放“三颗小葱”改编演唱的《青花瓷》,学生感受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相结合的韵味。
课 题 内 容 | 学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 ||||
课 型 | 唱歌课 | 课 时 | 1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
1、初步了解黄梅戏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腔和唱法。 3、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能够分角色表演。
|
1、通过交流黄梅戏知识、欣赏视频资料,感受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分析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2、通过聆听范唱、视唱旋律、随录音学唱等手段,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 在学唱过程中,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 |||
教学重点 与难点 | 重点:通过学唱黄梅戏、分角色表演等手段初步了解黄梅戏这个剧种。 难点:黄梅戏装饰音的演唱。 | ||||
教学方法 | 启发探究法、情感体验法、创设情境法 | ||||
使用教具 | 课件、多媒体、戏曲服饰等 | ||||
学情简析 | 授课对象为初中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但对黄梅戏等戏曲文化了解较少,喜爱流行歌曲等现代音乐元素,对戏曲音乐的欣赏与演唱不擅长。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新课导入 | 一、师生问好 二、教师提问 师:同学们了解戏曲吗?在古时候没有流行音乐时,人们欣赏什么音乐呢? 生:。。。 播放课件视频 引出课题《夫妻双双把家还》
| (1)上课礼仪 (2)展示课件并提问 |
(1)上课礼仪 (2)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 ||
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
| 一、介绍黄梅戏代表作《天仙配》 1、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清末流入安徽后,与当地的民间歌舞、曲艺音乐相结合而发展成为新的戏曲剧种。其唱腔以板腔变化体为主,用安庆地区方言演唱。黄梅戏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2、《天仙配》作品介绍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传统剧目,剧情描写了七仙女下凡并冲破重重阻力,与勤劳善良的农民董永结合的爱情故事。《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其中的一个男女对唱,表现了董永与七仙女获得自由后,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喜悦心情。 3、介绍黄梅戏名家 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她的演唱发声自然,声色优美,行腔流畅而韵味隽永,对黄梅戏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演出的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其他黄梅戏名家还有王少舫、韩再芬、马兰等。
4、黄梅戏的板式特点 黄梅戏的每一乐句基本为七字句,歌词的句式结构为“二二三”,乐句为一问一答的上下句结构。
二、学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1、初步感知 欣赏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视频片段 2、教师分句教唱第一部分四句歌词。(1—2遍)
3、仔细朗读歌词并学唱 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三、分角色表演与拓展 1、分角色表演唱,注意生、旦角唱腔的不同。 请学生上台穿上教师准备的戏曲服装分角色表演,可以对照视频学习戏曲动作。 2、欣赏由“三颗小葱”改编演唱的《青花瓷》,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戏曲韵味。
四、小结 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台综合艺术形式,全国约有三百六十个种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五、作业 1、背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2、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和用心聆听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相结合的歌曲,传承戏曲文化,把戏曲文化发扬光大!
| (1)展示课件并提问; (2)介绍黄梅戏;
(3)介绍《天仙配》作品
(4)介绍黄梅戏名家严凤英、王少舫、韩再芬、马兰等。
(5)介绍黄梅戏的板式特点
(6)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7)展示歌词
(8)请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
(9)欣赏《青花瓷》,注意其中的戏曲韵味
(10)小结:中国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
(11)布置作业
| (1)学生回答老师的提 问
(2)认真聆听
(3)认真聆听并学唱戏曲
(4)朗读歌词
(5)分角色表演
(6)欣赏《青花瓷》
(7)认真聆听
| ||
教学 反思 |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