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向瑶
长沙市雅礼外国语学校
初中
历史
八年级
下学期
人教部编版
  • 595
  • 66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第四单元包括民族团结、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往三课内容,核心都是祖国政策推动下的团结和统一。民族团结是稳固大陆政权的关键,是维护统一的基础。课标要求即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部编版的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增了以下几点内容:“共同繁荣发展”一目中新增发展不平衡的典型民族案例,国家推动民族建设的描述,西部大开发范围、青藏铁路和相关课后阅读;同时要学生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三级管理和内蒙古首推;民主改革、社会改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教学工具

    学生对民族分布特点的地理知识及我国古代的民族政策较为熟悉,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上更易于突破;学生在文字史料的解读上稍微困难些,多展示图片资料,使学生更易理解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意义及共同繁荣发展的各项措施,从而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背景、理解民族大团结意义

    2、知道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理解共同繁荣有利于民族团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史料,学会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创设情境,学会感知历史的能力。

     3、通过梳理归纳,中外对比构建时空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依据及意义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PPT展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区域图,并分别从饮食习惯、居住环境、民族服饰、民族手工业等角度给与学生提示,让学生猜猜老师来自哪个少数民族。并询问班上是否有少数民族的学生?让他简单介绍一下本民族的特色。

    设计意图:教师身穿少数民族服装,并以本民族为切口进行导课,同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勾起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

     

    环节一:品味民族风情

    情境教学一:教师与学生开展“对山歌”环节,分析歌词中的内容。

    教师:姐上坡,哟喂!郎上坡,哟喂!叫一声我哥哥哟,情郎哥哥哟,我考考你哟喂 !什么政策哟?载入宪法咯!国家帮助,自我管理,土苗儿女心中乐

    学生:郎上坡,哟喂!姐上坡,哟喂!叫一声我阿妹哟!这可难不上我!民族团结哟,一家亲哟喂!民族平等共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好!

    问题一:这首歌曲唱出了湘西儿女对于党的好政策的感恩,请问同学们知道这项政策是什么吗?

    教师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设计意图: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互动中品味民族风情

     

    环节二:探究民族政策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总结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 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提示学生找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条件。

    2.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当中,有关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友好交往的史实。

    教师总结:我国自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后,各地区、各民族再长期以往的生活和斗争中凝结成了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再长期以往的交流交融中团结奋斗成为我们国家多民族发展的潮流。基于这一历史传统,再加之如今我国“大散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这一现实条件,得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有利于时空观的构建。同时将过往历史与现实条件相结合践行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一:开启神秘湘西之旅。

    旅行第一天: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吉首市,当天正在召开湘西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对于参会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材料一: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4条

    材料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

    ——《民族区域自治法》第44条

    教师设问:当地的州长、县长怎么都是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因为当地的州长、县长更加熟悉少数民族的的风俗习惯,更了解当地的情况,方便进行管理

    教师补充:非常好,那说到风俗习惯,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切勿触碰他们民族的禁忌。这样才能使得各民族团结友爱,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师总结:充分体现国家尊重少数民族民主权利。

     

    旅行第二天: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当天正在举行当地最为隆重的祭祀节日“舍巴节”。

    材料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6条

    材料四: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6条

    教师设问:当天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为什么他们却放假?

     

    学生探究、学生总结: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民族立法权、民族变通执行权,这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

     

    旅行第三天: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这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

    来到此地后发现当地的小朋友说的是苗语,他们采用的是苗汉双语教学。

    教师设问:为什么当地的少数民族要采用双语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探究、教师总结: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同时也体现了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自主学习三:通过这一趟旅行,你们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在你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还了解哪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吗?

    并总结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总结: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化抽象思维为具体思维,化难为易,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意义,从而突破重难点,

     

    环节共谋民族发展

    展示建国前湘西的社会状况

     

    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为交通组、生产组、科教文卫组,为少数民族的发展建言献策。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在建国前的落后状况。并结合相关情况探究国家共谋民族发展的措施。

    自主学习四: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立足“精准扶贫”时政热点。

    材料五: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2015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民委一份简报上批示

    观看视频《精准扶贫,情暖万家——湘西十八洞村的出路》,让学生目睹精准扶贫政策带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

    教师总结:如今湘西交通发达,经济腾飞,教育振兴。2018年湘西已经全部脱贫摘帽,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发展仅仅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长期以来各民族相互依存,团结友爱的结果。


    设计意图:介绍西部大开发重大工程以及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政策,并结合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从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

     

    环节四:升华民族情感图片联动与情感渲染:

    通过图片联动的形似,展示秦代以来,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各民族先民,经过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过程。

    选取“裕谦(蒙古族)在鸦片战争中,守卫定海、壮烈牺牲”、左宝贵(回族)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率军赴朝鲜”等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彰显我国各民族在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独立和争取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历程

    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联动,再次展示各少数民族特有的居住环境、民族节日、饮食习惯等,深刻感受到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相互依存中共同繁荣,逐渐熔铸成中华文明的过程。

    设计意图:选取有效史料,结合丰富的历史图片,培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课后实践活动:同学们,学习完这一课,我相信大家对于民族区域自治有了深入的了解。当然,我们国家56个民族各具风采,都有各自的特色。你们能在课后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知识吗?可以将这一课扩展成为暑期实践活动,去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访,将此做为一个微课题进行研究。

    七、设计感悟

    1、古今梳理、结合时政,构建时空观。

    2、史料选取,煞费苦心,精准务实。

    3、创设情境,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

    4、教学材料多样化,多重感官齐参与。

    5、立足培养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信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