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白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鹅》所处的第四单元,围绕“动物”这一专题,编排3篇作品和一篇习作《我的动物朋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体会到同是写动物,不同的作家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法不同,语言风格各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作家表情达意的特别方式,丰富积累,提高读写能力。
《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在作者丰子恺眼里这白鹅俨然就是一位高傲而固执,忠诚而可爱的朋友,所以文本的字里行间每每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 《白鹅》一文,重点刻画白鹅的性格高傲,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印象“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刻画了鹅的高傲。从作者的描述中,不难让我们感觉到这种高傲不令人讨厌,而是可爱有趣,让人发笑的。
这只白鹅是丰子恺的朋友夏宗禹送给他的。这只鹅给作者的第一印象便是“高傲”。有多高傲呢?我们来感受一下。刚到家里,把它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看守起门户来——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而且,与狗对熟人会客气一点不同,鹅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它的步态也十分傲慢——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就算是有人来捉它,它也一点都不害怕——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它还很不好伺候——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好不容易吃上了,它那三眼一板,丝毫不苟的吃法却让人离开不得——因为附近的狗,每逢它吃饭的时候,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看看这动作,看看这大嗓门儿,真是让人既生气又好笑!难怪作者要称它一句“鹅老爷”,养鹅的人竟然成了“鹅奴”!
但是,丰子恺当这“鹅奴”却当得甘之如饴,他把它视为一位特别的朋友。原因有二。其一,物质上的给予。住在重庆郊外的这段食时光,可说是丰子恺一生中的低谷。住在竹制屋内,夏热冬凉,方寸之地,狭窄异常。更兼风雨之日,泥泞载途,狗也懒得走过,环境荒凉更甚。可以说,他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因此,白鹅一两天生一个蛋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是莫大的支持。炖一个盐鹅蛋,一家人吃不了!就连他家的工友也说:“今天菜市上有卖鹅蛋的,要四百元一个,我们的鹅每天挣四百元,一个月挣一万二,比我们做工的还好呢,哈哈,哈哈。”一家人怀着欣赏与感激向鹅望去,而鹅,却仍然保持着它的高傲——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神气了。其二,精神上的慰藉当然,把鹅视为朋友,不只是因为它物质上的给予,丰子恺焉能是如此肤浅之人。他说:但我觉得,比吃鹅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丰子恺有多寂寥呢?他住的地方偏远狭窄,他曾引用杜甫的诗来形容:杜诗“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这室可以受之无愧。这些日子的岑寂的滋味,至今回想还觉得可怕。因此,在这岑寂之中,白鹅便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因为它有那么庞大的身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么雄壮的叫声,那么轩昂的态度,那么高傲的脾气,和那么可笑的行为。在这荒凉举寂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我想,不仅如此,还因为鹅那身处偏僻小院却依然高傲的性格,和那身处荒凉环境却依然保持一身雪白的姿态,给了作者顽强的榜样、坚持的力量!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分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所以,鹅于作者而言,是特别的存在。所以,作者在与鹅分别时才会悟得: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
读完《白鹅》,不由得也和作者一般对白鹅肃然起敬,作者写这篇文章,用情至深,力透纸背。我想,这也不辜负白鹅在他人生低迷之时的陪伴与给予了。读完《白鹅》,还让人不由得对作者也肃然起敬。1、幽默之外透着看破世事的沧桑。众所周知,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和翻译家,他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都有着相当高的造诣,艺术涵养十分深厚。其中,他的散文总是具有一种“比笑话更有深度,比微笑更有效果,比哈哈大笑更能感染别人”的幽默力量。你看《白鹅》中对鹅的步调、吃相、叫声的描写,令人忍俊不禁,然而,将鹅与狗、与鸭对比,又发人深省。原文中有一段话,没有选入课文,我觉得这一处十分经典——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我们信奉的处事原则总避不开那几条:过犹不及啦、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啦、急流勇退谓之知机啦等等,而白鹅的高却让我们产生一种羞愧感,我们在越来越圆滑的变化中,有没有如白鹅一般,即使身处逆境也珍惜着自己的本色呢?这就是丰子恺带给我们的启示,笑过之后,还有深思,深思之后,还觉沧桑。这也是丰子恺自己处世的风格——不轻易向人屈服。日军侵华,丰子恺回老家浙江桐乡避难,然而日军却轰炸了这个毫无军事设施的小镇,丰子恺毅然决定“我一定要离开!即使半路转入沟壑,但绝不愿居浙江,绝不做日军铁蹄下的顺民!”“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这正是先生的风骨!
