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刘梦滢
高中
美术
必修(美术鉴赏)
湘美版(新)
  • 1390
  • 141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鉴赏》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思想,践行文化自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按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要求编写的供高中学生选用的必修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以中国优秀艺术作品为立足点,涵盖对世界各地艺术作品的鉴赏,强化共同基础,尽可能呈现不同类别和水平的学科知识,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美术鉴赏》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研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领会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更是让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去观察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及文化素养。


    教学工具

    一、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文化知识也得以拓宽,特别是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逐渐成熟。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为之后课程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其知识背景也许不能使其对美术鉴赏这一问题做出较为准确的回答。但是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学生重新审视以前被忽视的美术作品的价值,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光看待所谓的“非美术作品”。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

    二、当下,泛娱乐化极大地弱化了高雅艺术对学生的影响,部分学生一味的追求感官娱乐刺激,对于知识文化比较冷漠;对于美术学科产生漠然心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实践经验欠缺。

    三、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优势,修正劣势,以学生为本,立足美术学科建设,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提升教学层次,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发现“美”的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成美的基本规律。

    2、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培养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以及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课作为《美术鉴赏》课程的第一课,教学重点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美,美术作品的基础定义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认识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并关注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及当代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主动感受、发现、理解原本被自己忽视的美与美术作品,并对当代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什么是“”?-----“羊大为美”

           “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生产实践

    二、美术作品的门类-----从实用性到审美

    三、形式美法则、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故宫《故宫600年-丹宸永固》展览

    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博物馆吗?我们周围有哪些熟知的博物馆?

    学生回答

    哪些作品让你感动呢?

    什么是你眼中的“美”?“美”又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内容:什么是美术作品。(板书)


    上新课

    就让我们走进博物馆,在艺术品之中,去探寻美的痕迹。

    (一)“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板书)

    1、“羊大为美”

         提问:古人认为什么是美呢?(播放“羊”字的演变过程)

    (我国汉字中的“美”是由“羊”“大”两个字组成的,同学们可以思考,原始社会因为物质匮乏,吃饱穿暖成为人们最大的愿望,因而羊成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圈养动物是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美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板书))

     

    2、请大家看屏幕,大家找找看,不同时期的陶器,有什么变化?青铜器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主要从造型纹饰方面。  

    在仰韶文化中,陶器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需要,造型也逐渐演变为重心在中轴线上,人们逐渐认识到“对称比较美”,人们开始对器物进行造型及器身纹样创造,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大小、通过均衡、堆成、交叉、连续等创作方式对生活中的器物进行装饰,在此过程中,逐渐强化美的意识。

    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由陶铸法发展为蜡制法,造型更加轻盈多变,显示出比例与尺度,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的规律。

    这些规则被人们统称为: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提问:这些法则来源于什么?

    小结:“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沉积的结果。

     

    (二)美术作品的门类-实用与审美功能的转变

    同学们,上节课要求大家回去找的你认为的美术作品大家带来了吗?

    (建筑、工艺品、绘画、篆刻、书法)

    大家认为这些是美术作品吗?

    1. 美术家为了审美目的创作的作品,当然是美术作品。   

    2. 其中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与生产的实际制造中,创造出的美的物品,我们称之为工艺美术作品 

    1:“人面鱼纹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作品,陶质细腻,颜色鲜艳,粗狂中带沉稳。图案反映了原始人的生活之外,也反映了当时的图腾崇拜,这种陶盆是儿童瓮棺中的盖子,仰韶文化中的“瓮棺”习俗,寓意亲人早升天界。

    2:“司母戊方鼎”,尚待后期代表作,用于祭祀,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闻名,人们主要研究其形制和装饰纹样。

    工艺美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时,人们制造的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工艺种类繁多,它的主要特点为:1、实用性,工艺美术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制作出来的。2、审美性,具有形式美感。3、工艺性,主要通过手工制作(三类:经过艺术处理的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实用品;民间工艺美术品;特种工艺美术品)学生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认识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些当时价值不高,非常普及的美术作品,经过若干年后,会成为备受关注的美术珍品。

