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让学生从宏观上感知细菌真菌的存在、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本节教材重视生物技术方面的训练,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技术打基础。本节安排探究性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生物学的学科性质。
教材的编排顺序充分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和“探究性学习”的思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虽然细菌真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认真注意过细菌真菌的存在,再加上细菌和大部分真菌形态微小,肉眼通常看不到。因此教材首先安排学生观察细菌、真菌的菌落,区分细菌和真菌,这是从感性上认识菌落的形态,也由此引发学生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兴趣。教材在科学方法中介绍了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学生从科学方法中了解到如何培养细菌真菌后,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细菌真菌的培养过程,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探究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结果的分析讨论上。实验结果通过学生课前实验结果的图片呈现,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从探究活动推测出适宜细菌真菌繁殖的环境条件,这是学生对细菌真菌的理性认识。教材“深海热泉中的部分生物”图片,又让学生认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无处不在。
学生对于生活中食物腐败、衣服长毛等常见现象,知道有细菌真菌的存在,但会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细菌真菌,并不知道菌落的概念。学生的这些认识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是有困惑的,他们渴望知道相关的知识。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本节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大,可以充分吸引学生兴趣,但他们还不善于从自然现象、生活学习经验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学生对探究实验有了几次学习体验,对于探究的一般过程比较熟悉,但设计对照实验仍是一个难点,尤其是从未接触过培养微生物的科学方法。因此,本节要从生活现象出发,通过探究的方式,着重激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进而形成更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一直以来,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下欠缺的东西,现在网络流言纷纷,稂莠不齐,面对传言,大部分学生没有质疑能力的,明辨真假能力差,喜欢人云亦云。而新课程倡导的批判性思维也就是质疑精神。
1、生命观念:认识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初步尝试培养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
2、理性思维:学生结合探究实验方法验证生活传言的科学性,培养质疑能力,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3、科学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科学探究能力和缜密思考能力
4、社会责任:关注生活中食物保鲜的方法及科学性,正确科学的对待网络传言,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1、重点:(1)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
(2)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2、难点:“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科学实践活动
1、寻找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腐败的食物、长毛的衣物、发霉的砧板等),带入课堂
2、自能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活动: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块西瓜,谁想吃?可是这是一个星期前的西瓜,谁还敢吃?西瓜不能吃了,因为上面已经长满了菌斑。这些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请问什么叫菌落?
教师活动
1、菌落的概念是什么?
过渡:细菌和真菌菌落在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有所区别,这是细菌菌落,这是真菌菌落(将菌落图片放大,给学生看清晰菌落特写图)
2、活动一:观察细菌和真菌菌落,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请同学们观察课前寻找到的发霉的食物,和老师准备的长满菌落的培养基,结合教材P67的内容,从大小、形态、颜色三个方面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完成导学上的表格)
学生活动
1、回答菌落的概念:一个细菌或真菌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找到菌落概念,做标记和笔记。
2、观察菌落,阅读教材P67,安成表格。学生带着发霉食物上台讲解菌落的特征。
备注:
1、强调易错点:1个菌落并不是1个细菌或真菌,而是很多细菌真菌的集合体
2、手机同屏学生表格,生生评价补充
教师活动:这四种西瓜,哪个更容易变质发霉?(图片:常温西瓜、冷藏西瓜、西瓜干、翡翠西瓜(玉石))为什么是常温西瓜?常温西瓜同时满足细菌真菌生存的哪些条件?
学生活动:比较常温西瓜和冷藏西瓜、常温西瓜和西瓜干、常温西瓜和翡翠西瓜,得到细菌真菌生存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有机物。
过渡: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保存吃剩的西瓜?(学生:保鲜膜、冷藏)可是网络“专家”说:西瓜冷藏不能盖保鲜膜。专家所言是真是假?(学生笃定:假的)课前,我们班的兴趣小组做了对照实验,西瓜冷藏16小时,一半盖保鲜膜,一半不盖保鲜膜。让我们跟随兴趣小组的步伐去师大生科院一探真假。
教师活动:
1、提出三个问题,观看微课视频;①培养细菌真菌包括哪四个步骤?②这四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③如何接种?
2、小结培养细菌真菌的步骤及目的
3、观察结果,提问:一组对照实验科学吗?添加重复组后结果可信吗?如何排除培养基未灭菌彻底和接种环境有问题等因素影响?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
1、带着三个问题边看微课边思考
2、回答三个问题,生生评价和补充:配置培养基 高温灭菌(冷却) 接种 恒温培养
3、添加重复实验和空白对照组,设计实验严谨性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不盖保鲜膜西瓜表面比盖保鲜膜西瓜表面的细菌真菌少
备注:突破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重点,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过渡:专家又提出:隔夜西瓜切掉表面才能吃,请你根据刚才所使用的探究实验法再次探究
教师活动:
1、探究实验,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提供实验材料和器具,完善实验计划
3、课堂完成接种环节,实验前交代酒精灯注意事项
4、我们实验过程为什么对无菌环境的要求如此严苛?(点题:细菌真菌广泛分布,无处不在)
学生:
1、提出问题:隔夜西瓜表面细菌真菌比内部的多吗?作出假设:隔夜西瓜表面细菌真菌比内部的多
2、小组讨论,利用图片设计并模拟实施实验方案。上台展示,解说该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3、学生动手课堂完成接种环节
4、防止杂菌干扰,手上、桌面、镊子和空气中都有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无处不在。
备注:初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评价能力
情感升华:质疑精神推动人类进步,例子:哥白尼质疑地心说,提出日心说。面对传言,要求真务实、冷静对待、科学分析,不能人云亦云。
教师活动:老师从网上买来灰平菇(属于真菌)菌包,却养不出灰平菇,请你利用本节内容帮我分析一下原因。
学生活动:从细菌真菌生存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和有机物,真菌的活性等方面思考。
备注:学以致用
学生利用软件plickers做题,实时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教师当堂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针对辅导。
1.我们看到的橘子皮上的“霉”实际上是( )
A、一个细菌 B、一个霉菌
C、细菌的菌落 D、真菌的菌落
2.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这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个步骤( )
A.配制培养基 B.接种 C.高温灭菌冷却 D.在恒温箱中培养
3.小明同学准备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煮沸后装入消毒的大口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其中。你认为最可能成功制成酸奶的操作是 ( )
A.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密封 B.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密封
C.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密封 D.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不密封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