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学写一首小诗》

徐景峰
湘一芙蓉第二中学
初中
语文
九年级
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
  • 509
  • 17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九上一单元是诗歌单元,教材活动部分,要求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教材对对九年级的学生,文学素养,理解能力,创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诗歌是隐秘的心情,精致的思维,公开而委婉地表达。诗歌写作比一般的写作,要更难。基于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我准备了这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写诗,来更好地理解诗歌,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教学工具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诗歌学习的方法,相对于七八年级来说,理解能力,思想深度,都有所提升。但大多孩子读诗时,留在对背景、内容、情感的把握,很少有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陌生化的诗歌语言,更别说写出陌生化的诗句。这取决于孩子们的敏锐度,是否能够用文学的眼光看世界。无疑,这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真正理解什么是“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处理”,并且尝试进行简单创作。

    2. 以写促读,通过学习“诗歌语言陌生化处理的小技巧”,还原创作过程从而学会如何读懂现代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陌生化的诗歌语言,并尝试创作出陌生化的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

    学写一首小诗

    虚实转换

    感觉互通



    教学过程


    提问:“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灭”这两句诗到底是什么意思,你能为我们解读吗?



    能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美,同时难以理解,其实,这是因为,诗歌是受阻的、变形的语言。常常让人感到陌生,难以理解。

     

    “陌生化”,是指内容上违反习见、常情、常理、常事,在艺术上超越惯性、俗常、重复、老旧,以情思和形式的新异与独特,使人们获得一种独特的的审美情趣。剥去某物或人性格中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错愕和新奇感。(ppt展示,不读)

     

    陌生化,简言之,就是打破习以为常的表达,造成错愕感和新奇感。

     

    为什么要打破习以为常的表达呢?因为人们活在现实世界中,对形形色色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

     

    “陌生化”的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1)产生新奇的美感

    2)更好地表达个性的感觉和情绪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写陌生化的诗歌语言,同时以写促读,通过学习写诗来更好的读诗。

    如何写出陌生化的语言?这里,老师讲一个最典型、最常见,最好操作的诗歌语言陌生化处理的技巧。希望大家学完之后,能够尝试着创作一首有陌生化意味的小诗,同时以写促读,通过学习写诗,来更好的读诗。

    1. 比喻、拟人实现虚实转换

    1.1比喻实现虚实转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这两句诗,哪里不平常?为什么不平常?

    [明确]比喻的修辞,第一句,把“愁”比作“一江春水”,第二句,把“无边丝雨”比作“愁”。这个比喻和我们平常的比喻句相比有何不同之处?把虚的比作实的,把实的比作虚的。通过比拟,达到虚实转换的效果。

     

    2)我们第一单元里,找一找,哪些诗句,甚至有一篇诗作,通篇运用比拟,化虚为实。

    [明确]“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为什么找到这两首诗?请你来说一说。

     

    把可见可触可感的“你”比作了一个季节“四月天”,把无形的愁,比作了邮票船票等可触可感的事物。

    季节为虚,情感情绪为虚。用“是”“若”“如”这些比喻词,将虚的季节和实的意象,相连接,通过比喻实现虚实转换。

     

    (3)你能从这两组词中各选一词造句吗?要求通过比喻的修辞虚实转换。请同学们写在本子上,用平板拍照上传。两分钟倒计时开始。

    A:母爱   快乐

    B:烟火   牛奶   

     

    [明确]母爱,是一杯热热的牛奶,温暖着我。

         啊,我的快乐,是那星星点点,跳跃的烟火

     

    除了牛奶、烟火,我们还可以把虚的情感母爱、快乐比作别的具体的意象,只要你觉得你能够由此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1.2拟人化虚为实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何其芳《秋天》)

     

    1)哪里不平常?为什么不平常。

    [明确]拟人的修辞。一个揉字,这里的拟人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拟人句相比,有什么不平常之处?春风是无形的,拟人化,化虚为实。写出春风非常温柔的特点,作者感到温暖、柔和、舒适。

     

    栖息、游戏,原本是人的动作。把无形的季节,拟人化,造成不平常的效果。拟人——化虚为实不平常。虚的春风,虚的季节,加上人的动作,化虚为实,从而不平常。

     

    (2)我们再看到这两句,秋天在农家里,在渔船上,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看见秋天?

