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何欣欣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初中
化学
九年级
上学期
人教版
  • 557
  • 22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二第1课时。在原有分子、原子概念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为后续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学习奠定基础,启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工具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与原子,对微观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质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时期。但是,对初中生而言,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十分困难,可能对同一个原子结构模型会有不同的构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由哪些微粒构成,并了解各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2、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3、理解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从史料、图片、表格、动画中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整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原子构成的史实,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学习,初步具备勤于思考、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原子的结构与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推导并理解原子内部各微粒间的关系。

    对原子的内部结构有具体的空间模型。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思考

    1、回顾原子的探究历史,初识原子结构。

    展示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图片、汤姆森的枣糕模型图片。

    引导学生观看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视频。

    看、听、思、答

    认真观看图片展示与视频讲解。

    思考原子内部具体是怎样的结构才会让带正电的α粒子有如此各不同的运动轨迹呢?

     

    通过回顾原子的探究历史,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内部还可以再分;体会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理解α粒子出现不同运动轨迹的原因。

    演示无障碍通行,α粒子的运动轨迹;

    演示有障碍阻行,α粒子的运动轨迹;

    引导学生分析“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运动轨迹为何会有如此不同呢?


    独立思考、畅所欲言

    学生自由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

     

    通过动画模拟帮助学生建立微观α粒子运动模型,为后续具体分析原子的内部结构打下基础。

    巧妙提问,推理知新

    1、具体分析α粒子的运动轨迹,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

    教师大致总结原子的内部结构。

    1、为什么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弹回?

    2、为什么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穿过金箔?

    3、为什么还有带正电的α粒子运动轨迹发生偏转?

    4、原子的内部结构如何?

    教师板书。

    倾听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呈现、生生互评

    组内讨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

    在探讨中收获知识,把课堂交给学生,知识有灵性的生长和被获取。

    2、查看表格,知道原子内质子、中子、电子的关系;

    展示表格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格中各数据,发现规律。

    请学生归纳总结、呈现。

    教师板书。

    仔细观察、思考,分析表格数据中各微粒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3、观看《原子的构成》视频,形成简要的原子结构模型。

    播放《原子的构成》,学生整理原子的结构。

    认真观看视频,掌握原子的内部结构,形成简要的原子结构模型。

    归纳整理,再次强化学生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

    4、对于原子结构描述的知识PK赛。每题4秒,共6道题。

    教师说明赛制,组织学生代表参与,其余学生作为评委。


    积极参与,通过知识PK赛巩固知识,为同学加油。


    以游戏的形式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动静结合。

    同时检查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随时反馈。


    观察讨论,发现规律

    1、观察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动画,找到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提要求:

    认真观看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动画,找到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认真观察,寻找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分享、交流的能力。

    2、观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视频,归纳整理知识点。


    讲明视频观看要求:

    找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有目的有重点。


    每一活动,讲明要求,组织学生参与、思考、总结。

    通过视频的形式再次巩固。


    知识汇总,试绘图形

    1、教师展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

    巩固已学的原子结构的知识点。


     

    通过前半节课学习,引导学生描述“钠原子”的原子结构。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绘制空间想象中的原子的结构图形。

    希沃展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学生进行描述。


    化抽象为直观,微观粒子宏观表示出来。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引入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基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引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几个习题巩固练习,请一组的学生逐个回答。


    学生听、思,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时刻准备着,课堂思维不掉线。


    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原子结构,化微观为宏观。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

    习题练习,反馈学情,适时调整教学速度。


    团队合作,查找规律

    1、展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规律。

    请同学们观察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那些规律呢?

    独立思考、总结,组内分享交流,代表总结呈现。

     

    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从图片、表格中获取信息。

     

    2、结合稀有气体的稳定性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八电子稳定结构”。

    观察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又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联系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具有稳定性,知道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间的关系。

    理解结构决定性质。

    结合已有知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提高信息整合能力。

    3、发散思维。从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初步引出离子是如何形成的?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升华,发散思维。由结构决定性质,思考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要变成稳定结构,如何变化?

    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要变成稳定结构,又是如何变化呢?

    进一步总结,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对应原子变成离子的一般规律。


    学生总结、内化知识、表达分享。

    知识纵向迁移,积极思考。由钠原子、氧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得失引出相应的钠离子、氧离子。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构建与总结。

    进一步由个别到一类,知识系统化。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