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表内乘法(一)乘加 乘减

曾芳芳
梅湾小学
小学
数学
二年级
上学期
人教版
  • 694
  • 21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意义后,学习乘法口诀的延续让学生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明确乘加、乘减的算理及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工具

         我们班男生多,自制力较女生相对不好一些,如爱玩做小动作等。但是小学生有强烈 的的好奇心,什么事喜欢探究。所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有讨论,有体会,有感悟。生活与数学是密切联系的,从实际生活中我举例引入课题,既拉进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当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思考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这种一题多解的思想一直会贯穿在数学学习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上创设的实际情境中,自主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验数学带来的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并能进行乘加、乘减之间的改写及运用

    教学方法

                                      乘加、乘减


                                 3+3+3+2=11


                                 3×3+2=11

                                   

                                  3×4-1=11


                                     

    小结:计算乘加、乘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 我们的智慧游乐园吗?在这个乐园里我们解决了一下些数学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这些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58页例5的旋转木马图(先隐藏坐了两名同学的旋转木马

    :仔细观察课件展示的图片,每个转盘上有几个人?(3个人)

    :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算式解答吗?

    学情预设: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9(个)

              乘法算式:3×3=9(个)

    师:看来大家真的很聪 明,都做对了。这些题既可以列成 加法算式,也可以列成乘法算式。那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列成乘法算式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它们的加数相同

    师:说到了关键之处。像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乘加

    课件出示教科书58页例5的情境图

    (1)看图提问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观察出情境图中相关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但由于此图与以往学过的看图列式有所不同,所以在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图意时,还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述的简明性和完整性。


    (2)尝试列式

    :你能根据题意,利用手中的学具(小棒)和同桌一起边摆边列出算式,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吗?

    注意一人摆,一人列式。学生摆教师指导。

    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上来边摆边说说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利用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乘加算式,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预设1:因为每个木马上的人数不相同,所以用加法计算:3+3+3+2=11

    预设2:将人数相同的用乘法计算,再加上人数不同的:3×3+2=11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3)认识乘加

    :这两道算式都能计算出旋转木马上的人数。你们觉得哪道算式更简便呢?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说3×3+2简便些

    :看来,在下一道加法算式中,只要有几个相同加数相连加,就可以先用乘法来表示,然后再加上剩下的加数(不同的数),这样就变成了一道什么算式?

    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乘加)


    2.教学乘减

    :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上来展示一下。

    学情预设:学生在刚才摆边列算式的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上述方法,而且还可能出现3×4-1=11.如果没有学生用到此方法,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确实没有,教师可以直接出示此方法。

    :你又是怎么想的呢?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展示想法

    :哦,明白了。你们的意思是说,因为前3个木马上都是3个人,所以我们就把第4个木马上也想成3个人,就是4个3,列式3×4;但是这样就多了1个人,所以还得把多加的那1个人减去,是这样吗?

    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乘减)

    师:你可以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

    :大家真聪明,学会举一反三了,这可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乘加、乘减。(齐读课题)


    3.理解运算顺序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发现了 没有,刚才我们在计算乘加、乘减的算式时,都是先算的什么?

    学情预设:乘法

    师小结:对,计算乘加,乘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板书)。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牢。


    三、巩固练习

    1.教材58页练习十二第四题(1)(2)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