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十几减9 集体备课大赛

何帅
蒸湘区大立实验小学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下学期
人教版
  • 295
  • 25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简单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减法、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为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节课中,让学生结合情景图解理解题意,进行计算等等,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不同角度观察,通过操作后的讨论,用不同思路思考,引出“想加算减”和“破十减”“巧算法”三种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理解“破十法”,灵活运用“巧算法”。并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工具


        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计算十几减九的知识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新知识,而是旧知识。但是,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种解题方法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会温故知新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接下来,跟老师一起来看看温故知新的知识答题开始。

      1、15里有(   )个十和(   )个一。

      2、17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口算

         15-2=          17-3=         15-4=

         18-5=          19-6=         12-1=

      4、点子图表示15,要求整齐,一眼就能看出来。

      真棒!这些题目都完成的非常好,现在,就跟着老师赶紧去参加阳光小学的游园会把!



    1、出示教材第10页的例1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参与这场游园会吧!游乐园里除了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儿卖。你看,这几个小朋友正在向小丑买气球呢!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之间互相说图片上的内容,并提出数学问题: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气球图列算式: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求出还有多少个气球?与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列式:15-9=。

    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师:观察这个算式,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算式有没有哪里不一样?

     生:个位不够减。

    (2)师:“15-9”,你想怎么算?

      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好了图和小棒,你们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合作来探索这个问题,合作要求老师都写在了导学案上,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摆一摆,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并在桌子上准备的导学案的点子图上,把你摆小棒的方法结合你的思路,利用点子图画出来展示给同学们看。

      2、和小组内成员一起交流你的想法。

      3、汇报成果。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计算思路。

      ①:拿一捆小棒和5根小棒,从里面数出9根,再数剩下的小棒,还有6根。

      因为我是一根一根在里面拿的,所以在点子图上,我用斜线一个一个划去来表示我减9的过程。

      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把过程板书到黑板上。

      引导学生得出这种计算方法的名称“点数法”。

      生拿一捆小棒和5根小棒,直接从10根小棒中拿出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另外的5根相加,还剩6根,也就是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

      因为我是直接从10根小棒中拿出9个,所以在画的时候我从点子图左边直接用虚线圈去9个,来表示我先从10-9=1,再算1+5=6.

      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把过程板书到黑板上。

      他的想法就是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真是个很独特的想法,同学们,你们学会这种方法了吗?


                                                                            

      引导学生得出这种计算方法的名称“破十法”。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种新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给这种方法编个小口诀“一分、二减、三加”。

      生③:拿一捆小棒和5根小棒,因为要减去9根,先拿去这边的5根,再从10根里面拿走4根,分两步拿,也就是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

      因为我是分两步来减,所以在画的时候先用虚线圈去右边部分,再用虚线圈出左边部分。

      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把过程板书到黑板上。 

      他的想法就是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也就是先减去被减数个位数的数,把被减数变成10,再用10减去剩下的,真是个巧妙的方法,同学们,对于这种方法你们理解了吗?


                                                                   

      引导孩子得出这种算法的名称“平十法”也可以称为“连减法”。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种新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给这种方法编个小口诀“先减小尾巴,再减剩下的”。

      生④:没有利用小棒,利用加法来做的,因为9+6=15,所以15-9=6。

      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把过程板书到黑板上。

    因为9+6=15,

    所以15-9=6。

      他是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通过想加法算减法来帮助我们算出15-9。真是个会灵活运用知识的孩子!

      引导孩子得出这种算法的名称“相加算减”。

      我们学会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接下来就来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吧!

    (1)、圈一圈,算一算。


    2)、看图列式。

    1、看一看,然后描述一下图片的内容。并想一想,根据图片内容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列出算式,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3现在也让我们来加入这场游园会的游戏环节吧,游园运动会,看谁能第一个跑到终点!

    2个同学参加游戏对战。

    1、游戏结束以后展开题目,让同学通过观察给算式进行排序。

    2、说一说: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学生起来说一说,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

    总结:十几减9,就是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是十几减9的差。

    师:像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巧算法”。给这种方法编个小口诀“十几减九,几加1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计算十几减9,可以用“点数法”“破十法”、或“平十法”,“平十法”也称为“连减法”,“想加算减法”、还可以巧用“巧算法”

    哪一种方法用起来最简便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到底哪一种最简便就看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的计算。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