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黄伶倩
稻田中学(初中部)
初中
历史
八年级
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
  • 604
  • 47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课处于第三单元,本单元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线索,论述为推翻清政府,革命志士做出的一系列努力,最终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而孙中山先生在此过程中功勋卓著,因此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其起到先行者的作用,因而放在本单元首课进行着重介绍。

    本课围绕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分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其早年的活动、政治思想和成就成果。子目一介绍了孙中山早年的经历,及其思想转变和展开的革命活动,子目二主要讲述同盟会和三民主义。这两个子目关系密切一一孙中山早年的经历和革命活动促使了其思想的转变及活动的开展,最后建立起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这都体现了共同的主题,即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做出突出贡献,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推动中国近代革命事业而奋斗终生,在整个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整个政治史中有着不容忽视、较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教学工具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初二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就已经认识到当时中国正处于深重的民族危亡之际,而改良运动相继失败,因而挽救中国需要一种全新的方式,这就不难理解孙中山为何要发动革命。但革命年代已经离学生现今的和平年代十分遥远,且对孙中山所做的一系列活动也难以形成情绪共鸣;而通过简洁明了的“诊断书”形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再加之,学生对孙中山革命先行者“先”的体现及抽象概念“三民主义”的内涵等理解较为吃力。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的“框图”形式展示“三民主义”的内容,并且从孙中山的生平谈起,以小见大,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感受孙中山对中国近代革命的事业功勋卓著,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起到先行者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了解同盟会的成立和作用;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

    2、思考孙中山能够成为革命先行者与其一系列活动之间的联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道路。

    3、通过呈现史料,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讲解故事,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感受孙中山为追寻救国道路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学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三民主义的内涵。

            教学难点: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与其一系列革命活动的内在联系。三民主义的内涵。


    教学方法

    八、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埋种---萌动---发芽---生长---成株

    民生  医人到  改良到 伦敦   同盟会

    反清   医国     革命    蒙难   三民主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为什么孙中山能赢得如此至高的赞誉?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怎么发芽生长的?

     

    阅读材料,知道现代对孙中山的高度赞誉。

     

    从现代社会的普遍观念入手,设问导入,引发求知欲和学习思考。


    讲授新课

    一、埋种——贫村图新显不凡

    过渡:孙中山革命思想何时诞生?其实在幼年时的孙中山就已经显现出不凡。  

    【展示图片、材料】

    材料二、孙中山:“幼时的境遇刺激我……我如果没出生在贫农家庭,我或许不会关心这个重大问题。”

    ——李菁《天下为公》

    重大问题和哪个阶级相关?将洪秀全誉为“反清英雄第一人”,说明这时孙中山已经有了什么意识?

     

     

     

     

     

     

     

     

    预设回答:农民阶级,重视民众和反清意识。

     

     

    学生能够从孙中山的个人出生理解其革命思想的诞生。


    讲授新课

    二、萌动——终是医国意坚定

    过渡:孙中山跟随其兄来到夏威夷,就读于当地的教会学校,接受了西式教育,回国后就读于香港西医学院,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

    材料三、幼年的孙中山很聪慧,博闻强识。崇拜英雄,四处学习。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到檀香山、香港和广东等地学习,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在校学习期间,萌发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寻求救国途径。

    这时的孙中山为什么放着衣食无忧的医生不做,却走上了“医国”这条困难重重的道路呢?

     

     

     

     

     

     

     

    总结归纳出原因:西方思想的影响、爱国心的驱使、民族危机的加重,体会孙中山的爱国情怀。

     

     

     

     

     

     

    从了解孙中山的成长经历,感受孙中山的爱国情怀,培养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

    三、发芽——改良革命行何路

    1、改良到革命

    过渡:民族危亡之际,意欲救国的孙中山给中国开出了怎样的诊断书?  

    【展示材料】

    材料四、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展示材料】

    材料五、“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2)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有何变化?为什么产生变化?

    2、兴中会和广州起义

    过渡:为了割除中国之害——清政府,孙中山和一批革命志士做出了哪些努力?

