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场景描写——以《 慈母情深》为例

吴丹
洣水镇幸福完全小学
小学
语文
五年级
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
  • 386
  • 1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慈母情深》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文章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亲情小说《母亲》。作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文章着重描写了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最后,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



    教学工具

        “品味作品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是五年级学生常用的语文学习方法,部分学生还能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圈圈划划,评评注注,表达个人感受。然而,本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其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亲情,体会人间真情的温暖。但对大多数独身子女而言,往往忽略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动,对父母的深情常感到“理所当然”,缺少“心存感激”。因此,学习过程中,体会慈母情深的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

    2. 体会细节描写、反复手法的妙处,尝试运用细节描写和反复的手法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3. 体会场景描写的含义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场景描写中蕴含的感情,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感受到“慈母情深”。


    难点:

    1.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如何通过多种方式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深”。


    教学方法

                       渲染气氛

    场景描写:

                       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场景描写,以我们学过的课文《慈母情深》中的一个场景为例。

    板书:场景描写


    二、明概念

    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场景描写的概念及其作用。

    出示:场景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的描写。运用场景描写能突出表现一种特定的气氛,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板书:渲染气氛

                  表达情感


    三、品细节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一段场景描写。

    出示文段: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师:我们都知道,《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讲了“我”因为特别想要一本《青年近卫军》而跑向母亲工作的厂房拿钱的经过。而这段文字就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后所看到的一幕幕。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段文字,看看母亲是在怎样的地方工作的?

    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读了这段文字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母亲工作的环境非常恶劣。

    师:你是抓住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请你用这样的形式告诉老师:

    出示:我从_______________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空间低矮、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七八十个、光线阴暗、酷暑炎夏、灯不能开、身在蒸笼……来谈感受

    生答

    师相机表扬

    师:是呀,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母亲还毫不犹豫地把辛苦挣来的钱塞到我手里,多么伟大无私的母爱呀!


    四、小结:

    出示:这段话通过对____________进行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出示短文: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十里长街送总理》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篇短文,并找出场景描写的段落。

    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说说这段场景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师:请你这样回答:

    出示:这段话通过对__________进行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渲染了_____的气氛,表达了_____________


    六、总结

    运用场景描写能巧妙的渲染气氛,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用到场景描写。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