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细胞的呼吸(一)(复习课) 集体备课大赛

肖菲菲
冷水江市第六中学
高中
生物
必修1
人教版
  • 586
  • 6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是2004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第三节,细胞呼吸作为ATP的主要来源,为细胞不断输入能量,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本节复习内容为《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第一课时,主要包括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其蕴含的能量观与物质观是生物课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前已经复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等知识,为本节的复习铺下了基石。而本节的学习又为其他的生命活动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如:光合作用,果酒果醋的发酵。

             

           本节复习内容是高中生物历来高考的重点考点,考题往往具有开放性与新颖性,而且涉及到多个化学反应式内容较为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结合课件资料展示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与理解;同时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总结与归纳,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问题情境法、合作探究法(学生以4-6人为一组,讨论交流与回答问题)、直观教学法(观看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练习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工具

          学情: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够清晰和严谨;上课较为专注,但自主思考能力不够强,不善于不敢于表达;有着较好的比较与归纳能力。

           经历了高一的课本学习与高二的学考复习,学生对于呼吸作用与线粒体有关及呼吸类型的种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呼吸作用过程的反应场所、化学反应式记忆模糊不清,对于无氧呼吸的具体类型对于哪些生物不是很清楚,对于如何判断区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指导:

          因此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呼吸作用具体过程,老师应精讲细讲,构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知识点,并结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知识得到运用。

           复习课内容知识容量大,应结合信息技术灵活运用课件直观生动展示,多种教学方式转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掌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形成结果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归纳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异同,培养学生总结与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实验设计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4、社会责任:感悟细胞呼吸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了解呼吸作用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能以此为今后的职业理想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本质,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课堂上注重强调和详细讲解)

    2、难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设计问题情境引发思考,抓住核心要点,点拨易错点,总结与归纳)

    教学方法

    复习课——细胞的呼吸(一)

    1、细胞呼吸的概念与实质

    2、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区别与联系

    (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的回答:借助班级优化大师的随机抽选学生回答、希沃白板的抢答、主动举手进行抢答

    理清大概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7min)

    不管人、其他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都离不开呼吸作用,因为它能提供重要的能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观察老师制作的酵母菌发酵后的面团

    用希沃白板的放大镜进行放大制作酵母菌发酵的面团的步骤图片,用授课助手或视频展台拍摄上传希沃白板展示酵母菌发酵后的面团出现了大量的气孔,引导学生酵母菌在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

    设问1:

    设问2:

    3、引导学生们观察密封几天后塑料袋中的小白菜

    发现小白菜枯萎了,透明的塑料袋中出现了水汽

    师:从以上两个现象可知,这都是呼吸作用所致,呼吸作用对于植物、微生物很重要,对于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也很重要,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细胞呼吸。

    4、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指的是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学生根据目标思考重难点及自己不懂之处;


    学生观察了解酵母菌发面的过程和现象,主动思考气孔的由来,推出酵母菌进行了呼吸作用

    学生们观察密封几天后塑料袋中的小白菜

    从小白菜的枯萎和透明的塑料袋中出现了水汽的现象,得出这是小白菜的呼吸作用所致。


    学生齐声朗读概念,跟着老师概念中重要的词汇,掌握概念。

    展示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更高效率的学习。

    借助希沃白板的放大镜和视频展台直观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明确概念,对细胞呼吸形成整体印象。

    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8min)

    1、回顾酵母菌的呼吸类型


    2、学生以4-6人为一组,讨论交流回顾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具体过程中的产物二氧化碳和酒精的检测方法,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表格Ⅰ) ,教师进行相关指导

    采用希沃白板的倒计时功能进行2分钟倒计时

    3、借助希沃白板的视频展台展示三位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4、观看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相关视频

         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的随机抽选功能抽选两位同学分别总结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总结:

    酵母菌的呼吸类型:兼性厌氧型

                                                        酶

    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酶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

    生: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学生依据复习书讨论交流完成导学案上的二氧化碳和酒精的检测方法,学生举手示意展示自己的完成成果。


    学生仔细观看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相关视频,理解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回答问题:

    生:有氧呼吸会产生CO2、水、大量能量

    生: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CO2、少量能量


    最终认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类型包括: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了解程度。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视频展台展示学生成果,师生共同检验,能更直观深刻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的随机抽选增加公平性和趣味性,同时有助于凝聚学生专注力,开展有效的教学。

    观看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实验设计视频,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氧呼吸具体过程(18min

    1、阐述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带领学生标注出概念中的要点


    2、回顾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借助希沃白板的放大镜展示线粒体结构,让学生回答出结构名称,总结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学生以4-6人为一组,讨论交流总结出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主动构建化学反应式,教师进行相关指导。采用希沃白板的倒计时功能进行3分钟倒计时

    4、借助希沃白板的视频展台展示三位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总结:

                                  

    第一阶段:C6H12O6→2C3H4O3+4[H]+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

                                                酶

    第二阶段:2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

                                       酶

    第一阶段:6O2+24[H]→12H2O+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

                                                        酶

    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强调对各阶段的场所、化学反应式、能量的记忆

    判一判:能量最终少部分以热能方式散失,大部分形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请同学在希沃白板上进行纠错

    点拨提升: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能否进行有氧呼吸?

