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对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的具体应用,也是中学生必须学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之一,在日常生产、生活、科研等领域中具有实际应用。因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能深化学生在初中已有知识——溶液的组成上的认识,又能拓展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也能帮助学生后续的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在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习时已经掌握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的操作,因而本节课在旧知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知识与新技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本章节的物质的量已经学习了三课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已经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理解公式的意义等,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打下了基础,顺势引入师生一起进行实验探究加上学生的分组实验,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但是学生有一个突出困扰就是如何使得所配制的溶液最后为一定容积,顺势引入认识新仪器——容量瓶。
认识容量瓶,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学会分析一些实验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细节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容量瓶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从原理上学会误差分析
2.3.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一、认识容量瓶
“宁大勿小,相等最好”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1、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2、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8)装瓶贴签
三、误差分析
原理:CB= nB/V=m/MV
上节课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那么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符号、单位各是什么?表达式又是什么呢?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根据定义式可知,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溶质的物质的量,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将物质的量转化为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一是如何使配制的溶液未一定体积呢?要解决这个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仪器——容量瓶。
阅读教材54页内容,进行填空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容量瓶
1、容量瓶的结构和规格
①结构: 细颈 、梨形 、的平底玻璃仪器 ,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②标志:容量瓶上标有 温度 、 容积 、和一条刻度线。
③规格: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
④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完好,瓶口处有无漏水,方法:打开瓶塞、加水、塞上瓶塞、倒立、观察是否漏水、正立、瓶塞旋转180度、倒立、观察,无漏水即可。
⑤用途:常用于配制 一定溶剂 、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的溶液。容量瓶“五不”:不能加热、不能溶解固体、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不能用于稀释浓溶液、不能长期贮存溶液,特别是碱性溶液。
2、容量瓶的选择
选择容量瓶应遵循“相匹配”、“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 等于 或者 略小于 容量瓶的容积。
思考:要配制450mL 1mol/L NaCl溶液,需选用 500 mL容量瓶。
二、配制100mL 1.00mol·L-1氯化钠溶液
步骤 | 具体操作方法 |
1、计算 | 计算需要溶质NaCl固体的质量为 5.85 g。[ n(NaCl)= CV=0.1L✖1.00mol·L-1=0.1mol m(NaCl)=0.1mol,X✖58.5g/mol =5.85g] |
2、称量 |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 5.9 g。 |
3、溶解 | 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 烧杯 中,用适量蒸馏水(约40mL)溶解,并用 玻璃棒 搅拌。 |
4、移液 | 将烧杯中的溶液用 玻璃棒 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
5、洗涤 | 用蒸馏水洗涤 烧杯内壁、 玻璃棒 2~3次,将洗涤液也转移到 100 mL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
6、定容 | 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部刻度线 1-2㎝ 时,改用 胶头滴管 滴加蒸馏水至 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 |
7、摇匀 |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拖住瓶底,反复 上下 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
8、装瓶 | 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干燥洁净的试剂瓶,贴好标签。 |
实验注意事项:
1、容量瓶使用前要查漏。
2、使用托盘天平要先调平,称量时左右托盘上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使用镊子夹取砝码,称量结束应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
3、注意溶解以及2-3次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所用蒸馏水的量,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的下端在刻度线以下。
4、使用玻璃仪器应放稳,轻拿轻放。
阅读教材56的思考与讨论,小组之间合作讨论得出答案:
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
2、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成的溶液溶度偏大还是偏小?
3、如果定容时,仰视或者俯视容量瓶上的刻度线,最后配成的溶液浓度偏大还是偏小?
根据公式CB=m/MV 分析,若在配制操作中有以下行为,将会对配制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引起误差的操作 | m | V | C |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 偏小 | 不变 | 偏小 |
移液时有少量的液体溅出 | 偏小 | 不变 | 偏小 |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不变 | 偏大 | 偏小 |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不变 | 偏小 | 偏大 |
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 偏小 | 不变 | 偏小 |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时又加水 | 不变 | 偏大 | 偏小 |
天平的砝码粘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 偏大 | 不变 | 偏大 |
药品、砝码位置颠倒(使用游码) | 偏小 | 不变 | 偏小 |
在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俯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致使溶液浓度偏高。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一、认识了一种新仪器——容量瓶
二、学会了一种实验操作——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实验仪器
2、实验步骤
3、误差分析
第一部分练习题设计的是希沃白板里面课堂小游戏,内容是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
1.实验室中需要配制4 mol/L的NaOH溶液48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OH质量分别是( )
A.480 mL,76.8g B.500 mL,76.8 g
C.480 mL,80.0 g D.500 mL,80.0 g
2.某同学用Na2CO3固体配制0.10 mol·L-1 Na2CO3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之处有( )
A.①⑤⑥ B.②④⑦ C.①⑥⑦ D.⑤⑥⑦
3.(高考题组合)下列有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配制浓度为0.010 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时,称取高锰酸钾固体0.158克,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2017.全国Ⅲ卷改编]
②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2016.海南卷]
③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2016.浙江卷]
④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2014.全国Ⅰ卷]
⑤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烤箱中烘干[2014.全国Ⅰ卷]
⑥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高[2014.全国卷改编]
⑦用固体氯化钠配制0.5 mol.L-1的溶液,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2013.山东卷改编]
⑧将4.0g氢氧化钠固体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2019.江苏卷]
想一想:还有其它方法可以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吗?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