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论语>十二章》中的君子形象

陈静
芷兰实验学校(高中部)
高中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上册
人教部编版
  • 338
  • 5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论语>十二章》选自部编版语文选修性必修第二单元。本单元选择的是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通过集中学习,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他们的论说风格,理解他们的论说方法,领悟其精妙。

          本课所选择的十二章,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及思想内容令学生品读和探究,作为儒家著作的重要代表,其核心思想的理解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内容应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的基本观点。


    教学工具

          根据《<论语>十二章》在线学情调查报告,在选择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题目得分较高,正确率为80.39% ,落实的情况较好;课文内容考查题,第7题,得分率仅为44.33% ,大部分同学选择B答案,说明对句子内蕴把握不够准确;主观题中让学生回答“你心目中的君子形象”,大部分同学对君子把握不够全面,甚至理解错误。

            根据答题情况分析,高二学生虽学习过不少古代优秀文言篇章,已初步具有阅读井鉴赏古文的知识和能力,但对古文的鉴赏停留在对字词的理解,文意的疏通上,只能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赏析,而不懂挖掘文本内容的思想内涵,很少静下心来去思考和理解孔子的思想学说,不能“君子”的形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个别字词理解的错误予以纠正,对拓展引申的字词句予以解读。

    思维发展与提升:联系之前所学孔子的思想内容,结合本文的思想要义,理解君子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鉴“君子”德行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明晓“君子”形象的内涵,并思考它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代意义。

     

    教学重难点


    把握“君子”形象的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


     



    教学方法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品君子之风    文质兼美

    践君子之行    安民安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了大家填写的调查报告,发现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是比较准确的,但对君子内涵的理解还有点模糊,有人说君子是《香蜜沉沉烬如霜》里的润玉,白衣一袭,温润如玉;有人说君子是《陈情令》里魏无羡,剑眉星目,聪慧通透。是不是长得好看的美男子就是君子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呢?如何达到“君子”的境界?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读《<论语>十二章》,品君子之风。(板书: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创设情境,由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人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引发学生对“君子”形象内涵的思考,为君子形象探讨做铺垫。】

     

     二、品君子之风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从“君”字的构造来看, “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君子多指“君王之子”。那么到孔子时代,君子一词又有什么样的内涵呢?

         任务一:请同学们看下列章节,小组讨论,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君子的特点。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确】安贫乐道、谨言慎行、勤学好问、表里如一、文质兼美

                   重义轻利——价值取向

                  以仁为任——核心修养

                  忠恕之道——处世原则

     【详解】(1)第一个要点志于学的态度,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忽略一切外在的享受而追求内在的学问和道德修养——安贫乐道;第二个要点,敏于事而慎于言——谨言慎行;第三个重点,就有道而正焉,万事万物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勤学好问。

     (2)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朴实与文采缺一不可,不分伯仲,只有配合适当,才能既不粗野也不虚浮,才是理想中的君子。——表里如一、文质彬彬。

     (3)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出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守道义却有钱有势,这对于我如同浮云一般。——重义轻利(价值取向)

     (4)君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弘”,心胸开阔志向远大。一是要“毅”,意志坚定。有了这两个条件再持之以恒,死而后已,或许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而称为君子了。——以仁为任(核心修养)

     (5)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的行为就包括宽恕对待人这一方面。他强调的是,人应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人与人之间,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和感受,也就是心中有别人。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因此,这种恕道,就被理解为宽恕,或曰宽容。但这种宽恕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忠恕之道(处世原则)

     (希沃白板随机点名,抽取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抽取文章中部分章节,采样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从具有的特质上、价值取向上、处世原则等方面深入地了解君子的内涵,而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信息整合的能力、理解概括能力;设计希沃白板随机点名,让学生回答的环节,意在检测小组合作参与的程度和效果,是否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引:我们刚刚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对君子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理解和提炼,但这还不是全部,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三则,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补充:1、子曰:“君子不器。”

                     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解析】(1)君子有容纳百川的大胸襟大气度,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博大胸襟)

     (2)君子处世以“和”为准则,但绝不是盲从附和,而是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求同存异、和平相处。而小人则是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立场和主见,处处盲从附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而不同的处世态度,使君子待人公正、宽容,从而做到团结众人却不结党营私,做到尊重贤人,鼓励善行却不蔑视普通人。(和而不同——处世态度)

     (3)君子进行“修己”,除了使自己时刻保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做到“安人”、“安百姓”。安人、安百姓,便是对君子社会使命的一个最好诠释。——安人、安百姓(社会使命)

          总结:咱们通过研读孔子从不同角度、在不同情境下对君子的刻画,我们也可以得出君子这一理想人格的完整形象。君子既有丰富的内在世界,又有完美的仪表风度;既有良好的个人操守,又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又有心怀天下的胸襟与担当。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衣带飘飘,拱手以礼的君子形象,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在每个朝代,在每个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清华大学教授怎么说?(播放视频,展示清华大学教授谈君子的视频。)

    (播放视频,展示清华大学教授彭林,关于对君子的解读。)

       【 设计意图:教师补充相关章节,意在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君子内涵;通过播放清华大学教授对君子解读的视频,一是对孔子心目中君子形象的知识点强化,二是合理地过渡到第二个探讨环节,“新时代,有哪些君子们值得我们学习?”】

     

    任务二:看完这个视频,我想问问?新时代,有哪些君子们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时代的君子们,在国家建设大军中,熠熠生辉,在疫情防控中的逆行者,最美逆行人——钟南山、疫情吹哨人——李文亮、还有奋笔写下请愿书的医务工作者,他们面对疫情不问归期、无论生死,冒着危险从死神手里抢人,他们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君子;脱贫攻坚的奋斗者,“白发书记”李忠凯、“生命在扶贫路上永恒”的张瑜、倒在梯田顶端的吴志宏,他们面对路途坎坷,不退缩,帮助百姓脱贫致富,他们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君子;安贫乐道的学者,“布衣院士”卢永根、创设“迦陵基金”叶嘉莹、“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他们面对金钱名利,“双睛不染金银气”,以怒放的生命,奉献自我,他们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君子。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对君子内涵的探讨,结合现实来谈当今君子,加深学生对君子内涵的理解。


    四、课堂活动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竞赛活动,请大家推选两名选手,检测一下我们刚刚共同研读的情况。

    1、人要成年了才能成为君子 。

    2、君子讲究“重义轻利”,反对一切求利的行为。

    3、没有“仁”,就没有君子,君子片刻也不能离开“仁”这个人格特征。

    4、君子要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追求自我的进步;君子要有大地一样的美德,宽厚和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君要文质兼美,表里如一。

    5、有钱有地位的人才能成为君子。

    【设计意图:采样希沃白板,设置限时竞赛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当堂片段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五、教师总结

           经典如同一盏明灯,始终指引着我们不懈追求的脚步。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塑造的理想人格,现在我们或许不是君子,但是君子之风已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一个微笑,一次帮助,一次宽容都是君子之道,愿在坐的各位今后努力“修身”,争做坦荡荡的君子。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