还有,丰子恺的“缘缘堂”被侵华日军炸毁后,流亡在江西萍乡的丰子恺得悉消息,奋笔疾书《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辞缘缘堂》等文章,愤怒斥责日本侵略军的残暴行径。尽管先生流亡在外,却依然保持了傲然的风骨,这不正和白鹅身处荒凉小院依然一身洁白相似吗?
说到丰子恺,不得不提到他的漫画,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后人以丰富的艺术遗产。丰子恺的漫画可谓别具风格,他有着国画的深厚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特别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间的辛酸事,为劳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画深受人们所喜爱。丰子恺说:“我不喜欢纯粹的风景画和静物画,我也不喜欢钻进古人堆里不出来,画那些小桥流水,烟村泛家,我希望我的绘画中有人情味和社会问题,我希望我的绘画是文学方式的另一种表态。”
这就是丰子恺与他同时代绝大多数画家的区别。他的画里盛的是善念、慈心和仁义,而这些恰恰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东西,是任何朝代任何社会都不会被淘汰的东西。他的散文同样也蕴含着这种善良与慈心。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而他有《手指》《白鹅》等8篇文章入选小学、中学、高中重点课文、选修课文和略读课文,这在中国文学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丰子恺以简简单单的笔墨,为什么在那个时代能赢得那么多人的热爱?我想,除了独特的思想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责任感,是他把心与民生融在一起,与人类生存融在一起。所以,在丰子恺笔下,经常会出现馄饨摊、豆浆铺、理发店、茶水房;他的笔触始终围绕着普通人、平凡人,围绕着人的喜忧,人的离愁,人的伤感,以及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他教育子女也秉承着助人为乐、平等待人的理念。丰一吟说:“在助人为乐、平等待人这点上,父亲以自己的行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父亲对人的爱不受贫富和等级的限制。只要是善良的人,父亲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如白鹅一样,虽然平时高傲、架子十足,然而对于丰子恺一家的给予,却是那样的大方。它每天或隔天生一个蛋,……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这时候孩子们把蛋热热地捡起,藏在背后拿进屋子来,说是怕鹅看见了要生气。……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你也许会说白鹅是动物,它不懂这些,然而我却更愿意相信,这是它的一种善良,一种慈心,它的善良与慈心感动着作者,也感动着我们。
带着这样的感动,我们来设计教学,便有了情感的依托。尽管课文之节选了表现白鹅高傲的部分,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丰子恺对白鹅的欣赏与怀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在引导孩子体会白鹅的性格特点之余,还要学会作者运用反语表达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此外,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这也可以成为我们读写训练的一大重点。
首先,四年级的学生尚未脱离形象思维阶段。由于丰子恺先生当时的文化背景以及他语言的深刻,在语言表达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些困难。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如何教会孩子突破语言障碍,理解文字包含的意思,然后再去教会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品味风趣幽默的语言,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另外,生活在现代城市的孩子,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今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所能见到的,是在动物园的池塘里戏水的天鹅,对家鹅的叫声、动作、样子和生活习性并不是很熟悉。孩子们生活经验中的天鹅的形象,与课文中的家鹅形象很难进行比照,要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一定的难度。另外,丰子恺是典型的中国古典文人,课文写作的时间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现在孩子的生活现状和作者生活的时代差距很远。文中表现出来那种文人心态以及成人化的审美情趣,对孩子来说也缺少亲切感。因此,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既好懂也不好懂。这是我们教这篇课文的难处,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难点。
最后,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丰子凯先生的文章,在授课过程中能对作者有一定的介绍,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名家名篇的兴趣,也能为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了解白鹅叫声、步态、吃相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联系实际生活,学习作者善用对比、反语的写作方法。
1、了解白鹅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学习作者善用对比、反语的写作方法。
白鹅
叫声:严肃郑重 对比
高傲 步态:大模大样 反语
吃相:三眼一板 观察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丰子恺爷爷笔下是的一只怎样的白鹅呢?(板书:高傲)
对啊,丰子恺爷爷是这样说的——(ppt出示:好一只高傲的白鹅)
3、什么是高傲?(指名答)
对,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特别骄傲,就是高傲,如果把这个词用在你身上愿意吗? (预设:不愿意)
都不愿意,那作者把这个词用在白鹅身上,是他讨厌白鹅吗?不着急,等学完课文,我们就能明白了。
1、还记得白鹅哪儿高傲啦?(指名答)
(PPT出示: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2、我们先一起去听听白鹅是怎么高傲地叫的吧!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看看鹅的叫声怎么高傲了,并把描写白鹅叫声的词语用笔画下来。
(PPT出示: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白鹅的叫声怎么高傲,把相关词语画出来。生自主阅读,师巡视指导)
3、谁来说说? (指名答)
(PPT出示: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
你能用一个或两个词语概括吗?(板书: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是什么意思?(预设:大声训斥、大声叫骂)
是呀,白鹅的叫声就像大声训斥,谁能读出训斥的语气?(指名读)。
4、还有什么特点?
