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五年级上册《白鹭》 集体备课大赛

王芬
小学
语文
五年级
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
  • 979
  • 83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为主题,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是精读课文,《珍珠鸟》是略读课文。《白鹭》是一篇语言精致优美的散文,课文围绕“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描写了白鹭的外形美、觅食美、栖息美、飞行美,表达出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白鹭》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很容易地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是总起全文,将白鹭比喻成精巧的诗;第二部分(2~8自然段)描写白鹭具体的美。其中6~8自然段通过描绘三幅优美的图画展现了白鹭在不同场景里的美;第三部分(9~11自然段)和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进一步表达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作者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对佳人描写的句子用到白鹭身上,句子本身就带有诗的精巧,也更能表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6~8自然段中,作者描绘了“水田垂钓图”“清晨独立图”“黄昏低飞图”三幅自然和谐的白鹭生活图景,最后发出赞叹: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课文的插图十分具有中国水墨画特色,与文字描绘的意境极为吻合。有助于学生根据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鹭之美。


    教学工具


        本节课是《白鹭》的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课前也让学生画了68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画面。五年级已具备一定的朗读的能力,课上不需要过细地指导朗读,但可以有学生的朗读评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2.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白鹭之美 

    3.体会作者是如何借助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借助关键词想象课文68自然段的画面,感受白鹭之美。

    难点:

    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引入资料,激发兴趣(3分钟)

          1. 引入主题: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郭沫若改编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写东家女孩的美丽的句子,用来描述白鹭之美。今天我们走进6-8自然段,再次感受白鹭之美。

    二、再读课文,感受画面美(7分钟)

          1.自由朗读6-8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

    过渡:孩子们,哪一段对于白鹭的描写最打动你呢?现在请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感情,等下全班分享。

          2.指名三位学生分享交流(交流提示:我喜欢的是第六自然段,朗读第六段,我喜欢这幅画面是因为……)

        预设1:喜欢第六段,白鹭站在水田里的样子就像一幅画一样。(拓展艺术作品的隔之美)

        谁来补充:因为白鹭站着钓鱼很有趣。

        预设2: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感觉它很寂寞孤单

        师:难道你喜欢白鹭的孤孤单单的样子吗?还能不能再深入地说说,其实你喜欢的不是白鹭的孤单寂寞,而是它独处时的那一份(找段落中的一个词告诉大家)悠然。让我们带着悠然自在心情齐读:晴天的清晨……

        预设3:有没有人跟老师一样喜欢第三幅画面,为什么喜欢?“低飞”一次给人无尽的遐想,它在黄昏底下时而直冲云霄,时而翩翩起舞,展现自己优美的姿态,宛若精灵。你有没有爱上了黄昏下的白鹭了呢?那就让我们读出感受。黄昏的空中……

       (关键词落脚在“站着钓鱼”;“悠然/望哨”;“低飞”

    总结:抓住关键词体会到了白鹭的美,如此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都能掌握真是太不错了,两个字送个你们:优秀!

    三、细品课文,想象意境美(20分钟)

    过渡:孩子们,三段描写就是三幅优美的图画,课前大家已经画出了自己最心仪的一幅图画。现在需要大家借助三幅画面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把画的内容生动地写在画作上,一起完成一张有趣又好看的“白鹭书画作品”。开始前先明确要求,和老师配合读:借助关键词展开想象,丰富细节;加修辞,让画面生动; 时间只有4分钟。现在开始。老师课堂巡视,相机指导。(设置计时器

    过渡:我看到有很多孩子想要来分享了,其实老师也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大家的作品了,但是我认为一张完美的书画作品除了有画有文字,还得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因为一个惊艳众人的名字会让你的作品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所以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选出组内最优作品为其命名,和组员说一说命名的理由,时间只有2分钟。现在开始

           指名三个孩子全班分享,(上台展示的机会实在太宝贵了,谁能够做到交流提示中的这样来分享,我就把机会给他:我画的是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我由这幅图画中想象到了……,所以给画起名《……图》

    (如“水田垂钓图”“清晨独立图”“黄昏低飞图”)

           预设1:大家好,我画的是六自然段的内容,我由这幅图画中想象到了一只白鹭站在水田里,不慌不忙地等着鱼儿游到眼前,然后猛然将长喙扎入水中,不一会就看到一条小鱼叼进了它嘴里。所以给画起名“白鹭钓鱼图”

        师:说得真流畅啊,多会写得孩子啊,一个不慌不忙,一个猛然扎入,白鹭仿佛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渔翁。让我们带着想象,一起把这有趣的画面都出来吧。

        预设2:大家好,我画的是七自然段的内容,我由这幅图画中想象到了白鹭悠然地站在最高的那棵大树顶上,看着远方的高山,想起了那座山上很久未见的朋友,它想今晚要不要找朋友去玩呢?所以给画起名“白鹭望哨图

        师:你笔下的白鹭真是充满灵性,你的文字带我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把这只聪明白鹭读到我们的眼前来吧。

        预设3:大家好,我画的是八自然段的内容,我由这幅图画中想象到了黄昏时分,夕阳把整个世界染成了金黄色,白鹭开始纷纷归巢,只见他们从水田里从容跃起,往青山的方向飞去,它如同一位优雅的舞蹈家,整个天空都成了它舞台。所以给画起名“白鹭飞舞图

        师:孩子,我喜欢你的比喻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小精灵在空中翩翩飞舞的样子。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读出白鹭的美吧。

    过渡:在大家的作品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白鹭的美。美得可爱美得有趣,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着这三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尝试着背诵下来。(制作视频展示)

    四、了解背景,感悟情感美(6分钟)

    过渡:也许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被大家忘却了它的美,甚至觉得白鹭不能像黄鹂一样鸣翠柳,也不能像黄莺一样恰恰啼,实在有太多的不完美。可郭沫若却用他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到了白鹭之美,还为白鹭发声:读(911自然段)

           1. 提问:孩子们你们从中读出了作者对白鹭怎样的情感?(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是啊,作者实在太爱白鹭了,不管别人如何觉得白鹭不完美,他总是说:(读911自然段)

    作者实在太爱白鹭了,他在课文的开头就夸赞“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可他还嫌不够,于是在结尾他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孩子们,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有没有让你爱上这精巧的,韵在骨子里的白鹭呢?现在我们再次跟随着音乐再一次走进课文,感受白鹭的美。

    3.配乐朗读全文(制作PPT动画)

    五、总结方法,理解借物抒情(3分钟)

         作者为了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具体描绘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这种方法在语文中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借物抒情。这样的手法对我们写喜爱的事物,有什么启示呢?(可以更生动具体,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借物抒情和借景抒情一样都是作者委婉表达情感的高级手法,除了郭沫若会用这种手法之外,还有很多的文人也用到了。如四年级学过的老舍写的《猫》,为了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具体描述了猫的调皮和可爱,如: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大家还学过哪些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文章吗?丰子恺写《白鹅》,通过描述鹅叫声、步态和吃相感受到了鹅老爷高傲的姿态,最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

    六.布置作业(1分钟)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