     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的随机抽选功能抽选同学回答

     

    5、提炼知识点(借助希沃白板的抢答功能提示学生进行抢答)

    设问:

    (1)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答:二、三

    (2)生成物CO2中的O来自哪里?答:C6H12O6 和 H2O

    (3)生成物H2O中的O来自哪里?答:O2

    (4)产生ATP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答:第三阶段

    学生齐声朗读概念,指出要点:氧气、彻底氧化分解、大量能量


    学生根据线粒体结构回答(由外向内):外膜、内膜、基质,理解结构与功能特点


    学生依据复习书讨论交流完成导学案上的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自主构建化学反应式学生举手示意展示自己的完成成果师生纠正总结


    学生思考判断题,回答点拨提升

    生:×,并改正错误

    生:能,如:蓝藻、硝化细菌,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老师补充)


    学生进行抢答,思考问题:

    (1)生:二、三

    (2)生:C6H12O6 和 H2O

    (3)生:O2

    (4)生:第三阶段


     
































         

    阐述概念,形成大致印象。


    借助希沃白板的放大镜和视频展台直观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帮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视频展台展示学生成果,师生共同检验能更直观深刻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


    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的随机抽选增加公平性和趣味性,同时有助于凝聚学生专注力,开展有效的教学。


    借助希沃白板的抢答功能把学生从课中的疲惫中拉回,重燃热情。


    设问与判断题、选择题结合,多种形式转换,减少学生在课中疲劳引起的分心。

    、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8min

    展示跑步后肌肉酸痛图片和学习工作一天后肌肉酸痛图片,引出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引出无氧呼吸的概念。

    1、阐述概念: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带领学生标注出概念中的要点

    2、学生以4-6人为一组,讨论交流总结出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主动构建化学反应式,教师进行相关指导

    采用希沃白板的倒计时功能进行3分钟倒计时

    3、借助希沃白板的视频展台展示一 位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结:

                                   酶

    第一阶段:C6H12O6→2C3H4O3+4[H]+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

                                             酶

    第二阶段:2C3H4O3+4[H]→2CO2+2C2H5OH   (场所:细胞质基质)

                                               酶

                 或 2C3H4O3+4[H]→2C3H6O3                 (场所:细胞质基质)

                                   酶

    总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场所:细胞质基质

                                    酶

                 或 C6H12O6→2C3H6O3+能量                (场所:细胞质基质)

    强调无氧呼吸的各阶段的场所反应式、能量的特点

    设问:无氧呼吸的两种类型对应哪些生物,请举例说明?

    设问:①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同的是第几                  阶段,实质相同吗?

               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有机物是否 

                彻底分解,,释放的能量一样吗?

               ③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能量吗?



    学生齐声朗读概念,指出要点:缺氧、不彻底氧化分解、少量能量


    学生依据复习书讨论交流完成导学案上的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自主构建化学反应式。学生举手示意展示自己的完成成果,师生纠正总结


    生: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酵母菌、水稻等植物;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人、乳酸菌、甜菜块根、玉米胚、马铃薯块茎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生:第一阶段;

    生:不彻底,无氧呼吸的有机物还有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生:不产生



    阐述概念,形成大致印象。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视频展台展示学生成果,师生共同检验,能更直观深刻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充分使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思考提炼知识要点。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于联系(比较归纳法)(3min)

     依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联系总结出表格Ⅱ(全班同学齐声回答,并强调重点记忆


    2、书本上科学思维一习题

    实践应用: (1)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抑制 厌氧   型细菌的无氧呼吸

                     (2)提倡慢跑,防止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3)及时松土透气,防止 O2   不足影响根系生长

                     (4)稻田需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 酒精     ,毒害细胞

         



                   

    学生思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之间区别与联系,师生总结。

    全班同学共同回答“练一练”,检验本节所学知识点。



          通过归纳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异同,培养学生总结与归纳知识的能力

    同时通过了解呼吸作用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能以此为今后的职业理想与追求。


    )、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1min)

     1.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如: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萤火虫的发光

     2.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如:光合作用可利用呼吸作用能够产生的CO2

    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感悟细胞呼吸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1min)回顾本节课中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后在导学案中写下自己对于本节课的疑难点或其他学生课后在导学案中写下自己对于本节课的疑难点或其他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收获教学反馈
    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科学思维()的相关习题。


    知识的应用与巩固

    表格Ⅰ

    试剂
    现象(颜色变化)
    CO2澄清石灰水
    变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蓝变绿变黄
    酒精
    在酸性条件下,使用橙色的重铬酸钾
    灰绿色

                                                                                               

                                                                  

    (比较归纳法)表格

    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区别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条件酶、氧气
    产物二氧化碳、水酒精和二氧化碳 或 乳酸
    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分解不彻底,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产生38个ATP释放少量能量,产生2个ATP
    相同点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步完全相同,说明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