    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归纳以下问题

    时间、地点、宗旨、纲领、性质。

     

     

     

     

     

     

    过渡:为了推翻清政府,兴中会发动了广州起义。

    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归纳以下问题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结果。


    【简述陆皓东、展示材料】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

    革命是孙中山一人所为吗?更多的是革命人士的奋勇抗战和流血牺牲所换来的成果。

     

     

    预设回答:上书李鸿章,想通过改良变法救国。   从改良变成了革命,因为遭到李鸿章的拒绝,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预设回答:成立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

    总结归纳:1894年11月;美国檀香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振兴中华”;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预设回答:1895年;广州;孙中山、陆皓东;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层层设问,逐步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总结归纳,,锻炼寻找有效性息的能力,掌握基础知识。










    本课的重点是孙中山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但是也不能忽视革命非孙中山一己之力,因而应引导学生勿用英雄史观看待历史。


    讲授新课

    四、生长——伦敦蒙难名声扬

    过渡: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何去何从?流亡海外,孙中山有没有放弃革命?

    虽遭到清政府驻英公使绑架,但以自己的智慧逃脱并借此机会宣传了中国革命,让西方对中国革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过渡: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如何?

    【播放视频】

    (1)中国国内形势如何?

    (2)革命情绪为什么高涨?

    (3)革命情绪高涨有何表现?

     

     

     

     

     

     

     

     

    过渡:以邹容《革命军》为例,宣传的是什么思想?

    【展示材料】

    材料六: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小游戏】革命著作归类

     

    过渡:除了宣传民主革命的著作,还有革命团体的建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个?华兴会建立地点?

     

     

     

     

     

     

     

     

     

     

     

    预设回答:革命情绪高涨;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宣传革命的著作革命团体的出现。

     

     

     

    预设回答:宣传革命思想,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回答:华兴会,光复会;长沙。

     

     

     

     

     

     

     

     

     

     

     

    层层设问,逐步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设置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地方文化知识,产生文化自豪感。


    讲授新课

    五、成株——革命政党始建成

    1、同盟会

    过渡:为了缓和于资产阶级关系,清政府实行“新政”,措施大部分与戊戌变法相同,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壮大了民主资产阶级。

    【展示表格、材料】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孙中山

    (1)从1895年到1904年,革命团体不断发动了起义,但结果都怎样了?

    (2)革命不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形势要求出现怎样的革命组织?

     

    过渡:同盟会由此应运而生。

     

    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归纳以下问题

    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指导思想、机关报、性质。

     

    作为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有什么意义?

    总结归纳: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展示材料、图片】

    2、三民主义

    过渡:同盟会为什么是政党?不仅是有了机关报,更是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让同盟会与政权密切相关。

    三民主义是什么?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有什么关系?

    【播放视频】

    (1)三民主义分别是哪三“民”?(2) 三“民”分别是对同盟会政治纲领哪句的概括?

    (3)三“民”分别具有怎样的内涵?(4)怎么评价三民主义?

    【展示材料】

    材料八、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复兴之路》解说词

     

    指导历史评价需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

     

     

     

     

     

     

     

     

     

     

    回答:失败;不互相联络,不团结;要求人们要将各地革命力量集中,建立全国统一的革命组织。

     

     

     

     

     

     

     

     

    回答:“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权”是“创立民国”、“民生”是“平均地权”。

    进步性:明确提出反封建的目标,指导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的斗争力量。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层层设问,盛入浅出,引导学生思考。

     


    课堂小结

    【展示材料】

    近代革命人士对孙中山有很高评价,尽然也对孙中山有极高赞誉,为什么?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最终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

    孙中山的革命怎么开花结果的?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前后呼应,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尾。


    课堂测试

    1、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20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共和主义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映的是:

    (20分)

    A.   民族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C.   民生主义思想

    D.   大汉族主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这一时期涌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宣传家不包括(   )

    (20分)

    A.   洪秀全

    B.   章炳麟

    C.   邹容

    D.   陈天华

    4、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

    (20分)

    A.   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   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   认识到三民主义的不足

    D.   主张以改革代替革命

    5、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救中国是在(   )

    (20分)

    A.   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后

    B.   兴中会成立以后

    C.   广州起义失败以后

    D.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答题。

    讲练结合,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测教学效果。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