    1、展示《竹院品古》明代 仇英

     提问:画中的青铜器都位于哪儿?作用是什么?——随着社会的变化,原本的实用功能居于其次,审美功能得到了凸显,画中的青铜器用于把玩观赏。

    例2、展示《女十忙》(年画):画面描绘了当时妇女轧棉、弹花、纺纱、织布等情景,构图饱满,色彩强烈。在清代,这种小横披是山东民间木版年画中价格最低、印销数量最多的一种,当时被贴在炕头上,又称为“炕头画”,非常普及,现在是民间美术家,博物馆争相收藏的珍品。

    例3、《四福同春》(蓝花印布)

    4、《剔红抚琴八方盒》(明代 漆器)

         你大概不会一张口就说这个盒子是一件“美术作品”。它其实是一个装点心的漆盒。不过明代人可不是随便对待他们的点心盒子,他们将盒子设计成八角盒,在盒盖上精心雕刻了一幅“松下听琴图”。人们正是在相互赠送的过程中体会图案中的意义。这个漆器陈列在故宫博物院,有精美的绒布映衬。它可以反映出现代中国发达的雕漆工艺,感受到明代人独特的审美观念。漆盒从不同的方面凝结着人们的智慧与审美经验,正因为如此,当它进入了博物馆,它便获得了艺术品。

    同学们,我们要重新审视以前被忽视的美术作品的价值,我们要以审美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

    运用形式美的法则,不仅局限于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也包括对生活环境的营造。

    建筑欣赏1、故宫交泰殿隔扇门门环:长期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营造美的环境,即便是并不引人注目的门环,也会精心设计和制作。这对花环的门环与金色的角叶和朱红色的大门相互映衬,显得古色古香2、云南纳西族建筑:初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然而,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房子的主人充分地运用了美的形式法则营造自己生活的环境,庭院中,鹅卵石铺设的天井上,四个大小相等的回纹对称地组合成一个小圆,外侧依次是两对角花和四边形双层边框,周围再种植花木,摆设盆景,处处可见主人的审美趣味与情调。

     3、宁波博物馆:外墙上大量运用了老建筑上拆下来的旧砖瓦,有的墙面是倾斜的,仔细看还能发现砖瓦上当年烧制时留下的符号,博物馆外观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段,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将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

    3、小结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作品,都属于传统的艺术门类绘画、雕塑、书法、篆刻、工艺美术、建筑等等

    不但可以供人们居住和活动,而且还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体现了特定时代的民族性和时代感。人类历史上经典建筑有很多,比如埃及金字塔,法国巴黎圣母院,中国的故宫等等,这些建筑称为“无声的史书”,它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生活方式、文化特点。

     

     

    (三)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板书)

    同学们,我们学习美术鉴赏对你们有什么意义呢?

    欣赏美术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力,陶冶我们的情操。

    现实世界是丰富博大的,我们认识世界有不同方式,艺术审美的方式是我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重要手段。当你懂得用眼睛去发现美和鉴别美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意义都会有所不同。

     

    (四)代美术

     现代设计:这些手提袋、手套是美术作品吗?谈谈你的理由。

    现代设计是为了满足各种实用需要出现的一种新的美术形态,它与传统的工艺美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他们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而发展起来的,都具有特定的审美要求,也就是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功能;它们区别在于现代设计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主要是为了满足现代及其恶化和批量生产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设计师通过自己的创造实践,为生产部门提供能足够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各种产品的创新设计。

    现代设计主要包括三类领域:1、产品设计(从家具、餐具、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飞机、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

    2、环境设计(城市环境设计、庭院设计、室内设计等)3、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海报设计、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多媒体等)

    (五)代美术——新的美术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多媒体、网络等也被纳入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

    拓展一

        对于那些颠覆我们认识观念而出现的“新”的作品,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在新时代李里,“美”和“美术”的概念在不断的更新,似乎可以成为作品,真的是这样吗?一艺术品终究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留下来的会画作“美”的养分,滋养我们的生命。

    拓展二

    现当代美术作品突破了传统美术乃至艺术门类之间的藩篱,将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还有人们的行为等综合在一起,面对这样的跨界作品,你会如何分类呢?传统的分类标准在现在美术环境中是否还适用呢?(展示:多媒体投影)

    拓展三

    原本作为宗教仪式道具的非洲雕塑为什么在20世纪早期以后却成为欧洲艺术家最喜爱的收藏品。这些非洲雕刻品甚至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选择其中一个题目,结合本课内容和网上拓展内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分析文字,请上传到微信讨论群中,大家可在群里发表自己不同观点。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美好事物没更好的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