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传承传统文化,绽放生命诗意——巧用“过程写作法”引导学生写作文学短评

任艳
高中
语文
必修 上册
人教部编版
  • 2584
  • 474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是学写文学短评,这是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它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这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为评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文学短评的写作,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

    教学工具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对文学短评写作感到为难,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是感兴趣的,但是对于新的体裁的写作,学生是有一种自然发恐慌心理的,尤其是新高一的学生,对于高中学习充满期待又没有完全适应,本身基础参差不齐,文学素养很难统一,此时对待新的文体的写作,无疑是一大挑战。所以本节课采用“清单写作”的模式,让其对文学短评写作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短评的定义,准确区分“评”和“感”的界限

    2、掌握文学短评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3、“传承传统文化,绽放生命诗意”有所思考与体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短评写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析”与“评”,能“绽放生命诗意”有所思考与体会。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巧设任务情境,引人入胜

        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一直有传帮带的教育传统,这种传统不只是指向老师,也指向学生。在学习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后,明达中学艺术班的李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短评后,发现他们班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很好掌握短评写作要领。于是,李老师找到我,要我帮他看看几篇短评片段。我想,我一个人的智慧哪敌我们班同学的集体智慧呢?于是,我想到了求助大家。助人就是助己,由此我也也可以学习到如何写作短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评写作,帮我一起完成李老师交给我的任务。


    家名篇赏析学人之渔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

        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

        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

        不然,将求叠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叠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设使其征人为女,居者为男,吾知其破题儿便已确信伊人之不在迩也,当无寻寻觅觅之事,男儿之心粗故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根据这个短评文字,用微课讲述,提炼清单)

    文学短评写作清单:1.定题小巧,定点评论

                     2.逐层分析,客观评论

                     3.叙析评相结合,以析评为主

                        ……

    学写文学短评,以渔求渔

    1.合作修改,以渔求

    李老师班上的学生艺术天分很高,但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现在我们就以一篇《短歌行》的文学短评节选部分为例,依据微课所授内容来帮助他们修改文学短评吧。

    投影片段一:《短歌行》文学短评

    《短歌行》一诗可谓是曹操所流传下来的作品中的一颗“明珠”,创作这首诗时,曹操已是暮年,此时的他还未完成统一天下的大志,心中全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对人才的渴望。诗中处处有耀眼之处,但我最爱的便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这一句,这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月亮,我什么时候可以将你摘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才”比作“月亮”,十分巧妙而独具特色,同时摘取月亮是困难到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也突出了曹操招揽人才时的各种不易与辛酸。但即便是这样曹操也没有放弃面对几同“摘取月亮”一样的困难,他仍选择坚持。表达出了曹操对人才的深深渴望之情。

     

    片段二《古往今来,聊表心意——<短歌行>文学短评》

    用简练的语言述说心中的期许,这便是用典的魅力所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化用的是《管子·形势解》中的话,一句简单且富有诗情的话却写出了曹操希望尽可能多接纳人才的期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用周公听闻有人才求访时,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食物,连忙去接见的典故,表达自己像周公一般热切殷勤的接见贤才。

    这是何其巧妙的表达手法,短短两句,写出的不仅仅有雄心壮志,更写出的是对人才的渴望、渴求。语言简便却内涵丰富,借典故来聊表自己的心意。

    点评:1.片段一不像是文学评论,而更像读后感,更多的是在谈文章中曹操的情感,评论性的观点不够。

        2.两篇文章的标题都不行,没有做到定题小巧,定点评论;片段二的指向不明,看不出作者要评论的是“用典”的魅力。

    3.片段一虽然有叙,有析,但是缺少评;片段二开篇即点名了所要评论的内容,

    定点评论,但是文章里也更多的是一种叙析,第二段有作者的评论,相比之下第二篇更好,但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比如用词不当,“聊表心意”是略微表示心意的意思,曹操面对群贤是掏出整颗赤诚之心,而不是略微表示心意。另外评论性的语言不能体现作者独到的见解,缺少一点文化内涵。

    (上升到传承传统文化,绽放生命诗意的高度,得出清单:有文化内涵,新颖独到)

    合作要求:每六人为一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请先确定好谁作为代表发言,然后对照清单开始讨论并动笔修改(请在原文中需修改的语句下划上横线,然后在语句的右边空白处修改)。



    2.对单写作,以渔求

    (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供选内容:《短歌行》/《归园田居》(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梦游天姥吟留别》(浪漫瑰丽的想象、笔随兴致的情感表达);《登高》(沉郁悲凉的意境、诗体形式与诗人情感抒发);《琵琶行》(音乐描写景物描写、境遇相通情感共鸣)……

     3.展示成果,以渔求渔


    四、完成项目任务,授人以渔

        作业:长沙市明达中学一直有传帮带的教育传统,这种传统不只是指向老师,也指向学生。在学习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后,明达中学艺术班的李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短评后,发现他们班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很好掌握短评写作要领。他对我们班学生的写作水平羡慕不已,于是,跟我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我们班的学生带着自己的优秀短评,手把手地一对一地教他们班的孩子写作短评。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要求:1.从第三单元中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2.对照清单合作修改自己所写文学短评,达到优秀的标准;3.带着你的优秀短评去艺术班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短评。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