(指名答,PPT出示: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吭是“喉咙”。引吭大叫就是伸长脖子,敞开喉咙,大喊。听(播放白鹅叫声音频)
5、孩子们,如果鹅也会说话,你们猜猜,它在叫些什么?
(指名答,PPT出示:
如果鹅会说话,猜猜它会叫些什么?
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大喉咙大吼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难怪作者说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呢。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鹅是怎样叫的吧。
(生齐读,PPT出示: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7、岂止是不亚于狗,简直比狗还更尽职尽责呢,这真是——(ppt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生齐读)
1、叫声如此高傲的白鹅走起路来,也是傲慢极了,快去看看,鹅是怎么走路的?
(指名答,PPT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吗?(预设:大模大样)(板书:大模大样)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预设:不知道)
(PPT出示:净角就是指的花脸,一般扮演那些性格刚烈或者暴躁者的人物。)
想看净角出场吗?赶紧来瞧一瞧。(播放净角出场视频)
净角是怎么出场的?(指名说)鹅就是像他这样步伐从容,大模大样的走路的。
谁上台来演一演鹅走路。(指名上台表演)
这位同学表演得多有意思啊,谁读读读这句话,把大模大样的鹅带到大家眼前。
(PPT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请生读,评价:从容一点,慢一点)
3、多有派头呀,这才是鹅走路呀,跟鸭子走路一样吗?(预设:不一样)
我把鸭子请出来,看看它是怎么走路的?(ppt出示句子: 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局促不安”就是不自然、不安定,说明鸭子走路步调很快,很不自然。
谁来读读鸭子走路。(请两生读,评价:再快一点)鹅呢?(指名读,PPT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
真好,你们读出了鸭子和鹅的不同。现在,请女生读鸭子走路,男生读鹅走路。(男女生接读)
4、为什么写鹅,又要写鸭子子呢,去掉好不好,为什么?(指名答)
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板书:对比)一对比让我们感觉到了鹅的步调是那样?(指名说)那样从容,那样大模大样,真是傲气十足啊!
难怪作者说:(生齐读,PPT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生齐读)
1、这白鹅走起路来特有派头,它吃起饭来就更有趣啦,读读读,赶紧读。他吃饭怎么有趣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5—7段,找出白鹅吃饭有什么特点?请边读边勾画。
(PPT出示:快速浏览课文的第5—7自然段,找一找白鹅吃饭有什么特点。)
2、鹅是怎么吃饭的? (指名答,PPT出示: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3、这种吃饭的方法,丰子恺爷爷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板书:三眼一板)。
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是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四四拍,我们一起来打打节拍。(师示范打节拍)
那吃法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呢?不急,我们再来看看鹅是怎样吃饭的?
水盆放在近处时,鹅是…...(预设: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水盆放在远处时,鹅定会从容不迫地……(预设: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即使狗常常偷吃它的食物,它依然是……(预设: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吃饭的东西能少吗?(预设:不能)
顺序能乱吗? (预设:不能)
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鹅吃东西时总是……(预设: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这样有规矩,有条理的吃饭就是……?(预设:三眼一板)
4、多有意思呀,白鹅吃饭不仅是三眼一板,还有一个特点,谁找到了?
