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走进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教材对巴西分三个篇章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为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该部分需要完成课标:“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为自然地理部分;第二部分为发展迅速的经济,该部分需要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第三部分为人口与城市,了解分布特征与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综合联系,了解巴西迁都原因。巴西一节有大量的地图和阅读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和探究学习,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因地制宣发展经济等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初一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对新知事物好奇心强,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对知识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以往的地理学习中,发现学生对国家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也通过前五个国家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但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件相互关系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层次,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巴西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况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分析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举例说出巴西在森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和人口(民族、语言)、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巴西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探究;
2.以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了解巴西在森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热带雨林的保护案例,树立科学的环保观念。
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环境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分析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巴西在森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互动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邀请同学们来玩一个小互动,名字叫“你来猜我来擦”,教师利用希沃白板蒙层和擦除功能,一边擦涂,学生一边猜,若猜出就直接告知(设计了:足球;大力神杯;内马尔三幅图片),学生反应积极,教师顺势引导--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足球王国巴西。
一. 巴西的地理位置
【Google地球找位置】
请一位同学上台,用手拨动白板里的地球,圈出巴西在世界的大致位置。巴西具体位置如何?
【自主学习】3min
结合书本P97图8-51,完成学案,并利用101助手拍照上传。
(一)“知”位置
1. 在图中找出经过巴西的两条重要纬线,并用红笔描出;
2. 在图中相应位置写出巴西临近的大洋;
3. 完成相关填空:
巴西位于_________洲中、东部,主要位于_____(南/北)半球;全部位于_______(东/西)半球;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带,东临_______洋。
【小结】全部同学上传后,在教师端随机抽取其中一份答案进行讲解,纠错:南回归线一定用虚线描出,巴西只西临大西洋,未与太平洋相临。
【过渡】走进巴西的大街小巷,会看到这样一番场景(观看街头小孩、老人踢足球视频),看来无论老少,踢足球已然是巴西人民的一种日常,是深入骨髓的热爱;那巴西足球文化的盛行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 巴西的自然环境
【小组合作】(3min)
结合书本P97图8-51和地图册南美洲气候图,分组合作,完成学案地形和气候的学习。
(二)“识”环境
1. 察“颜”观“色”晓地形--(1-2大组)
1)读图找出巴西主要的地形区,并分析其地形地势特征。
2)地形对足球文化发展的有利影响(球场建设)?
2. 明眸慧眼“辩”气候--(3-4大组)
1)巴西有哪些气候类型?具体分布?
2)巴西气候对足球文化发展的有利影响(草场条件/户外活动时间)?
【小组展示】各组代表上台,结合PPT地形图和气候图,讲解巴西地形和气候特点;其中气候组讲解时为深化气候特征认识,需要进行气候类型和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对应连线。其他同学通过投屏,都可以同步学习如何读图,析图。
【小结】巴西地势南高北低,有两大地形区:北为亚马孙平原,南为巴西高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长夏无冬,户外活动时间长。
【过渡】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孕育了世界径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
【自主探究】结合巴西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流量巨大的原因?
自主思考组织好语言后,学生进行平板抢答。相比于传统的举手,学生参与度更高,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过渡】地理要素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里生长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动植物的天堂。但是老师前段时间在内马尔超话群的微博上,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地理要素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里生长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动植物的天堂。2019年8月发生了一场大火,足足燃烧了20多天--雨林大火视频观看--这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除视频火灾外,还有许多的人类活动正在破坏着热带雨林,人们对此观点不一,请结合视频、P102图8-61和学案材料,角色扮演分组完成学案活动。
请各组学生举手上台通过刮刮乐选出自己组的角色,并完成学案对应任务。
【分组探究】4min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烧荒耕作、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和森林火灾等人类干预活动增加,巴西热带雨林面积日渐减少,其中烧荒耕作导致的森林 破环占整个雨林减少面积的45%。
材料二:亚马孙雨林面积达550万平方公里,每年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约两成的氧气量,吸收超20亿吨二氧化碳,具有净化空气和调节全球气候 的重要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雨林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是著名的“世界动植物王国”。
材料三:玛瑙斯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腹地,交通便利,世界很多游客都从这里乘船去探索奇妙的热带雨林,感受当地独有的自然风景和原始风 俗;此外,当地政府也积极引进技术,尝试对部分优质木材进行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增加其经济价值。
材料四:巴西矿产和工农业分布图
当地居民:请列举破坏热带雨林的行为。
环保官员:亚马孙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应?大肆破坏将带来的危害。
政府官员:如果你是政府官员,在合理开发雨林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当地经济发展?
