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火烧云》的教材解读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火烧云》也是单元内第三篇精读课文,基于单元线性编排的特点,学生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已基本掌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形成了初步理解和分析的学习能力。并且,在此之前的第一至第六册教材中,也已有“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的多次渗透,学生能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关键语句等方法从多个方面理解文本内容,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清楚的”的要求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
《火烧云》的学情分析
南方的孩子只在一些影片或图片资料上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实实在在地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烧云。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想像丰富,所以,在这课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写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也使感情进一步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年级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关注教材上的插图,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火烧云》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3~6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读文字,感受和了解火烧云光、色、形变化的魅力,学习作者高明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色彩及形状变化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同事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火烧云》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优美,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和形状变化快进行观察的方法,积累优美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感受其丰富的想象力。
《火烧云》的板书设计:
《火烧云》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 歌曲激趣,引出学习
1. 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播放《天地之间的歌》,亲爱的同学们,上课啦!
师:就像歌里所唱到的,从地到天,从天到地,万事万物,多么神奇!在“奇妙的世界”这个主题单元中,我们先是纵观了整个世界的神奇和活力,紧接着呢,我们又潜入海底,看到了奇异的景观和丰富的物产。今天呀,我们将要继续仰望天空,跟随作者萧红,去看看她笔下的火烧云。又有怎样奇妙的景观等着我们呢?
2、温故知新,再读字词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晚饭 凶猛 威武 镇静 必要 胡须 骑马 秒表 接着
寺庙 似乎 火烧云 笑盈盈 金灿灿 红彤彤 一模一样 恍恍惚惚
师再次提醒:红彤彤本应该读作二声,在口语里也可以读作一声。
二、创设情境,感知语言魅力
1、比较火烧云的表达方式
(1)比较《现代汉语词典》和《呼兰河传》对火烧云的阐述
天上的云一直从东边烧到西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是不是天空真的着了火呢?天上的云烧起来了。
(2)指导朗读,品读“烧”字
朗读出火烧云的动态美
感受火烧云的范围广、气势大、颜色艳
(3)师引导小结
两种表达方式都很不错,只是用处不同。第1句是科学地解释火烧云。第2句是文学描写,因为《火烧云》这篇课文选自《呼兰河传》,而《呼兰河传》是一本小说,所以它采用了文学描写的方法。
(4)再次有感情地读句子
2.出示图片,展示火烧云的样貌
师:火烧云好看吗?如果是你来写,你会写“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颜色、形状)。
三、研读文本,学习写作手法
过渡:那么作家萧红是不是也跟我们想得一样,写了火烧云的样子和形状呢?
1. 指导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和快
(1)比较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两种写法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的、黄的、紫的、金的……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预设)
高明一:词语分类,有层次
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高明二:用顿号代替连词“和”,体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速度快
高明三:四个一会儿形成排比,突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快和多
……
(2)汇报交流,相机品析重点词句表达方式,指导朗读。
(3)师小结:写颜色,主要写它的变化,变得多,变得快。他把一种一种的颜色、一类一类地写了。她把变化快用了四个一会儿写了。也就是把颜色的变化多端描写出来了。真正高明的小作者会选择把句子写具体,而非用成语……
(4)引导根据提示背诵第3自然段
2.指导学习: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和快
(1)自学提示: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哪几种形状,你最喜欢哪一种?
(2)指导写法,了解作者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写作顺序。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前边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3)如何把变化过程写清楚:
写法小结: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4)出示图片,模仿练笔
一会儿,天空出现……(什么样子)……(怎么变的)……(怎么消失)……
(5)学生汇报交流,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
3.指导学习:火烧云霞光的间接描写
(1)师提问: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作者还写了什么?第一段写的是火烧云的什么?
(2)自学提示:默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火烧云上来了,地面上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并标记出来。
(3)它们变了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4)指导朗读“了”
师:通过每个句尾的“了”,让文章读起来更有韵律和节奏,显得更加可爱了,也让人感觉很神奇,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把这种神奇的变化读出来。
(5)师相机小结:火烧云的光很难写,不容易直接写,所以作者借助被光照射的那些事物的变化,来写光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学习作者描写霞光的手法,完成课后练笔作业。
炎炎夏日,烈日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