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运用

胡花
周南实验中学
初中
地理
七年级
上学期
湘教版
  • 735
  • 24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高线、等高距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判读坡度的陡缓。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学习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和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3)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

    2、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


    教学工具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和“世界的地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将学习方法迁移的基础,但因为七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所以将立体地形转化为平面的地形图有一定难度,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也还较差,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这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教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高线、等高距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判读坡度的陡缓。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学习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地形图制作原理和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3)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

    2、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我校绿动潇湘社团准备去桃花岭公园开展一次户外活动(展示桃花岭的景观图片),需要提前设计活动方案,请你来帮忙。资料只有这张图(展示桃花岭的等高线地形图),这是等高线地形图,它是怎么绘制的?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下。


     .概念

    活动:学生观看视频(什么是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高线。

    活动:请一个学上台在希沃上绘制等高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小组讨论2分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有何特点(观察模型得出)

    1.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

    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

    3.观察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有何关系?

    学生讨论得出等高线地形图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老师介绍用处:知道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的一条等高线的海拔和等高距,就能算出该图中任何一条等高线的海拔。)

    3.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活动1:图中三角符号表示山顶,你能估算出右侧山顶的海拔范围吗?

    活动2:最初的等高线图有A、B两处错误,看看谁能快速更正并说明原因




    3. 识山体部位

    先看五种山体地形部位的实景图片

     

     

     

     

    山顶

    陡崖

    鞍部

    山脊

    山谷

     

    然后学生再到模型上找出五种山体部位,并贴上标签(利用希沃同屏展示)


     

    活动1:对比模型图和等高线图,描述山顶、鞍部、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征。


     

     

    山顶:等高线海拔由四周向中间  增加        


     

     

    鞍部:两座   山顶     之间的过渡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 表示。

    活动

    动手画一画:请将模型画中A处山脊和B处山谷转会到平面图中,

    小组议一议:山谷和山脊线是弯曲的还是平直的,弯曲处两侧海拔变化有何规律?

    1)是一组             的线(弯曲\平直)

    2)山脊:等高线由海拔      处向海拔      处弯曲。

    3)山谷:等高线由海拔      处向海拔      处弯曲。

    教师接着介绍画切线法判断山脊山谷。


    四、运用


    1. 登山比赛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请在①和②线路中选择一条比较省力的线路,说说你的理由为了更早的观看日出,我们需要在离山顶较近的开阔的地方露营,应该选哪个位置?

     

    2. 露营观日出

    为了更早的观看日出,我们需要在离山顶较近的开阔的地方露营,应该选哪个位置?

     

    3.小溪捕鱼

    最后我们要举办小溪捕鱼比赛,BC哪处合适呢?说出该处河流流向。(哪种山体部位可能发育河流呢?利用数字化地理沙盘录制的模拟实验,学生得出山谷为集水线易发育河流,山脊为分水岭的结论)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