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小括号的认识

刘毅敏
蓝田街道办事处双江小学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下学期
人教版
  • 89
  • 1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小括号》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六章“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中第3节“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例3.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引入小括号,体会小括号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工具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已具有认识和应用数字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但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后实际操作。所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知道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即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难点:会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

    设计意图:开篇用两段音频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好朋友,瞧,他们是谁啊?和新朋友打声招呼吧!

    (播放课件,两位人物招呼的声音)

    师:手上都拿着什么呀?

    学生:都拿着10元钱。

    师:他们的早餐都是一个蟹黄和一瓶牛奶。

     (二) 认识小括号探究新知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小乔丹和小博士用同样多的钱购买相同的物品且都求剩下的钱,由于购买方式的不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用“打包”的方法引出小括号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小括号里面的运算要先算。

      1.出示:小乔丹买早餐的视频(理清连减)

      师:现在,小乔丹起床了。(播放视频

            师:小朋友们,小乔丹是怎样购买的?

    生1: 小乔丹是一样一样买的。

    生2: 他是先买一个蟹黄包付了一次钱,再买一瓶牛奶又付了一次钱。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小乔丹还剩下多少钱呢?

    能列式算一算吗?现在请你写在学习单上,教师巡视。(运用希沃的限时计时器)

    信息技术融合设计意图

      做限时练习意在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时间管理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1:10-3=7(元) 学生2:  10-3-2=(5)元

              7-2=5(元)

    师点评哦,大家是这样想的(边演示课件动画边说)小乔丹先买一个蟹黄包,就是10-3,买了一瓶牛奶,就再减去2最后等于5元。做对了的小朋友给自己点赞。

    2、出示小博士买早餐的视频(播放视频2)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段视频购买方式,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打包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括号

    信息技术融合设计意图:插入视频贴近学生的生活。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后实际操作。

    师:小朋友们,小博士是怎样买早餐的呀?

    生:打包一起买的

    师:他是两样一起买的,他把蟹黄包和牛奶打包

    师:那小博士还剩下多少钱? 你会列式吗?

    指生回答。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1:3+2=5元  10-5=5元  师: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试一试吧!

    师:是的,要先算蟹黄包和牛奶一要多少钱?3+2=5元,再算剩下多少钱。

    预设2:10-3+2=5(元)小朋友发现这个算式计算并不等于5,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你是怎样计算的呢?你是想先算盒子里的3+2对吗?那你在计算时如何提醒大家你是先算加法的呢?

    教师边播放动画课件边讲解。


    教师总结:当我们同时买几样东西的时候,可以把要买的物品打包成一个整体。我们在打包时,可以盒子,袋子,篮子等将几样物品装在一起,这样在计算时就应该先算......
    学生:盒子里的加法

    师:先把包里的总价算出来,再用10元减去这一个总价,也就是10-  3+2

    师:是的,你们真聪明!但是我们在列式时也不能总是画盒子呀。你们能设计一个简单点符号代替盒子吗?

    3、学生自主创作

    手机同屏展示学生的创作

        信息技术融合设计意图

        课堂活动中设置同屏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限时作品,素材真实,产生对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大大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师:嗯,真好,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就有一个这样的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打包,先算(课件出示)小括号,跟老师写一遍,左边弯弯,右边弯弯,他的名字叫小括号。
    师:小括号的作用相当于什么?

    盒子、袋子......

    师:对计算时也要先算括号里的3+2=5,再算10-5=5,小朋友们知道了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打包”的过程,很自然的创造了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在不知不觉中就知道了要先算括号内的)

    4、理清计算顺序,知道小括号里运算要先算

    师:指着算式问,我们要先算哪里呀?

    学生:3+2=5

    师;所以,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先算

    师:是的,小括号能改变计算顺序。

    (三)、拓展升华听故事 小括号 大本领)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算式的比较,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巩固小括号里运算要先算

         师:的本领是很大的,但在平时的计算中,它并不像“+、-、×÷”一样频繁出现,它就有点不开心了我们来听听它的心声吧(播放故事 小括号 大本领)


       

        师边放录音,适时播放蜗牛爬井的动画,适时出示2-1+4-3+6-5=?

       师:小蜗牛一共爬了多少米?你能帮小博士算出来吗?

         预设1:生:好难算哦

       师: 是的,这个算式可真长,算起来应该很难

    预设2:生:先算第一天爬了2-1=1,第二天爬了4-3=1,第三天爬了6-5=1,三天一共爬了3米

    师:是的,这样我们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瞧,小括号他来了。

    出示(2-1)+(4-3)+(6-5)

    我们就要算小括号里的(2-1)等于1,(4-3)等于1,(6-5)等于1,小蜗牛一共爬了多少米?

    生:3米

        师:(课件出示:=3米小括号在这大显了身手,他开心极了。这回,小括号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了。

    信息技术融合设计意图:插入音频讲述《小括号 大本领》的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信息技术融合设计意图:在整个探究新知环节插入了三处动画演示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判断对错)

    信息技术融合设计意图

        运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了两位同学进行PK,这样即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对前几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一个检验。设置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时间管理意识,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接下来小朋友们也来展示一下你的本领吧,老师随机抽取两个同学(运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

    生PK,PK完后适当表扬鼓励,发送小奖品,然后查看答案纠错。

    刚才,同学们发现这里其实只有一道错了。我们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指名学生纠错,既能检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括号里的这一知识点。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同学们的收获也很大,我们都知道了: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小朋友再见!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