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体液免疫的过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4章第2节特异性免疫第一课时中的内容。新课标中的要求是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是位于大概念(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和重要位概念(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下的次位概念。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免疫系统防卫功能,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另外也是学习后面免疫失调、免疫学的应用等内容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1.以2019年爆发的新冠肺炎作为大情境,学生有切实的感受,比如通过新闻可以知道新冠肺炎的防护措施,通过相关科普知识可以大致知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另外学生还有打疫苗的亲身体验,初略知道疫苗的作用原理,这是学生学习本内容的经验基础。
2.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免疫的相关知识,知道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
3.高二的学生通过高一一年的生物学习,初步具备了资料分析能力和构建概念模型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能力基础。
4.学生对于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是怎样将其清除这个过程不清楚,对于疫苗是如何保护人体的很容易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这是学生学习本内容的动力。
1.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构建体液免疫过程模型,阐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结合体液免疫相关知识,解释人体对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机制,论证疫苗的免疫预防功能。(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3.通过免疫相关知识的学习,认同并能主动宣传接种疫苗的意义。(社会责任)
体液免疫的过程
利用事先制作好的体液免疫过程的相关卡片进行拼贴。
1. 视频介绍康复者血浆治疗,提问:为什么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可以用于治疗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学生根据之前所学很快知道:因为康复者血浆中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
教师点评:的确,在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特定的免疫细胞会分泌抗体,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体液中的病原体。那么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提问:那么康复患者体内的抗体是怎样产生的?输入患者体内后又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找到答案。
1.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思考相关问题。
体液免疫的研究历程
1948年,法格雷乌斯证明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转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
1967年,克拉曼和米切尔等科学家证实抗体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B细胞协同作用。
1970年,米勒证实辅助性T细胞虽不产生抗体,但能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
20世纪70年代,乌纳努埃等证明巨噬细胞在抗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1983年,哈斯基乌斯等证实T细胞表面存在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MHC的受体分子。
问题:
(1)根据前三个研究结果分析:抗体的产生过程涉及哪些细胞?这些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T细胞和B细胞等。辅助性T细胞协助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再产生抗体。
(2)根据后两个研究结果分析:体液免疫过程还与什么细胞有关?这些细胞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巨噬细胞加工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
2.请学生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体液免疫过程的假说并绘制过程图。
3.请学生思考:上述假说还有哪些过程没阐述清楚?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观看体液免疫动画过程视频。
4.请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及所掌握的知识,以文字和图画的方式完善体液免疫的过程图。
5.学生展示(教师用希沃同屏拍照上传)师生共同点评,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
1.教师讲述并布置任务:
当下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可以说是世界的典范、疫情控制的非常好。但是国外疫情一天不控制住,境外输入就仍不可避免。当下最有效的防疫手段就是接种疫苗,以形成群体免疫。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如果某人感染过新冠病毒或者接种过相应疫苗,再次接触新冠病毒时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是怎样的?请绘制出流程图。
2.请学生到黑板上展示,然后教师点评并简单介绍二次免疫的特点。
教师介绍背景,布置任务: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率要超过80%,才有可能形成群体免疫。如果你的亲人或朋友不想接种疫苗,你会怎样劝说他?请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查找资料,说明新冠肺炎的灭活疫苗与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区别及其引发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并对两种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论证,将收集的资料整理成文档,投递至UMU链接中,在下节课中我们一起来共享大家的成果。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