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第三节 地图——等高线与地形识别

孙星星
九澧实验学校(初中部)
初中
地理
七年级
上学期
科普仁爱版
  • 250
  • 3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等高线与地形识别”既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节的重点。本节体现的两条"标准"均落实在该内容之中。教材正文简短的两行字只引导出地形图这个名称简单功能。主要内容通过像活动展示出来。首先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不同类型地图,简单介绍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制作方法等。再通过活动落实标准要求也是本课内容的重点及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教材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学看地形图",这样就轻松地突破了难点。

    教学工具

    本节课的教学地在学生学习了“地图”和“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具备有将学习方法迁移的潜在基础。但对于刚接触地理学不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识的储备都较缺乏,同时限于他们身心的发展水平,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 在此基础上,可以发挥学生的优势,用直观的图来引导学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小组互助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工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2、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坡、缓坡、鞍部等山地的基本形态。

    3、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系列问题。

    教学方法

                                                     等高线与地形识别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

    三、地形识别

          山峰、鞍部、陡崖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外弯曲(凸出)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凸出)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教学过程

    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地形错综复杂,有巍峨的群山,深邃的峡谷,广袤的平原,雄伟的高原。在地图上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生:一般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等高线与地形识别。


    师:齐读学习目标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23-24页,自主学习完成预学案第一部分。

    (预学内容,在交流点拨环节一一展示汇报)

     

    1、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表形态用________图表示。                                                               

    2、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_________。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___________。

    3、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在地图上把____相同的各点连接成______的曲线。

    4、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

    5、把海洋中_____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6、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7、等高线地形图中五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一:海拔、相对高度

    师:我们先来看这组图,图中甲、乙两处海拔分别为多少米?

    生:(1200米、400米)

    师:什么是海拔?

    生:(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师:那甲处高出乙处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呢?

    生:(800米)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学习任务二:等高线

    过渡:什么是等高线呢?

    生: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封闭的曲线,就是等高线。


     

    小组讨论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1、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同线等高)

    3、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海拔差相等。(同图等距)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 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学习任务三:等高线地形图中山地部位的识别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看出地形的形态和坡度的陡缓呢?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的地形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呢?首先需要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基本地形部位。


     

     

     

     

    活动1:

    1、自主阅读课本24页,识别山地部位。


    2、小组派代表上前分析组所要识别的山地部位。

    师:等高线地形图中五种基本形态分别是哪些?

    生: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师:那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该如何去识别它们呢?请大家结合教材24页地形部位图,总结规律。


    合作探究:地形的识别

    小组展示:

    第一组:山顶和鞍部

    第二组:山脊和山谷

    第三组:陡崖、陡坡和缓坡

    (注意: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其答案可以补充,质疑,老师随机点拨或纠正。)

    师:同学的汇报非常精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对各地形部位判别规律总结都相当准确,语言也较简炼。希望在以后有更多的同学能站出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练一练

    1、这是一座山体,要想从山的两侧爬到山顶,哪一侧更容易呢?为什么?

    生:从右手边这一侧山坡上山更容易。因为看上去坡要缓些。

    师:如果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你如何辨别?

    生:等高线稀疏,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

    2、再看这一组等高线,辨别A、B两处分别代表的地形部位,并说理由。

    生: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为山谷。

    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下弯曲为山脊。

    3、若A线为等高线,B代表河流,请你用箭头标出B河流的流向。(此处老师一定要指图一一说明,引导学生分析

    生:河流一定在山谷中,B处一定是山谷,即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河流从高处往低处流。

    (点评)看来大部分同学们对地形部位的识别规律掌握的很好,希望所有同学都能灵活运用。接下来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再把这些知识要点背记下来。


    第一关:山中接力

    把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为300米的等高线补充完。

    第二关:寻宝大行动

       各小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出山中藏匿的宝贝,并说出宝贝藏在山体的什么部位,识别地形部位的依据是什么?

       第三关:登顶观光

       从安全角度出发,各小组请选择一条比较容易爬山的路线登顶A,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第四关:观赏攀岩比赛

    在图中找到一处适合攀岩的地点,说说选择的理由。


    本堂课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谈收获,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努力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树)


     A级

    1.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间高,四周低是盆地

    B.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缓

    C.等高线由山麓向山顶凸出,是山谷

    D.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陡

    2.下列描述表示相对高度的是(    )

    A.小明身高1.72米       B.死海-415米

    C.吐鲁番盆地-154.31米  D.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B级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3.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440米      B400      C531      D395米

    4.图中C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D.山脊

    5.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C级

    6、读常德市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

    (1)丁村位于丙村的           方向。

    (2)如果对该地区的坡地开发利用不当,容易引发山地灾害,这种灾害主要表现为         

    (3)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①或②)线。理由是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