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第7课 悬针竖 集体备课大赛

彭超
小学
书法
三年级
上学期
湘美版
  • 293
  • 11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小学书法湘美版本三年级第7课是悬针竖,悬针竖是基本笔画,也是是书法的教学的基础内容,本课是练习楷书的基本笔画课程之一,属于"观察和模仿"和"应用和表现"的学习领域。

    之前的课上学习了横和垂露竖两个基本笔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继续学习新的笔画——悬针竖,写法上:悬针竖的写法和垂露竖的写法起笔和行笔基本一样,竖画从上往下书写而成,在整个字的间架结构中起着主要作用,如果产生偏斜,则导致整个字歪倒不正;如若软弱无力,则让整个字漂浮凌乱。区别在于:竖画依照收笔方式的不同又有垂露竖与悬针竖之分。垂露竖稳重而含蓄,悬针竖形如一把锋利的宝剑,神似撑天的神柱,锋利而充满力量。悬针竖是指竖画收笔时木端笔毫渐渐聚,笔降向下从正中而山,形状好像根悬着的针计。在垂露竖的练习当中学生已经熟悉了竖的起笔方式,悬针竖的书写重点在于第四与第五个步骤中的"边行边提,锋从中出,力送锋尖"。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它们不同之处在于收笔,悬针竖大多是汉字结构中的主笔,用途非常广泛,正确掌握这一基本笔画的写法对于学习毛笔书法意义重大。教师必须强调书写时要屏住呼吸,保持稳定,蓄势,竖写过半后再逐渐提笔,且中锋行笔,锋从中出。忌侧锋、气息漂浮、拖笔。


    教学工具

    三年级孩子刚接触软笔书法,好奇心足,学习兴趣浓,这一点是可喜的!但是,书法学习习惯的养成、感受书法艺术之美,这是至关重要的。但要避免用硬笔的方式书写软笔,因此老师的示范与指导就尤为关键了。学生兴趣极高,也敢于下笔,但要避免用硬笔的方式书写软笔,因此老师的示范与指导就尤为关键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图像识图观察悬针竖笔画,学生了解颜体悬针竖的势态特征与书写要领,学生借助米字格能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的字形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像识图,学生学会观察悬针竖基本笔画的形状,审美判断学习悬针竖的特点和变化,初步掌握悬针竖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运笔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书法相关知识的了解和书法文化的审美判断,通过对悬针竖的赏析和临写,体验、感悟汉字点画圆浑厚重之美,感受祖国传统高雅艺术的魅力,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好书法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使学生了解颜体悬针竖的势态特征与书写要领。

    2. 使学生初步掌握悬针竖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运笔方法。

    3. 使学生通过对悬针竖的赏析和临写,体验、感悟汉字点画圆浑厚重之美。

    难点:

    1. 使学生借助米字格能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的字形结构。



    教学方法

    第一版板书

    第二版板书

    第三版板书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之前,我们国家的王羲之在学书法的时候,他的老师卫夫人经常会给他一些锦囊妙计,让他自己拆开学习,他每次打开锦囊经过思考里面的问题,都能把书法学的很好,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锦囊,看看你们能不能向王羲之学习怎么样学习书法。

    2. 请坐姿标准的同学上来打开第一个锦囊,包含内容为悬针竖,并让学生观察猜一猜它的名字?

    3. 板书课题:悬针竖


    1.初步感知:请生打开锦囊一:【看外形

    教师贴教具“悬针竖” 

    提问一:请同学观察“悬针竖”,谈一谈你对悬针竖的感受。

    提问二:你们看出我与垂露竖的不同了吗?(图片比较认识悬针竖)

    提问三: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跟悬针竖的样子很相似。

    板书课题:《悬针竖》


    2.探究观察:打开锦囊二:【猜运笔】

    提问一:在你感受了悬针竖后,你知道它是怎么写出来的吗?

    生:起笔、行笔与垂露竖是相同的悬针竖,通过字面意思同学们可以理解成像悬在空中的一根针一样,写的时候做到把竖的末尾写成尖尖的形态,恰是针尖悬在空中,又给人一种像一把利剑从空中直接插下来的感觉。

    师总:悬针竖:收笔处是尖的,有人说我像根针,有人说我像锋利的宝剑。希沃白板5:画笔技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悬针竖的运笔过程,请看视频。

    提问二:你能总结出悬针竖的运笔方法吗?

