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在前一课已经研究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学生已经知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本课让学生把橡皮泥做成船形,通过对比观察并分析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沉,而空心橡皮泥在水中浮的原因,认识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水槽1个,橡皮泥4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小杯子。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1、设疑激趣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2、分组实验法:让学生大胆猜测,分组实验,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重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
提问: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3.讲解什么是排开的水量。(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4.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5.学生动手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思考上述问题。
6.学生讨论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1.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排开的水量增大了(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
2.小结: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3.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就是因为排开的水量很大。)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