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惊愕交响曲》是湘艺版音乐课八年级下学期的必修教学内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家海顿的代表作,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出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的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的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的舞蹈,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个年级的初中音乐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他们个性张扬,有着很强的“成人感”,但是,就是因为这种成人感,使得他们在情感体验上也日益丰富,有更多的体会。所以在音乐的情感体验上更加生动形象。他们大多数受当下影响,喜欢现在的流行音乐,对于课本上的音乐兴趣不大,但对于音乐家的故事、或者一些相关的音乐常识还是很感兴趣的。
会唱并记住《惊愕》的主题旋律,了解简单的变奏
主要了解海顿的创造风格。
能尝试用节奏或节拍变奏
1、能用简单的图形对音乐的结构进行记录,可以运用ppt做好图形,再运用计时功能,合上音乐,最后导出视频。
2、感受、体验并表现乐曲中的力度变化,学会哼唱《惊愕交响曲》的主题旋律。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西洋乐器演奏的兴趣,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培养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旋律线
欣赏《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一片段,感受主题旋律,谈谈感受和情绪。
2.讨论
3 .保持着轻松愉悦的状态继续聆听。
4.根据全班的受惊吓状态导出主题——《惊愕交响曲》
聆听《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
①为什么叫惊愕?作曲家的意图?一起了解背后的故事(微课)
莫扎特的师傅→海顿(微课视频)
108部交响作品——交响乐之父,确立了四个乐章
吓谁?创作于1791年,海顿来到英国,贵妇淑女不懂音乐,附庸风雅。
「惊醒」音乐,吓她们一跳→冠以「惊愕」的别名
介绍海顿:一百多首交响曲,奥地利音乐家,交响乐之父
主题旋律:分段欣赏,着重欣赏感受主题A,主奏乐器是什么?
出现几次惊愕?没有一直,而是回到温柔的主题。
1、声势感受主题旋律音高和节奏,感受惊愕声响,并且模拟。
(拍手、跺脚表示惊愕声响)
2、分组进行配合
3、跟琴模唱主题旋律,熟记旋律。
4.弦乐器柔和,出示弦乐器。(弦乐器音频)
5.除了弦乐器的出现还有没有新的乐器?
(长笛)感受木管组音色
变化1:
1.乐曲发生新的变化?
2.用手比划副旋律
3.两只手表示主旋律和副旋律
4.通过音频软件音轨感受旋律出现的乐器。
5.主奏乐器弦乐和木管。
变化2:
旋律一直轻松愉快么?听接下来的旋律变化?
讨论:力度变强,低沉,
钢琴演奏对比感受主题与变化2的旋律调性
揭示调性变化和低音齐奏。
变化3:
聆听A3,听辨主题旋律变化,音符密集,速度不变,节奏变化。
变化4:
听到哪些乐器用手势表示?
模仿定音鼓的演奏;加入了铜管和木管。
小结:
变奏A+A1+A2+A3+A4
主题及一系列变化反复,保持基本骨架,新的音乐形式——变奏曲
主题 弦乐
A1 加入小提琴副旋律
A2 c小调 ff 悲伤 低音齐奏
A3 双簧管+小提琴p 节奏密集 旋律对位
A4 运用琶音 附点 加入管乐 打击乐
听辨变奏,随堂检测。
了解到变奏曲的曲式特点,风趣幽默的交响乐之父海顿,欣赏到有意思的《惊愕交响曲》,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播放视频杨松斯指挥《惊愕交响曲》小结。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