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囊萤夜读》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文章选自《晋书·车胤传》,讲述了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功成名就。文章是激励学生励志读书的典型题材,也启示学生要善于思考,在逆境中解决问题。每一次教材解读之前,要有单元备课的意识,清楚的了解每篇文章在教材中的位置,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从单元人文主题来看,教材引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经典语录: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以本单元的文章主要介绍的是那些具有伟大品格的人物。从单元语文要素来看,一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二是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车胤的勤学是人物品格的具体体现;语文要素是通过看注释、扩词语等方法读懂文言文,体会通过具体事例凸显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已经涉及文言文。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小古文《司马光》,三年级下册在第五课安排了文言文《守株待兔》。四年级上册安排了《精卫填海》和《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年级下册安排了《文言文两则》。从编者意图来看,要引导学生从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学习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承经典,发扬国学。四年级下册的学生在过去的教材中,已经学了四篇小古文。所以在教学《囊萤夜读》的时候,要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也要开始引导学生如何自主读,读正确读流利的学习活动。以诵读为主线,渗透看注释、扩词法等文言文阅读方法,体会通过事例凸显人物品质的写法。
1.认识“恭、勤、焉”等3个生字,会写“囊”等生字。
2.指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读通课文,读好停顿,读出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通过鲜活事例写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车胤勤奋苦读的精神,明白做事情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到的道理。
5.结合当前“众志成城 抵抗疫情”“停课不停学”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囊萤夜读”故事的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诵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从古文中学习人物的高贵品质,学习通过事例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文中的道理。
一、“囊”字导入解课题
1.学习“囊”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文言文两则》,这两则文言文都堪称经典,读经典,促成长。我们先来认识文中的一位汉字朋友,它的模样课有趣啦。
最先,它是这样子的(课件出示“囊”字的金文字体),后来就变成这个样子(课件出示“囊”字的小篆字体),它是一个象形字,你觉得它像什么?
生答。
师:确实,它像一个大口袋,口袋里装得满满的,两头用绳子扎得紧紧的。这个字的本义就是大口袋。现在,它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囊”字的楷书字体),有谁认识它吗?
出示拼音,指名拼读,齐读,读准字音。
师:囊字呢,笔画很多,老师编了个顺口溜来帮助记忆,想听吗?(放笔顺动画)一个扁口串短竖,秃宝盖下两口住,三横两竖藏衣头,笔画紧凑记牢固。记住了吗?“囊”字是上下结构,上下叠加的部件有五个,我们要把每个部件写得扁一些,它最宽的部件或笔画有哪些呢?
生答。
师:你的观察能力可真强。老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一个“囊”字,其余同学在本子上把“囊”字工工整整地写两遍,看谁写得正确又美观。
师巡视,评价。
设计意图:一节课的导入方式特别多,本环节我们抓住象形字的特点,对“囊”字的字源进行追溯,先出示“囊”字的金文字形和小篆字形,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再解释“囊”字的造字本义。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对”囊“字的字形和字义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用顺口溜的形式让孩子熟记“囊”的每一个部件,指导书写,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2.引出课题。
师:“囊”是指装东西的布包、布袋。也可以表示用布袋装东西。如果你有囊——袋子,你会用它装什么?
生答。
可是有一位古人却用囊装萤火虫。(课件插图)他用袋子装着萤火虫干什么?(点击图片放大)
生答。(引出时间、事情)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题目就叫《囊萤夜读》。(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课题。)请齐读一遍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借助插图,形象直观,让学生轻松理解题目“囊萤夜读”的意思,并对此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介绍车胤
1.介绍故事主人公。
师: 是谁囊萤夜读呢?
