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中的第3课《古代印度》,古印度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本课由三个子目组成: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三个子目的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动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该地区国家的产生,不仅能准确把握古印度,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形成国家的产生是人类在社会组织形式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的历史概念,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课讲授对象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因此在本课中,我通过图片、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和合作;鉴于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的课外史料,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兴致盎然地遨游在历史课堂之中。
课程标准:通过种姓制度的创立,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知识与能力:了解种姓制度的内容,理解它对现代印度产生的的消极影响。学生在学习种姓制度的过程中,知道一定的文化、制度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通过文字、图片史料的分析,学生初步形成多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运用史料阐述、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种姓制度形成的背景和内容,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史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要了解现实的问题,要学会从历史中找答案,种姓制度对于今天的印度来说是块绊脚石。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具有独立意识,社会的公平和个人的平等是十分重要的。
核心素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讲述种姓制度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展示史料,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真正落实。
重点:种姓制度的内容
难点:种姓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
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
种姓制度 第三等级:吠舍
第四等级:首陀罗
情境导学:观看视频《种姓制度》,提问:该视频反映了哪一重要的制度?这一制度是哪一国家的重要文明代表?
【设计意图】古代印度历史久远,以视频导入课堂,让遥远的历史鲜活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教学内容服务。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古代印度。这节课我们重点讲述《古代印度》的第二子目——森严的种 姓制度。下面我一起来阅读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根据种姓制度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明确课标后,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 题自主阅读教材,找到答案就用红笔在书上圈出来。
浅探独学: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哪些等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思维的点拨,让学生把握本课的轮廓,加深对种姓制度的理解。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讲述的重点就是种姓制度,讲到种姓制度,我们要联系上节课我们讲到过的雅利安人,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 到多媒体上的这则对漫画。
师:大家一起来看幻灯片上这则漫画:一个白白的胖子举着一把刀对土著居民说:你服不服?下面图片上写的是:你咋不把自己P白 点呢?真的是有一种“我白我骄傲”的即时感。
生:边看边笑……
师:雅利安人这么骄傲,他们有没有什么烦恼?
生:他们时外族入侵民族,他们人数少啊。
师:确实,虽然我们长得白,但是我们人数少啊。那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呢?请大家给他们提提建议。
生:既然他们以肤色白为骄傲,那可以以肤色来作为区分。
师:你真有当统治者的潜力。在这一时期,雅利安人征服了土著居民后,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而种姓制度在古印度的梵语中即是 “肤色”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的形式,风趣幽默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述了种姓制度形成的背景。
活动:我们一起来动动手:请同学们动手绘制种姓制度的示意图,并标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并进行相应 的解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行政和军事权力;
第三等级是吠舍,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等;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是由被征服地区的居民构成,主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绘制种姓制度示意图,加深学生对种姓制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上台进行解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地位。
深究群学:学完种姓制度的内容后,请大家阅读材料,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和实质?(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材料一:印度电影《流浪者》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头的儿子永远是小偷。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材料二: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 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材料三:印度北方某村一对不同种姓的青年在私奔五年后,回到村子,希望能被乡亲们接纳,结果被族长的“法庭”宣布枭首示众! 这对青年的父母也觉得这样是对的。 ——邱永辉《论印度的种姓婚姻》
学生讲完答案后,教师进行总结,种姓制度的特点有:各等级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等级森严、贵贱分明; 不同等级之间不得通婚。从这些特点可以反映出种姓制度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一种等级制度。
【设计意图】一切历史观点都是以史料为基础而得出的,通过史料教学,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也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史料实证”在课堂中的真正落地。通过生生交流互动,让学生寓学于乐。
师:假如你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印度,你有何感受?
生:畅所欲言……
由此可见,在种姓制度的古代印度社会,对于富人而言就是天堂,对于穷人而言,就是地狱。而由于种姓制度的不平等性,也时常引 发暴乱,对印度社会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设计意图】巧设情境,让学生真正理解种姓制度所带来的影响,让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遥远的历史生活化。
提炼促学:请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老师和同学们一边总结一边在黑板上写板书,因为在前面的板书设计环节已经写了,所以这 里就不重复写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提高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既破题,又使主题深华,将学生引入了乐而忘返的境地。
评价反馈:(通过简单的几道习题,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