    麦田、红叶……

    你能用填上动词,使得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化虚为实吗?

    秋天(沉睡)在麦田里。

    秋天(静躺)在红叶上。

     

    这些都是什么词?动词,我们要重点关注里面的动词。

     

    总结:有比喻,也有拟人,一个坐字,化虚为实,充满诗意。所以,老师教给大家的第一个常见的小技巧,是通过比拟虚实转换,从而陌生化的效果。重点关注里面的动词。


    2. 通感实现感觉互通

     

    1)天街夜色凉如水

    “暗香浮动月黄昏”

     

    哪里不平常?为什么不平常?

    凉,天街夜色(夜色读重音)凉如水,哪里不平常?夜色——夜的颜色,原本是何种感官?视觉,凉,是一种触觉,用视觉写触觉,这叫通感。写出夜色漆黑,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用触觉,来写视觉,通感的修辞,实现了感觉的互通。

    香,原本是不可见的,是嗅觉,这里变成了视觉。不可见的香,此刻像水一般浮动。用视觉来写嗅觉。

     

    2)如何通过通感,达到感觉的互通?

      夜色——黑——凉

     

    日出,从视觉的角度出发,你会用一个什么字形容它?红。从触觉的角度出发,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暖。从味觉的角度,你会用一个什么字?辣、甜。

     

    红色的太阳,诗人顾城,曾经就是这样写的:在早餐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写出了儿童眼里的太阳。

     

    这些都是什么词性的词?形容词。我们要重点关注形容词。

     

      总结:视觉不仅有颜色,还有大小、形状。感官,也不仅有视觉、触觉、味觉,还有听觉、嗅觉,甚至是意觉。

     

    通过体察,写出自己个性化的、真实的、细腻的感受。      


    3. 请同学们看到这句诗,你能改掉当中标蓝的字,使其变成诗化的、耐人寻味的语言吗?说说你改动的理由。(系统设置抢答)

    傍晚,鸟儿飞向红色的流云

    阳光在地上,成一地金子

     

    ①改形容词:

    鸟儿飞向红色的流云——鸟儿飞向滚烫的流云

    你为什么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红色的流云,就是火烧云。红色,给人以温暖的心理感受。改成“滚烫”,这里是通感的修辞,达到感觉的互通,不仅表现了红色,还给人新奇的阅读感受。

     

    ②改动词:

    阳光落在地上,变成一地金子——“阳光摔在地上,碎成一地金子。”或“阳光砸在地上,滚成一地金子。”

    原句是平常的写法。改了之后,就变得更有诗意了。“砸”“滚”比“摔”“碎”更加具有动态感。同时,比拟化虚为实,阳光似乎滚滚而来,写出夕阳光照之强烈。

      

    总结:如何达到陌生化的语言效果呢?通过比拟达到虚实转换,通感达到感觉的互通。重点关注里面的动词和形容词。


       1.现在,我们再来看到这两句诗,回答我们预习时候的问题:现在你能读懂了吗?选择当中的一句,为我们赏析:哪里不平常,为什么不平常?

     

    1)“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让欢乐和哀愁洒向我的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穆旦《我看》)

     

    [明确](1)黄昏本来是一种视觉,软是触觉,通感的修辞。写出黄昏时分,风很温柔。化虚为实。作者很舒适的感受。

    (2)“欢乐”和“哀愁”两个词不平常,是虚的情感,此处化虚为实,只有“雨”或“水”这样实实在在的事物才能点洒。同时,是点洒进心里,更是虚实结合。花开花谢,作者用了一个“燃起”和“吹熄”,属于词语的反常使用,把花儿当火焰在描写,语言奇特,意味深长,写出了花儿开放之热烈,和凋谢时的风吹烟散一般的伤感,感情强烈。


     


    今天,我们就学习了诗歌语言陌生化处理的小技巧,同时以写促读,通过学习写诗更好的读书。陌生化的诗歌语言,处处都有,诗歌里有,歌词里有,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素材包,大家可以课后再次赏析。

    请同学们回去,选择当中的一项,完成作业:

    (1)选择校园一景,写一首小诗。

    (2)在穆旦的诗《忆》、郑愁予《错误》、卞之琳《断章》中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