生答。(车胤)
师:古人惜字如金,文中用“胤”来代表车胤。板书(胤)
2.渗透学习方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答
师:有谁知道这则文言文选自哪本书吗?(看注释)
师:请你把注释读一遍。说说你的理解。
师:(板书看注释)借助注释帮助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
设计意图:文言文教学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渗透,主人公的介绍和文言文的出处都出现在课文的注释里,巧妙进行方法渗透,引导学生用“看注释”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一、初读古文感知美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囊萤夜读》这则文言文。
1.学生自读文言文。
师: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生读)
指名学生读,老师评价。
2.师范读,学生再读。
读好文言文,还要读出停顿,读好节奏。看,节奏线来帮忙了。先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朗诵。)
师:来,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注意停顿,做到声断气不断。一起读。
朗朗书声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有些同学暂时没读好也没关系,等我们学完了课文,理解了文意,你们会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朗读注重节奏和韵律,做到“声断气不断”,采用自由读,画节奏读、配乐读、师范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掌握读文言文的方法,同时感受古文韵律美。
二.细读古文感受美
(一)指导学习第一句,习得方法。
1.指名读第一句,师生评价节奏和读音。
2.理解“倦”和“勤”的意思,学习扩词法。
师:我们先来弄懂这四个字的意思。(板书恭勤不倦)
这里的“恭”是一个上下结构的生字,下面是小字多一点,叫做竖心底,是表示心理活动的。“恭”在本文中是肃敬,谦逊有礼的意思。(出示古人作揖图片)看,古人是多么谦恭有礼呀。
师:“倦”是什么意思呢?
生:疲倦
师:你给倦字组了一个词,扩充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另一把金钥匙。(板书扩词语)
师: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勤”的意思,谁来给“勤”扩词语?
生:辛勤、勤劳,勤奋、勤勉……
师:组了这么多词语,用哪个来解释“勤”最合适?
生:勤奋
师:运用用“扩词法”,我们还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理解“博学多通”。
师:(板书“博学多通”),博学多通又是什么意思呢?先看关键字“通”。
生:课文中有注释,通。通晓,明白。
师:“多通”就是知道的东西很多,和“博学”的意思是相近的,都是说知识渊博,通晓很多知识。
4.理解第一句的意思
师:连在一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答: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谦逊有礼,勤奋好学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师: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就能把这句话读的更好了,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反复朗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情和教材特点,以及课后习题的提示,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扩词法来理解文言文,在学习“勤”和“倦”时,引导学生用扩词法进行理解,允许学生扩多个词,然后联系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词语释义,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多种方法。
(二)方法迁移,合作学习第二句。
1.提出学习要求。
师:因为勤学不倦,才会博学多通。课文通过描写哪件事来具体表现车胤勤学不倦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句。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位同桌就是一个小组。请一位同学读出学习提示。
生读。①读准字音,确定多音字的读法。②用多种方法逐字理解,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2. 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相机参与。
3.学生汇报。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读)师生评价,特别注意多音字。
①多音字“盛”与“数”。
师:先看这个多音字(盛),它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
生答。
师:我们把这个拼音标注在书上。
师:车胤用袋子盛着几十只萤火虫,利用萤火虫的亮光来读书,他真会想办法,令人钦佩!同学们,你们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求知欲非常旺 盛,老师很欣慰!
师:这个字读哪个音呢?(数)
生答。
师:为什么?也把它标注在书上吧。
师:把多音字放进句子中,我们再来读一读,请读变成红色的部分。
②理解关键字词意思。
师:谁能给大家说说,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
生:我读懂了“练囊”的意思,是……,用了……方法。
(“练囊”指的是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看注释)
师:“练”就是白色薄绢。“练囊”就是以练为囊,用白色薄绢做口袋,“囊”的意思就是口袋。而课题中“囊萤夜读”中的“囊萤”是以囊盛萤,用口袋装着萤火虫,把名词用作动词。文言文中这样的用法很多,因此也比现代文更为精炼。
生:我读懂了“贫”的意思,是贫穷、贫寒。用了扩词法。
……
师:还有哪些不懂的吗?
(这里的“焉”是一个语气词,没有意思,我们把它翻译成现代文时不用解释。)
(以夜继日,就是夜以继日的意思,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
③理解句子意思。
师:谁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他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师:好,我们理解意思,就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节奏线又来帮忙了。(出示节奏线)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合作学习环节,目的在让学生通过学到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理解,体现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表达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品读中自悟自得。
三、补白文本品味美
1、引导想象画面,感知环境劣。
师:白天,小车胤要干活,一有空闲就读书。夜晚,他还想继续读。车胤不常得油,夏月则囊萤夜读。除了不常得油,车胤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答。(不常得书、暑热难消、虫鸣烦扰、蚊虫叮咬、倦意袭来……)
2.情境对话,感知人物美。
师:这些困难能阻止车胤读书吗?