(指名说,PPT出示:这样从容不迫地吃,必须有一个人在旁时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用自己的话说,白鹅吃饭需要干嘛?(预设:侍候)谁侍候?(预设:堂倌)
堂倌,古时饭馆里的“店小二”,地位比较低,专门侍侯别人的人。此时,人都变成了堂倌,那白鹅成了什么?(预设:鹅老爷)
这仨字多有派头啊,让我们一起恭恭敬敬喊一声(PPT出示白鹅图片,生齐喊:鹅老爷)
5、对,我们这位鹅老爷就是需要侍候,知道为什么吗?(预设:有狗来抢食。)
好大胆的一只狗,竟然来抢鹅老爷的食物,它们会上演一出怎样的鹅狗抢食大战。读读读,赶紧读。(自由读)
指名读。(PPT出示: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点评:窥伺是偷着看,你这么大声鹅就来看着了,小点声读“窥伺”;
狗太慢了,哪能吃上饭啊,努力吃饭,狼吞虎咽的,加快读“敏捷地跑过去,努力地吃它的饭”;
“扬——长——而——去”,得意地读;
听你这样一读,我也想读。来,看着我读。(老师带动作范读。)有趣吗,可以这样读一读吗?说说怎样才能读得有意思?赶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我不听你的声音,只要看你们的表情,就知道谁读得最有味道。(生自由练读)
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吧,老师先开始,你们接着读画横线的句子,好吗?(师生合作读)
6、真是狗胆包天,可是它敢直接去抢吗?(预设:不敢)
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写狗偷食,画出来,说说你感觉这是一只怎样的狗?(指名说)小结:跟小偷似的,猥琐极了。
而我们的鹅呢?(指名说)了结:十分高傲,老爷派头。
你看,这又是一处对比,有什么用?(指名说)小结:狗的猥琐和鹅的高傲表现得十分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7、这场鹅狗争食大战,真是有意思极了,有时候鹅失算了,回来晚了,饭罐空空如也,它便(出示鹅便昂首大叫——供养不周)。对待自己主人都敢责怪,真是(PPT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啊!”,生齐读)
1、回到我们课前的这个问题,丰子恺爷爷在写白鹅的时候用上了这样一些似乎是贬义的词语。读一读。
(PPT出示:高 傲 厉声叫嚣 架子十足 不胜其烦……)
丰子恺爷爷不喜欢这只白鹅吗?(指名说)
小结:是啊,正是因为喜欢,丰老先生才会不胜其烦给这位鹅老爷当起了堂倌,天天侍侯它吃饭。作者表面上是在写这只鹅非常高傲,实际上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它的无限喜爱。
这种看上去是贬义,实际上是褒义的写作手法,我们叫它——反语。(板书:反语)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反语,比如(PPT出示奶奶说弟弟:你这个小捣蛋鬼!)捣蛋鬼似乎是在批评,其实呢?(指名说)
是啊,奶奶看似责备的语气中实则包含无限爱怜。
小结: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有很多好的方法,不一定要直接说“喜欢”或者“爱”,大家今后也可以尝试用反语来表达你的喜爱哦。
2、白鹅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动物,为什么丰子恺先生能把它写得这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
(预设:因为他仔细观察了白鹅。
他非常喜欢这只白鹅。
是带着自己的爱来写。) (板书:观察)
小结:是啊,孩子们,要把身边的动物写活了,就要仔细观察,要长期观察,带着你的真情实感来写,大家可以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养了宠物的同学,也可以想一想,这几种表现手法可以怎样巧妙地用上去呢?(布置作业:观察一种小动物,用上对比、反语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1、丰老先生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写活了一只高傲的白鹅,这么一个令人喜欢,如此有趣的家伙,作者和它一伴就是3年。在白鹅的原文结尾,有这样一段话:
(师配乐朗读,PPT出示: 在抗战期,在荒村里……死气沉沉时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我的房子要卖掉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送出的几天之内,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留恋……——摘自《白鹅》原文)
孩子们,丰老爷爷在留恋什么呢?(指名说)
是啊,这样的一只鹅怎会不让人留恋呢,它的叫声是这样(师指板书,生接读:严肃郑重)
步态是那么(师指板书,生接读:大模大样)
吃相是如此(师指板书,生接读:三眼一板)
让我们永远记住丰子恺先生笔下这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白鹅吧!再一起说一声(PPT出示:好一只高傲的白鹅!生齐读)
2、你们知道吗?丰子恺先生不仅文章写得有意思,他的漫画也十分有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PPT出示丰子恺漫画)
撑杆打梨,梨子扑通一声掉在小朋友的头上;姐姐带着弟弟妹妹过家家;摘片荷叶做帽子;把吃完的西瓜做成西瓜灯。这一切多有意思啊!给大家推荐丰老爷爷的两本书(PPT出示《子恺漫画》和《缘缘堂随笔》)。去看一看,读一读,相信你会发现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