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第1节 压强 集体备课大赛

张剑
白芒铺镇白芒铺中学(初中部)
初中
物理
八年级
下学期
人教版
  • 178
  • 9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压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工具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钉板叠罗汉演示模型;


    学生用:小桌、海绵、钩码矿泉水瓶子(装满水和装一部分水各一瓶)(3组)

    气球、金属块、图钉、木块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压力,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掌握压强的定义、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实验探究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压力与重力的区别、理解概念时比值定义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钉板叠罗汉

          利用自制的实验模型演示钉板叠罗汉的功夫绝技(水球代表人体、钩码盒代表石块),步骤如下:

          1、将水球放在钉板上,再将钩码盒放在水球上面,重点观察水球是否被钉板扎破漏水;

          2、将水球放在另一块钉板上面,观察水球是否被扎破漏水。

          提问:钉板叠罗汉这门功夫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学完本课内容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寻找答案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些相关的物理知识:

          1、我们前面学过哪些力?

        2、你怎样理解压力?压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是怎样的

          3.压力的大小是否总是等于重力?怎么作不同情况下的压力示意图?请你完成以下三种情况的压力示意图。

         可见,有时压力与重力有关(作用在水平接触面上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有时压力与重力无关。

         4、力的作用效果都有哪些?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1、提出问题:

    学生进行按压铅笔挤压气球的活动,体验并思考: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进行猜想:

    学生回答: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    压力大小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  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

    3、实验方法:

    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

    4、实验器材:

    不同的小组桌面上的器材有所不同,请同学们通力合作、自己设计、大胆创新,利用桌面的现有器材进行实验,稍后在集体交流展示。(交流时请说明本组所选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初步分析等)

    5、展示交流:

    由各组选派代表为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看看自己的实验是否成功,效果是否显著,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激发思维。

    6、实验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提问:现在你能解释前面钉板叠罗汉的秘密了么?


    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的定义

    教师引导:我们前面已经学过速度密度的定义,谁来说一说?这种定义的方法就是比值定义法,现在你能试着说出压强定义了么?

    定义: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 p 表示压强、表示压力、表示受力面积,压强公式应该怎样表示呢?

       公式:P=F/S

    3、单位:牛每平方米,符号:N/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

    4、计算:利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一本教科书平放在1的桌面上,书重约为2.5N,书本面积约为 5X102 ,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1Pa的大小: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

    1 Pa物理意义:物体在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N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将图钉按进木块里面,体验并思考:你希望图钉尖对木块的压强是大些还是小些?手对图钉帽的压强是大些还是小些?

    2、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具体方法都有哪些?根据压强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减小压强:AF一定,增大SBS一定,减小FC、增大S,同时减小F

    增大压强:AF一定,减小SBS一定,增大FC、减小S,同时增大F

    3、应用实例及分析: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压强的应用实例,学生分析并回答。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A          B           C

    ①、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FC,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是            ,压强自小到大的顺序是               

    ②.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         )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③、一个人在公园结冰的湖上行走,压破水面掉进了冰窟窿,人员需要接近冰窟窿去营救他,旁边有长、宽差不多的梯子和木板,为了救人,应该(   

    A.立即跑向冰窟窿          

    B.将木板铺在冰上,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C.将梯子铺在冰上,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D.从冰面上爬过去救落水者

    ④、以下措施中,能增大压强(         ),能减小压强的是 (            

    A.书包带要做得宽一些       

    B.用一根棉线将肥皂切成两块

    C.木桩的下端削成尖形               

    D.拖拉机安装履带

    E.埋电线杆时要垫上一块基石  

    F.螺钉的下面要加垫圈

    G.钢轨下面的路基上要铺上枕木

    H.图钉帽做得面积很大

    I.针的尖端做得很尖   

    J.刀锋做得很薄


    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14题;

    2、《压强》课后练习题;

    3、《压强》同步测试题。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