    学生总结:①左上逆锋起笔②提笔圆转③中锋向下行笔④逐渐提笔⑤出锋收笔

    板书:起、行、收

    3.教师示范(行实物投影仪)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点逆锋起笔、中锋行笔、边行。


    4.学生练习:第一次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并搜集学生练习时普遍存在的成的(摹写问题)。

    问题:强调书写姿势,中锋行笔。


    5.笔划练习及及时纠错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避免出现以下不足之处,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其中的改正方法。

    1)锯齿。"锯齿"是指竖画左边齐平光洁,右边枯涩不平,如锯齿一般。

    形成原因写竖画直下起笔,欲竖先横以后缺少提笔的动作,没有将笔锋调到中锋就直接向下行笔,形成笔锋在竖画的左边,笔肚子在竖画的右边,也就是形成偏锋运笔(笔毫的方向与运行方向呈90度左右的夹角),,出现"左秀右枯"的现象,成为锯齿状的病笔。

    纠正方法按照方笔竖画的书写步骤去写,切笔直下(欲竖先横)以后,增加提笔、折锋动作,使其在下行时呈中锋运笔状态,笔锋覆压在笔腹的墨迹上,就能写出左右匀齐光洁的竖画来。

    2)缺锋。"缺锋"是指写竖画悬针出锋时,出现悬针的锋尖不在竖画的正中,而是偏到左边去了,右边备刃不仅缺了一小块,并且还呈犬牙交错、干枯毛涩的状态。

    形成原因如上面的锯齿竖画一样,缺少提笔动作,用偏锋写悬针,这时候笔锋始终在悬针竖的左边,当笔毫逐渐提起准备出锋时,实际上提起的是笔肚子,最后离开纸的,是在悬针竖画左边的笔锋,故锋刃偏左,右边残缺。

    纠正方法"锯齿"的纠正方法基本相同,在起笔直下后增加提笔动作,使毛笔下行时处于中锋运笔状态。由于笔锋在笔画的正中央,毛笔渐渐提起,笔画也随之变细,最后出锋,锋尖才能在悬针竖画的中心位置。

    可以肯定地说,检验悬针竖画是否中锋运笔,只要看它的笔锋是否在这一竖画的正中,若偏向左边,那必然是偏锋运笔。

    3)鼠尾。"配尾"是指悬针竖出锋处过于尖细,犹如老鼠尾巴那样令人生厌。形成原因在写悬针竖画时,提笔过旱,且行笔速度太快,有的甚至是快速将笔扫过而成。

    纠正方法写悬针竖时要渐渐提笔,行笔速度要慢一些,不要摇动笔杆,在即将出锋的地方继续让笔杆保持与纸面的垂直状态,用手臂和手腕平移运动,逐渐提笔,将毛笔一直送到悬针竖的出锋处,在出锋的瞬间往回收笔,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笔笔送到"的真正含义。

    4)散锋。"散锋"是指悬针竖出锋的地方笔锋度散不聚。

    形成原因写悬针竖时笔没有逐渐提起,而仅仅是加快了行笔的速度,甚至是手腕不动,仅靠手指快速拨动笔杆所致。

    纠正方法基本与"鼠尾"的纠正方法相同,一要逐渐提笔,二要在出锋处做到"笔笔送到",即可写出结实而又不尖度的悬针竖来。




    1.游戏:摆一摆(希沃白板5)

    准备:【横】【竖】两个笔画

    提问一:想想看,把一根竖画写在田字格中,应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请生上台体验。

    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总结:米字格的线能帮助大家很好的观察字的位置,做我们眼睛的“定位器”和“比例尺”的功能。



    过渡: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笔画组成,不同的笔画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汉字,下面,我们把学过的悬针竖进行组合

    2.练习“十””耳”

    【“十”的写法】

    1.动画播放∶"小朋友们,我还有许多好朋友,而且是你们也认识的。我经常和它们一起玩组合游戏呢,你们看"动画演示""字移动到米字格中的不同大小、比例及摆放位置,让孩子们比较哪个才是最适合的。

    提问一:①应该怎么样分布在田字格中?

    2.提问二:观察横和竖的粗细对比是怎么样的?

    悬针竖自我总结同学们,写""字时要注意横轻竖重,横画左友们(临写低右高、左长右短,竖画上短下长哦!""""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两字

    4.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说一说,你觉得写得怎么样?实物投影仪讲评学生作业

    5.游戏:比眼力大PK(希沃白板)



    【“耳”的写法】

    课件演示:竖提,组成了""字。

    提问一:耳 字该怎么样才可以书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呢?

    思考一:如何避免耳字的悬针竖出格?

    1.学生练习"耳"字,教师巡视指导。



    请学生打开第三个锦囊,内含不同书法家的“十”“耳”,让学生猜测锦囊的用意,

    意为让同学们开拓眼界,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


    1.动画播放孩子们,你们今天的表现棒极了,希望通过不断地练习,你们能将我写得更棒!其实我在欧、柳、赵体中也有精彩表现哦,本节课我们临摹的书本中的“十”“耳”,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帖摹本,而我国有非常多的书法家,课后可以了解其他书法家书写的“十”“耳”,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如:颜体——浑厚;柳体——研秀……

    你们看——(课件图片展示悬针竖在欧、柳、赵体中的变化)拓展总结

    2.动画播放孩子们,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今天的学习还只是刚刚起步,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勤学苦练,因为还有更多艺术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