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骆驼祥子》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这是作者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作品塑造了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这一形象。祥子最大的愿望是拥有自己的一辆车,可是生活却将他的希望摔得粉碎。在人生三起三落中,祥子与命运进行抗争,最终一步步走向精神的毁灭。健壮、勤劳、善良、朴实的祥子变成了懒惰、自私、堕落、麻木的行尸走肉,成为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作者以自然鲜活、简洁淳朴的语言写出了旧北京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国民的生存状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著作。
在县城学校,师生对整本书的阅读还不够重视。学生受阅读习惯、阅读水平、时间分配、教师引导等方面的原因,对整本书阅读兴趣不大,也没有较为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兴趣阅读,会更多地关注情节,还不会去分析鉴赏,对于书中的人物和主题还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1.多角度、个性化分析祥子的悲剧命运原因。
2.熟练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3.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 多角度、个性化分析祥子的悲剧命运原因。
2. 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曲追梦的悲歌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片断教学设计
他人原因 自身原因
悲
社会原因
梦起——追梦——梦碎——(梦圆?)——(梦醒)
1. 运用圈点批注法对《骆驼祥子》进行深入的阅读。
2.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障碍和疑惑。
3. 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对学生进行祥子悲剧原因的相关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理解层次。
附: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阅读任务单
序号 | 阅读提示 | 阅读中的感悟和疑惑 |
1 | 在第二章中,为什么别人都不愿意出城呢?你觉得祥子有没有办法能够不让大兵捉了去? | |
2 | 在第十章中,祥子在十二三岁的小马儿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在老马儿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同学们,十二三岁的你们在小马儿身上看到了什么?看到老马儿又想到了什么呢? | |
3 | 在第十八章中,,祥子“赶上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拉车,书中对环境和人物作了大量的描写,请你用批注符号对相关内容进行赏析型批注。 |
圈点批注法、活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看到了祥子起起伏伏的人生。他就像一匹骆驼,孤独地在广袤的大漠行走,而远方的绿洲,他终无法到达。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后面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思考作铺垫。)
提问:祥子为什么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请对相关内容进行二次批注,形成感悟和评价。
(此次批注为感悟型和赏析型、质疑型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之后小组代表结合批注阐述观点。(同屏批注)
(小组明确分工:小组长负责安排好发言、记录、整理、补充等相关人员。)
明确:
(1)社会原因:(板书)PPT屏显
思考支架:这是一个 的社会,请补充并说明理由。
这是一个靠个人努力无出路的社会。(老马、小福子、祥子)
这是一个贫富悬殊不公道的社会。(刘四爷VS祥子)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孙侦探、杨太太、刘四爷)
这是一个将人变成“兽”的社会。(祥子)
……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近现代史中最黑暗、最混乱的时刻,军阀混战成规模的就有140多次,自然灾害连绵不断,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大量农民破产,流入城市,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进行剥削压迫,活生生地把人变成“兽”。祥子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他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一个缩影。
(2)他人原因:(板书)
孙侦探、刘四爷、虎妞、小福子、杨太太、夏太太……
(3)自身原因:(板书)
乐观却无知:心怀梦想,积极上进,好强乐观;却缺乏判断力,却城外拉车导致人车两空。
勤劳却狭隘:凭着一身力气勤劳创业,起早贪黑,不避风雨。始终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始终坚定只要凭自身努力就可以实现志愿,看不清社会现实。
善良却自私:诚实善良,会给饥寒交迫的老马、小马买来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包子。和虎妞发生关系后,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向对方;喜欢小福子却又害怕承担责任。
小结:老舍先生不止于批判现实社会,也不止于批判传统文明和落后的国民性,还在思考人生冲突的问题。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才能让我们窥探出事物的本质。
(设计意图:在阅读方法上进行圈点批注法的两次训练,每次侧重不同类型。学习形式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小组合作的明确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任务,不流于形式,尊重个性化阅读,以学生为主体。此板块为本课题重要版块,重点解决人物的悲剧原因。)
PPT屏显:
坚壮朴实的祥子几经追逐,几番打拼,经历坎坷与挫折,一步步沉沦。当他发现小福子上吊自尽,最终梦碎北平,走向了彻底的堕落。
美国作家伊万·金(evan king)在翻译《骆驼祥子》时,结尾却大为不同: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中抢了回来,二人大团圆。对于梦碎和梦圆两种结局,你认为哪种更好?为什么?
