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3.心脏和血液

漆敬
大同瑞致小学
小学
科学
五年级
上学期
教科版(新)
  • 550
  • 13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心脏和血液》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3课。心脏、血管和血液属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承担着运输养料和氧气、废物和废气的作用。血液循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着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心跳是人体的主要生命体征之一,心脏停止跳动,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本节课从学生对感知心跳的声音入手,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位置,探索心脏跳动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心脏跳动对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建模与推理能力,提升关注心脏、血管健康的意识;同时联系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好身体各个器官以及系统的正常运作,也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教学工具

    心跳是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生命现象。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知道心脏的位置及心脏在不停地跳动,但是他们不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及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木课以心跳为出发点,通过感觉心跳了解心脏所在位置;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心脏跳动对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心脏、血管的功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感悟到心脏是否健康将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进而激发学生保护心脏的意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

    2.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体验活动等方式对研究心脏、血管如何工作并维持人的生存感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心脏是否健康将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要时刻有保护心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谈话: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频,请你仔细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
    教师播放心跳音频。
    学生预设:心脏在跳动


    教师提问:你能找到心脏的位置吗?

    学生活动:学生用手摸住胸口。

    教师提问:是的,心脏位于我们的我们的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的位置,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感受自己的心跳,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预设:具有满满的能量

    教师追问:心跳带来的能量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学生预设:输送血液。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板书课题),可是研究心脏并不容易,为什么?

    学生预设:心脏深藏于人体内部

    教师提问:那要如何进行研究呢?

    学生预设:可以用x光。

    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到过X光。

    学生预设:医院。

    教师提问:那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学生预设: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真棒!为此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套材料,这些材料你都认识吗?它是什么?(PPT出示吸耳球)

    学生预设:不知道。

    教师提问:这是我们的新朋友,它叫做吸耳球,是我们科学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仪器,常被用来抽取少量液体。那这些实验器材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呢?

    学生预设:

              塑料管——血管

              吸耳球——心脏

              ——血液



    2.教师提问:在实验中,我们需要重点观察什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

    学生预设:通过挤压吸耳球模拟心脏的跳动,观察橡胶管中的血液是如何流动的。

    教师提问:如何用吸耳球模拟心脏的跳动,哪位同学愿意演示一下呢?

    学生活动:用手挤压和放松吸耳球。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方法?

    学生预设:因为它和我们的心跳非常的相似。

    教师提问:是的,那具体是如何模拟心跳的呢?

    学生预设:挤压吸耳球代表心脏收缩,放松吸耳球代表心脏舒张。

    教师提问:是的,心脏收缩一次和舒张一次代表了什么呢?

    学生预设:一次心跳。

    教师提问:收缩和舒张时,血液的流动是一样的吗?

    学生预设:不一样。

    教师谈话:所以具体是如何运动的,需要同学们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哦!


    3.教师提问:老师用三根手指挤压和全部手指挤压吸耳球又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出示不同力度挤压吸耳球动图)

    学生预设:力度不同。

    教师提问:那不同的力度带来的现象是一样的吗?

    学生预设:不一样。

    教师谈话:是的,同学们可在实验中仔细观察两者的不同。具体的实验应该如何进行,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微课。


    4.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心脏和血液模拟实验》。


    5.教师谈话:在实验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实验中,注意分工合作,全程将橡胶管置于水中。

      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哦!

      音乐响起时,实验结束,请小组长将实验器材放置原位。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教师提问:将橡胶管放入红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吸耳球,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不同的力度挤压吸耳球,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预设:捏紧吸耳球,红墨水被挤出,;松开吸耳球,红墨水又会被吸进。

                    挤压力度越大,流动的红墨水水越多。



    教师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心脏收缩,血液流出心脏进入血管从而流向全身各处;心脏舒张,血液又会从全身各处流回到心脏。

    2.心脏越强健,收缩的力度越大,每次跳动运输的血液量就越大。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