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渡荆门送别

叶哲
长沙市实验中学
初中
语文
八年级
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
  • 284
  • 9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单元收回写景的古诗文,阅读这类作品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写景是单元的重点,如何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的灵秀,体会作者的情怀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学习《渡荆门送别》来体会写景的妙处,感受山川之美。

    教学工具

    将送别的重点放到写景上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微课讲解写景的妙处,如何借景抒情,如何变化角度。

    2、情景交融,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领会江水的静谧和平原的辽阔,领会意境美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学生欣赏渡荆门送别的吟诵视频

    链接如下:https://b23.tv/DT4trF

    2.学生观看渡荆门送别解析小视频,疏通诗歌大意,了解诗歌背景

    链接如下:https://b23.tv/Uht0xu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有一诗人有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也有着小时不呼作白玉盘稚气,还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义气。这诗人是谁他就是我们的诗仙李白。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诗歌风格吗?

    的确,“浪漫”是深深刻入李白骨血中的气质,浪漫而肆意的李白,在他25随的这一年,终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四川的江油县伊始,乘着一叶扁舟,沿着滔滔长江水一路东去,来到了我们湖北境内的荆门山下。

    自蜀入楚的李白,初见楚地的景象,一时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同学们,如果你是千百年前穿越而来的李白,那么老师想请你和大家分享你写下这几句诗时的考量。你在描摹眼前景象时,究竟用到了哪些字,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字,又以此来呈现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呢?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

    我用“____”来写山的_____

    我用“____”来写江的_____

    我用“____”来写平原的___

    我用“____”来写月的_____

    我用“____”来写水的_____

    我用“____”来写云的_____


     


    请这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1.

    刚刚我们提到,李白的故土是蜀地,川渝地带多见崇山峻岭,而当他穿过巫山两岸一片高耸云霄的山岭后,眼前却是从未见过的一片平原,视域顿时一片开阔,连绵不绝的高山也都淹没在了辽远的平原之中。

    “尽”字表明了什么?表明了山的状态,而“随”字在这句诗中,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原之间位置的变换、推移的状态鲜活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2.

    李白的用字洗练,十分考究。我们来看到这个“入”字,大家来用这个字组一个词,进入、闯入,总之这个“入”是霸气的、豪迈的,绝不会是涓涓清流,而是什么呢?是绵延不尽的滔滔江水。江水脱离了群山的束缚,向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马平川。

    3.平原

    那这里的平野、这里的大荒又是什么样的呢?是开阔的、是壮丽的,是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广袤无垠的。也是这样的地貌才能让李白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

    4.

    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高悬的,是皎洁的。“山山唯落晖”中有日光,那这句诗中呢?月光。月光倾洒在江面之上,诗人才能看清眼前雄伟绮丽的夜间月景。

    5.

    此时此刻的江面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是汹涌澎湃的嘛?是平缓静谧的,只有平静的水面才能如明镜一般完整地倒映出一片月色。由颔联的动景,进入颈联的静景,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反衬江水平静,一幅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景象跃然眼前。

    6.

        重岩叠嶂时隐天蔽日,江野开阔时则浮云叠生。上半句是一幅水中映月图。下半句则是一幅天边云霞图,黄昏时分,一眼望去,云脚与水面相接,云霞变幻莫测,宛若海市蜃楼一般。



     我们之前说首联叙事、中间二联写景,尾联呢?抒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思乡,对故乡浓浓的眷念之情。


    一切景语情语。李白以饱满的情感,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以思乡、愉悦赞美、期待豪迈的情感做帆,满载着辽阔、壮丽、奇瑰动态美感,载着《渡荆门送别》千古悠悠的小船,向今天的我们驶来。

    浩渺的诗歌海洋上漂泊着无尽的浩浩离愁,今天我们扬起李白荆门送别》之帆,欣赏了李白诗歌的深远意境。那么最后老师也用李白的诗歌做结,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也能如李白所述地勇往直前。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