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集体备课大赛

肖远
娄底市第一中学附属星星中学
初中
地理
八年级
上学期
湘教版
  • 637
  • 8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地位。本节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要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加强对地理环境的认知。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其他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工具

    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山脉、中国的地形区等知识,能熟练的清楚山脉、地形区的位置,并且从众多的诗词中,学生也了解到了中国地势的特点。但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培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2、能够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并能说出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主要地形区以及地形类型。

          3、结合材料,说明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及水能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地势特点;2、各阶梯的分界线、主要地形区、地形类型、及平均海拔;3、地势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观察判断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2、理解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教学方法

    中国的地势

    一、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二、阶梯概况

         1、阶梯名称

         2、阶梯界线

         3、地形区

         4、地形类型

         5、平均海拔

    三、地势对中国的影响

         1、对气候:

         2、对河流

         3、对交通

         4、对水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播放我国三级阶梯的景观,让学生对中国地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二、新课学习

          环节一:我国地势特点

          展示中国地形图(分设色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剖面图(沿32° N)。

          师问:读图分析中国地势有何特点?

          点拨: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师问:哪位同学画的示意图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

          点拨:图B。中国的地势不仅是西高东低,还要呈阶梯状分布。

          环节二:三级阶梯概况

          自主学习:读课本p30,图2-19,完成下列表格。(学生回答)

         

          课堂活动1:请你当修图大师!找出三级阶梯的名称和分界线。

          课堂活动2:说出各阶梯包含的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与平均海拔。

          总结三级阶梯概况:

          牛刀小试1:A、B、C三条旅游路线中,沿着哪条线路,可以欣赏中国三大阶梯的景观?(学生回答)

          点拨:B。自东向西分别跨越了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

        

          牛刀小试2:读中国地形剖面图(沿30°N),分析图中A、B、C、D、E、F各代表什么地形区。(学生回答)

          点拨: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AB之间的山脉D为横断山脉,BC之间的山脉E为巫山。东部海洋F东海。

                    注意:中国地形剖面图沿32°N和30°N经过的海洋是不一样的。32°N经过黄海,30°N经过东海。

          拓展提升:对比沿32°N线和沿36°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经过的地形区。


          环节三:中国地势的影响

          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降水)、河流(流向和水能)、交通产生哪些影响?   

    小组讨论:   5分钟

    读右图,讨论完成下列小题。

    1、分析中国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分析中国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3、分析中国地势对河流水能的影响:

          图中A、B、C、D、E哪几处水能资源丰富?

          归纳中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4、分析中国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探究一: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降水)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回答)

          点拨: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年平均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想一想:如果我国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西低东高,对气候的影响又将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拨:西低东高则会阻挡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这样我国干旱面积将会更大


          探究二: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流向和水能(水力))(学生回答)

          分析中国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判断以下河流的流向:黄河、长江、珠江?

          点拨: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多数河流向东流

          拓展:描写河流流向的诗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想一想:分析中国地势对水能的影响:图中A、B、C、D、E哪几处水能资源丰富?归纳中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什么?

          点拨:BD处水能资源最丰富中国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原因: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拓展:中国主要水电站的分布图。强调中国主要水电站主要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小结释疑:A 、B处塔里木河沿岸是否适宜建设水电站?

          点拨:不行;水量少。 水能丰富的条件:1、落差大,2、水量大,缺一不可!

         

          探究三: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交通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学生回答)

          提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东西交通中,古人选用船作为交通工具方便吗?为什么?

         

          点拨:方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

          

          归纳总结:中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与交通的影响:

                           1、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主要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  沟通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3、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产生巨大水能



        

          环节四:过关测试

    “沿32°N纬线中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地势的特征是(    )

         A.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东、西高,中部低

    2.①代表的地形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黄土高原

    3.位于第一级阶梯上的盆地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吐鲁番盆地

    4.我国地势的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天山

           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D.天山-阴山

    5.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 丘陵和平原  B. 丘陵和盆地 C. 山地和高原 D. 平原和高原

    6. 读中国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便于海上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带来充沛降水

        B. 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C. 河流在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 东高西低的地势特点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

    7. 读下图: 图甲、图乙分别是沿36°N和32°N纬线所绘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区名称:B_______高原,②_______山脉,④_______山脉,⑤_______平原。

    (2)B和③位于第二级阶梯,该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_;

    (3)甲、乙两图反映了我国地势                                                 的特征。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结合地图分析了中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主要地形类型和平均海拔,并探究讨论了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