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肖飞平
天元区建宁实验中学
初中
地理
八年级
下学期
湘教版
  • 2043
  • 187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地理学习需要”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设计就是依据新课程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重视学生的观点,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关注社会。坚持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师生评价在后”的原则,进而让学生获得地理分类的思维与能力。通过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调控。


        本节教材的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要注意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重点,划分依据和它们的地理差异是难点,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地图,精设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主动探究的空间。


    教学工具

    1、地理学习能力: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一探究一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決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说出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界线以及确定界线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1、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结合生活体验,举例说出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一般方法。

    2、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地图,进行分析、判断,尝试地理区域的划分,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其相应地区的独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体验“独立划分地理区域”的尝试,让学生感受地理区域差异性和多样性之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区域的划分

    观看视频,让学生从中观察,说说你所熟知的地理事物?

    学生回答。(青藏高原、水稻、小麦、内蒙古高原等等)

    展示“株洲炎帝广场”图片,让学生说说株洲市区可以划分成哪些不同的区域?

    学生描述。

    师生总结:大家的谈论中,提到了很多区域,有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还有行政区域等。区域的划分有很多,它主要是依据人们的不同需要来进行的。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同一个区域可能兼顾多种功能,具有多重身份,而且一个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等级和尺度来划分。


    接下来我们一起试着划分一下区域。

    展示地图,学生完成学案第1题。

    (教师提示:)注意图中的地理要素如等高线、地形、河流、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分布情况,以及居民点、道路、小麦、水稻等的分布。

    学生展示成果,并说明理由。

    师:在图中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划分?(提示:例如在平原区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划分?)

    学生回答,并让一位学生上台展示


    (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及划分的依据不同,你会如何把中国分成哪些不同的区域?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要适度点评,并多鼓励、肯定学生答案的正确性以及回放学生的结论,加深印象。

    (过渡):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我们看看专家是如何对中国划分的?

    学生回答并完成学案的第一题。

    讨论:读:“四大地理区域图”、“我国三级阶梯分布图”、 “我国1月等温线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图”,分组讨论完成学案的第题。

    1)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的界线与我国的哪条阶梯界线大致相吻合?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界线大体一致?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界线大致吻合? 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教师总结: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不同,可将我国分为四大区域,即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合作探究:从地形和气候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典型的自然特征分别是什么?

    要求:学生先思考1分钟,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例:我的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新疆的山地上有大面积草场,是全国有名的牧区,有著名的坎儿井,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有好吃的葡萄,哈密瓜等,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试着说说你家所在的地理区域特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来说明)?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