开发商: 如果你是开发商,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或看法?
【分组展示】3min
各组代表上台对着课件上同步的学案材料,逐一讲解如何获取到答案,并在材料和图上画出提示信息,投屏同步到全班同学,展示具体分析材料和提取图片信息的做题过程。
【小结】从同学们的分析看来,热带雨林地区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当地经济,努力做到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正如习主席所说:“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这对全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过渡】巴西经济区域发展极不协调,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它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各地经济的?
四、发展迅速的经济
结合书本P99图8-56和P100图文,自主思考并完成学案。
【自主学习】2min
1. 巴西以______气候和_______气候为主,水热充足;适宜种植各种____带作物-巴西是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国,_______,_______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2. 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____矿-采矿业,_______,机械,汽车,化学,食品,纺织等工业工业发展水平______,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3. 水能资源丰富,拥有世界第二大的_______水电站-水电比重比较大。
【小结】拍照上传后,采用教师端抽答功能了解学生做题思考情况。
【过渡】为了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加快内地开发建设,巴西政府将首都从东南沿海迁至中部高原之上。作为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政府对人民喜爱的足球运动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许多足球场馆--由足球场馆分布发现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特征。
五、人口和城市
教师指导读图:P100图8-59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图--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引导原因探究,完成学案。
【合作探究】
请从自然(地形,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交通,开发历史)条件两方面,分析巴西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小结】自然条件:地形:地形较和缓;气候:较为温和湿润;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总结归纳】
五、随堂测试
读巴西的矿产和工农业分布图,回答1-2题。
1.巴西的矿产资源中最为丰富的是( )
A. 石油 B. 煤炭 C. 铁矿 D. 锰
2、巴西的工业、农业、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 气候宜人,水热充足
②海陆交通便利
③发展历史悠久,工农业基础好
④人种复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巴西北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不合理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会明显导致当地空气湿度增大 ②珍稀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引发世界性人口迁移,该地人口急剧增加 ④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学生在pad上完成测试,教师通过在线测试功能,课堂上实时检测学习效果,根据正误率数据,及时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释疑解惑。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新课导入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巴西: “我来擦你来猜”小互动-展示巴西球员内马尔的照片,大力神杯和足球图片。 引出课题“足球王国”——巴西; 请同学上台在Google上找巴西在世界的位置。 |
学生答道:《巴西》
上台翻动地球找位置。 |
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渗透进地理学科特点。 |
环节一: 巴西的地理位置
环节二: 自然地理环境(创设情境)
环节三: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环节四:巴西的经济与人口、城市分布 |
针对课标-“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要求,设计了详细的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通过101平台测试功能,及时查看全班学生完成度,随机抽取其中一份进行讲解。
一.巴西地理位置(完成学案) 巴西位于_________洲中、东部,主要位于_____(南/北)半球;全部位于_______(东/西)半球;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带,东临_______洋。 【小结】:巴西西临大西洋,主要位于南半球、在南美洲的东部、大部分位于热带。 |
【自主学习】: 结合P97地图,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学生自主完成学案。
【学生上台】:结合地图,指图归纳巴西地理位置(主要从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描述)。 |
根据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对已学知识进行应用和迁移。 结合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同时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平台,锻炼其读图析图能力。
针对课标-“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设计了小组合作任务,小组成员在交流合作和分工协作中,对地形和气候图形成一个初步认知,这也是贯穿本堂课的一个基础知识点,进而探讨其对足球文化发展的有利影响;之后通过应用拍照功能,进行小组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
走进巴西的大街小巷,会看到这样一番场景-人们踢足球视频播放;足球文化的盛行与巴西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3min)完成学案第二大点。
二、自然环境 1. 察“颜”观“色”晓地形--(1-2大组) 1)读图找出巴西主要的地形区,并分析其地形地势特征。
2)地形对足球文化发展的有利影响(球场建设)?