生:不能。
师:现在,你就是那个囊萤夜读的小车胤。我来劝你休息,你想象一下车胤会如何回答。
(依次出现这些词语创设情境:暑热难消、虫鸣烦扰、蚊虫叮咬、倦意袭来……)
师:不常得油,不常得书!车胤啊,这书不读也罢!
生答。
师:暑热难消,汗流浃背!车胤啊,放下书,去玩一会儿吧!
生答。
师:虫鸣烦扰,蚊虫叮咬!车胤啊,放下书,去躲一躲蚊虫吧!
生答。
师:萤光微弱,忽明忽暗!车胤啊,放下书,休息休息吧!
生答。
师:夜深人静,倦意袭来!车胤啊,放下书,明天再读吧!
生答。
(师在情境对话中相机点评:好一个聪明好学的车胤!人穷志不短,好一个有志气的车胤!好一个恭勤不卷的车胤!……)
3.总结全文,领悟精神美。
师:因为家贫,所以囊萤夜读。因为囊萤夜读,恭勤不倦,所以博学多通。多年以后他入朝为官,一生公正,为国家为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补白是对教材中省略了的人物心理、场景、细节等进行补充、扩充,再现人物内心和当时的画面、情景。这是一项多感官参与、多感官体验的活动,训练的是学生思维的延展和具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大胆想象,体会车胤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知疲倦的品质。
四、回顾拓展延伸美。
1.多种形式读、背。
让我们和着古曲,带着对车胤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古人读书写作时是没有标点的,去掉标点你会读吗?
文言文有些字的写法与现在不一样,竖着排版,从右往左读,你会读吗?
熟读成诵。你们会背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创设情境,配以古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并达到了熟读积累和背诵的目的。
2.小结学习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呢?
(我们借助了注释,用了扩词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看了插图,还想象了画面,反复朗读……)
3.读《映雪夜读》。
车胤夏夜囊萤夜读,同为晋朝时期的孙康冬夜如何读书呢?让我们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读一读文言文《孙康映雪》,小组合作学习,开始。
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孙氏世录》。
①清介:清正廉洁。
②交:结交。
③游:通“友”,朋友。
④不杂:不杂乱。
师:你们读懂了吗?说说《孙康映雪》的意思吧。
(晋朝人孙康家境贫寒,常常借着利用白雪映出的光亮来读书。他清正廉洁,从不乱结交朋友。)
(学生汇报)
古人就将孙康映雪夜读和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总结成了一个成语,那就是“囊萤映雪”。孩子们,在古代,像《囊萤夜读》这样体现勤奋精神的故事还有很多。你知道吗?
生答。(悬梁刺股、还有江泌映月读书,还有匡衡凿壁借光……)
设计意图:学一篇带多篇是统编语文教材的特色,先总结学习方法,再借助《孙康映雪》一文迁移运用,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真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读着这些古人勤奋刻苦、坚持学习的故事,老师不由得想起了今年这个延期开学的春季。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勇敢逆行的英雄们齐聚武汉,奋战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而全国大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宅在家里坚持网络学习,涌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配乐出示图片)
1.借网学习
看,这是借网学习的小通哥哥。寒风呼啸,他在家里平房的楼顶,蹭邻居家的网络认真学习。
2.寻网学习
这是崖壁寻网的杨秀花姐姐。她每天早上五点多钟起床,走近一个小时的山路,来到能收到信号的悬崖峭壁,一学就是五六个小时。
3.带病学习
杨一帆哥哥、黄玉婷姐姐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他们在医院隔离治疗的时候,仍然坚持学习。身体病了,但学习不能停止。
4.宅家学习
当然,老师也想到了宅在家里坚持抗疫防疫、网络学习的你们。(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认真学习的样子真好看!你们专心读书的样子最可爱!越努力越幸运,越自律越优秀。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愿你们传承车胤、匡衡等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要激励自己不断地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多才,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课后,请同学们积累表现人物勤奋刻苦的成语,读一读成语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事例,让经典焕发出时代感,更具有生命力。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