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本节内容重点是小分子物质逆浓度运输,及大分子物质进出的方式。对上一节顺浓度运输进行了补充,完成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模型构建。与老教材相比,将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分成两节来讲,将被动运输细化讲解。将胞吞胞吐作为标题与“主动运输”并列,确认“胞吞胞吐”属于跨膜运输的方式。且更加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本节增加了两个“与社会的联系”板块,分别是离子通道囊性纤维化的病因以及传染病阿米巴疟疾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通过人类相关疾病分析渗透社会责任。
学生已经学习了被动运输,对一些基础的知识概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根据被转运物质的分子大小、极性与溶解性,利用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理解离子和亲水性小分子在逆浓度梯度时可以采取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而大分子物质可以采取胞吞胞吐的方式跨膜
2、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特点,利用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总结出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物质运输的方式
4、基于主动运输的特点,理解囊性纤维病为代表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主动运输的特点与过程。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特点与过程
【学生活动】回顾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
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
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
【提出问题】: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
讨论:1.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通过被动运输吗?
讨论得出:不是,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逆浓度梯度的。
2.联想逆水行舟的情形,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否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讨论得出:需要能量的推动。
3.这在各种物质的跨膜运输中是特例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讲授新课
(一)主动运输
1、课前自主阅读,完成学案
课前阅读教材P69-70主动运输部分,独立完成学案,并在学案后记录我的疑问。
PPT展示学生问题,教学过程中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问。
学生疑问:(1) 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与细胞呼吸有什么关系?
(2).载体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需要消耗能量吗?
(3)主动运输运输的分子都是小分子吗?具体实例?
(4).动物细胞吸收葡萄糖为什么有的细胞是协助扩散,有的主动运输运输
(5).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曲线图怎么分析?
2、重难点讲解
(1)主动运输概念,教材概念,齐诵
(2)载体蛋白特点,教师归纳: 1具有特异性(或专一性); 2、与被转运的离子或分子结合; 3、转运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4、具有饱和性(数量有限); 5、可重复利用。
(3)主动运输的意义:教材内容,提醒学生找到并且做好标记。
【活动】PPT课件播放主动运输的动画视频,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将表格补充完整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比较(学生齐答)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
被动运输 |
主动运输 |
|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 |
|||
是否需要载体 |
|||
是否需要能量 |
|||
图例 |
|||
举例 | |||
影响因素 |
2、重点讲解学生问题,影响各种跨膜方式的因素,图形。教师ppt展示下列内容及问题,学生谈论后回答。
以上各图分别对应哪种跨膜运输方式?
图中A、B、C三点物质运输速率的限制因素分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如果主动运输出现障碍,对生命活动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一起看看教材70页“与社会的联系”介绍的囊性纤维病吧。
(二)胞吞胞吐
1、PPT课件播放白细胞吞噬病毒的视频,变形虫胞吞胞吐的视频,根据课前收集的学生问题,一一解决。
学生问题:(1)胞吞胞吐的膜蛋白是哪种蛋白质?是载体蛋白?
(2)胞吞胞吐都是生物大分子的运输吗?
(3).影响胞吞胞吐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提醒学生从概念入手。胞吞胞吐: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 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 小囊 ,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作胞吞(教材P71)
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 ,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作胞吐(教材P71)
从而解决学生问题。
2、提出新的思考,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多是供细胞自身使用,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能够分泌到细胞外。试分析其中的道理。
答案提示:因为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也只能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由于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无法直接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穿过细胞膜运输到细胞外,所以一般只能留在细胞内供细胞自身使用。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能够进入内质网腔中,并借助囊泡移动进入高尔基体,经加工包装后,包裹在囊泡中的蛋白质就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三)总结
1、综上所述,除一些不带电的小分子是自由扩散外,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都要借助于转运蛋白,体现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一种转运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因此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对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作用,这也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2、拓展训练 实验是生物探究非常关键的步骤,如何设计实验解决生活的问题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现在请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学生分组谈论,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教师利用手机连接希沃软件实施同步上传。而后学生自己分析其中的对错,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从中点播)
例题: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于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呼吸作用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示:(1)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K+的溶液中。
步骤二: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
步骤三:
(2)实验结论:
①若两组植株对Ca+、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 ;② 。
1、齐声朗读教材P72最后一段,思考:细胞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是?
2、构建知识网络,,此部分如果时间不允许就可以留做课后联系。学生自主构建,将本节内容和上一节课的内容有机的结合
一、概念检测
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
2.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3.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 )
4.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
二、选择题:
5.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B.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