2. 明眸慧眼“辩”气候--(3-4大组) 1)巴西有哪些气候类型?具体分布?
2)巴西气候对足球文化发展的有利影响(草场条件/户外活动时间)?
【课后活动】: 亚马孙河河口流量大的原因?请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思考。 【小结】:结合巴西的地形、气候资料图等课件展示: 巴西主要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沿途经过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巴西地势南高北低;亚马孙河流量巨大受地形和气候的综合影响:地处赤道地区,属于全年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河流所在地区 ,北、 西、 南 三面地势高,向河流汇集的水多。
|
【小组合作】: 请各大组派代表上台对着地形图和气候图进行讲解,气候组讲解时为深化气候特征认识, 需要进行气候类型和气温曲线降水在柱状图连线。
同学小结归纳: 气候类型: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 有明显干湿季。 巴西地势特点:南高北低,北为亚马孙平原,南为巴西高原。
【合作探究】 亚马孙河河口流量巨大的原因?(地形和气候),小组代表举手回答。
|
||
地理要素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里生长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动植物的天堂。但是2019年8月发生了一场大火--视频观看--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思考探究】请结合视频、书本P102和以下材料,思考: 1. 热带雨林的生态效应? 2.如何合理对热带雨林进行开发? |
视频观看:了解热带雨林“地球之肺”的生态效益,以及森林破坏的现状,树立 正确的环保观念。 【分组讨论】 1-3组环保官员: 热带雨林的生态效应 4-6组当地居民: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 7-9组政府官员: 如何因地制宜实现雨林可持续发展? |
“地球之肺”视频的观看,帮助学生将课本阅读上沉闷的知识,变为生动直观的视频演示,更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 |
结合P100课本内容和巴西矿产和工农业分布图,了解巴西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拍照后进行讲解。
三.巴西的经济(2min) 1. 巴西以______气候和_______气候为主,水热充足;适宜种植各种____带作物-巴西是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国,_______,_______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2. 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____矿-采矿业,_______,机械,汽车,化学,食品,纺织等工业工业发展水平______,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3. 水能资源丰富,拥有世界第二大的_______水电站-水电比重比较大。 结合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图8-59,找出其人口城市分布特征,引导学生读图-合作探究分析巴西人口城市如此分布的原因? 【小结】: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人口主要居住在东部(东南)沿海地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 首都迁移至巴西利亚有利于带动巴西内陆经济的发展。 |
【同桌互助】完成学案: 1. 巴西的经济有何特点? 2. 结合教材100页图8-59,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首都为什么要由里约热内 卢迁移至巴西利亚?
学生代表进行答案梳理并且回答。其他同学进行对抗质疑和补充答案。
|
自主读图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了解巴西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同时学生思维的碰撞,让知识的学习在脑海中更为深刻。体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新课程理念的导向。 |
|
环节五:知识总结与巩固
作业布置 |
请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归纳总结】 |
学生谈收获;
课堂巩固练习 读巴西的矿产和工农业分布图,回答1-2题。 1.巴西的矿产资源中最为丰富的是( ) A. 石油 B. 煤炭 C. 铁矿 D. 锰
2、巴西的工业、农业、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分 析正确的是( ) ① 气候宜人,水热充足 ②海陆交通便利 ③发展历史悠久,工农业基础好 ④人种复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巴西北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不合理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
注重设计问题的不同层次递进,练习巩固,并且寓学习于乐趣中。 |
学案上的必答题和选答题 |
完成学案题目。 |
分层次完成作业。 |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