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因数和倍数

谭璇
天元区银海学校
小学
数学
五年级
下学期
人教版
  • 654
  • 83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因数与倍数”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知识领域,是数论初步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进行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论的基础和前提。

    关于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的复习,教材在三处有所涉及。

    第一处:教材P17“成长小档案”中有“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处:教材P80页“整理和复习”中有个别涉及;

    第三处:总复习P115第四个数学活动,P116第1题有明确要求:“(1)‘因数与倍数’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方框中,并举例说明。(2)你能从基本概念出发,把有关联的知识整理成一个图吗?”

    通过复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帮助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点之间的网络图,以“寻根、长叶”的方式探究概念之间的本质关联,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树立提炼整理知识点的意识,促进深度思考,真正实现沟通概念,有机融合。

    教学工具

    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来看:

    1.对单个概念基本上都已经掌握。

    2.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重叠问题,会用韦恩图解决问题。

    3.部分学生用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

    同时,我们课前还对学生进行了知识梳理的前测,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是:

    1.学生大多没有整理知识点的意识,整理知识的方法匮乏,仅是简单的罗列和毫无主次的摘抄,更谈不上去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尤其是用电脑制作思维导图,打字速度对教学效率会有点影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特征。

    2.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3.提高归纳、概括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便捷优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进一步理解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并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数学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