明确:老舍先生在1936年前后创作本作品,是作者在目睹祖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之后深受触动写成的。他对社会持批判态度,对民众深表同情,文章的结尾体现了他的创作意图。梦圆固然美好,却不符合作者的创作初衷。因此,他自己对于译者的讨好读者的大团圆式改动也是不赞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结尾,解决学生对于结尾的遗憾,更重要的是,品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主题。运用比较教学法,能够使教学目标更为突出,也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形式,拓宽了教学内容。)
对于祥子的命运,熊同学在读后感中写道:(PPT显示)
生来便被黑暗的时代投下阴影,无论怎样奔跑,无论怎样努力,终究是不见彩虹。出门在外那么多年,挥洒过那么多的汗水,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雨,却一直没有摆脱贫困,成了一辈子的穷人。祥子之悲,怎能不让人心生怜悯?怎能不让人声声叹息?怎能不让人回味无穷?祥子——那个追着梦的青年,他在问:
“拉着车奔跑,这样做值不值?”
提问:你觉得祥子值吗?
1.学生分析
2. 回到熊同学文章:PPT显示
也许谁也说不清楚。但我心中的答案是:值!你告诉我:“人的心地,应该同雪一样的洁白,火一样的热情,日月一样的光明正大。”因为你是一个热血、坚强、有理想的追梦人。你,深深打动了我,深深鼓舞了我。你“只顾拼命地拉着车奔跑,奋进自己的人生”,让我看到了刚劲、不服输的个性;你虽“因保守而失去机会,因怯弱而失去钱财,因单纯而失去原则”,但更多的是那个黑暗时代将你一步步推向堕落的深渊。正是因为那个不堪入目、昏昏沉沉的时代,把你的善良、上进和奋斗都给抑制,让你成为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你虽可悲的、可悯的,但也是可敬的!
3.联系作品,感受梦想:《西游记》《追风筝的人》《摆渡人》,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有梦想吗?
唐僧师徒的梦想是取得真经,阿米尔的梦想是再次成为好人,迪伦的梦想是跨越生死与崔斯坦在一起。
4.名人事迹(演绎梦想)
(1)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2)钟南山的梦想:让人类健康、长寿、争取活到125岁
(3)张桂梅的梦想: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
阅读推荐:
1.《袁隆平的梦想:有朝一日,坐在稻子下乘凉》,凤凰网
链接地址:https://history.ifeng.com/c/86VDFWfkPk6
2.《钟南山:白衣赤子的坚守与梦想》,南方网
链接地址:https://news.southcn.com/nfzz/content/2019-07/12/content_188289087.htm
3.《“校长妈妈”张桂梅:燃烧自己,点亮梦想》,新华网
链接地址:https://www.xinhuanet.com/mrdx/2021-07/16/c_1310065300.htm
(设计意图:此部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学生对于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原因把握之后,对人物的态度是多重的,为了进一步发挥作品的积极作用,紧扣“梦想”,利用同学的感悟和名人事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悲剧也显示出积极的力量。)
(播放音乐:《我们都是追梦人》)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些伟大的人物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许会如祥子一般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一曲追梦的悲歌。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设计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成为现实,生命将创造奇迹;梦想没有实现,奋斗依然可贵。
(设计意图:在歌曲的情境中进一步升华正面的情感,激励学生为梦想而奋斗。)
1.阅读感悟:“拉着车奔跑,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每个人或许都有不一样的看法,请对相关内容进行再次批注,并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发表见解,写一篇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
2.跨界阅读:观看电影版《骆驼祥子》,比较两者在人物塑造、艺术形式、主题表现等方面的特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异同。
观看地址:https://www.mgtv.com/b/327504/4827889.html?cxid=90f0zbamf
(设计意图:二选一的作业让学习更加多元化。阅读感悟进一步加强阅读方法的训练,同时对本课堂的教学形成的感悟形成文字,学会表达,语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跨界阅读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会运用比较学习法来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思维导图的任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利用班级网络交流软件QQ、微信等刊发优秀的阅读感悟和思维导图。
2.利用长沙县语文工作室公众号推广学生的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不仅可以在全班进行引导示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是阅读的兴趣。在强烈的阅读兴趣的驱使下,好读书,读好书,以此来提高语文素养。利用交流软件进行阅读交流,使阅读不局限于课内,更利于教师进行中期的推进和个性化的指导,让阅读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