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搭石》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中的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主题,提出了提高阅读速度的要求。与普通阅读单元的双线结构不同,这一单元从选文到活动设计都围绕阅读速度的核心进行编排。四篇课文题材、体裁各异,旨在告诉学生,无论阅读何种类型的文章,都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四篇课文的任务分工不同,《搭石》主要训练学生掌握“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跳读”的方法,《将相和》训练学生掌握连词成句地读和扩大视域的方法,《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课文表达特点”提高阅读速度,《冀中的地道战》则提示学生用“带着问题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此外,“词句段运用” 训练学生运用概括句意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课后练习还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使他们相互启发借鉴,不断丰富阅读经验。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这些方法,通过记下阅读时间,检测阅读的速度。“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导读,助读练习系统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单元形成一个系统,逐步帮助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
《搭石》是一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课文按照“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的顺序展开,通过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本课作为“阅读策略单元”中的第一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形成基本的阅读习惯。学习提示中有两点要求:一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示学生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提高速度,同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以便检测自己的阅读效果。二是“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集中注意力”是最基本的阅读习惯,即阅读时不分心,不走神,能够抵抗来自周边环境和自己内心的干扰;“不要回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策略,即目光不再重新扫视前面读过的文字。
课后第一题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回应学习提示中“记下所用的时间”,二是检测自己在一定阅读时间内能了解多少课文内容,三是交流阅读体会。题中两位学习伙伴提示了重要的阅读方法。其中,“汛期”是很多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紧走搭石慢过桥”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句子,在这些地方学生容易回读。教材以学习伙伴相互交流的形式提出建议,提示学生在哪些地方尽量不要回读。
课后第二题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借助回忆印象深刻的画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借助对语句的品读,体会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目标,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的识字写字教学,要凸显“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阅读策略。识字写字的学习,如果学生像以往那样“见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音多读几遍”,势必会使阅读的速度慢下来,因此在初读课文的环节,教师要提醒学生借助具体语境猜读意思即可,不必反复回读,可以在后边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熟悉并记住这些生字的读音。
对于生字的教学,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对于词语理解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借助插图、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其中,“脱鞋挽裤、相背而行”可以用表演的方式进行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可以用动作、图片进行理解。
2.阅读理解
明确本单元的主题、语文要素,强化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意识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交流:平时阅读时有没有关注自己的阅读速度?你一分钟大概能读多少字?你认为提高阅读速度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一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期待。
了解阅读效果,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辅助学生真实记录阅读情况,并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本课理解的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在速读中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主旨。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尤其是第2~4自然段中展现乡亲们美好心灵的三幅画面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一主题来编排。《搭石》中要落实的学习方法是“快速阅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同时针对文本本身意识到,搭石虽司空见惯,但缺少生活体验的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二至四年级学习各种默读方法的基础上,学习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的方法。
2、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较快速度默读课文的方法,眼睛看得快,由眼入脑快。
2、品读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情感,了解如何通过典型场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五课:《搭石》(板书课题),上一节课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训练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你们有哪些阅读上的体会和收获?
2. 不仅如此,上一节课我们还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好了吗?老师来检测一下。
3.读生字
汛期 间隔 谴责 懒惰 平衡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1)个别读。(1-2人)
(2)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生字词都掌握得非常不错,声音也非常响亮。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概括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围绕“搭石”主要写了说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这几个部分。你们看,快速阅读不仅提高了我们的阅读速度,还让我们很快的获取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当我们遇到《搭石》这么美的文章的时候,还是要慢下来细细品味。
2. 接下来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的情感?请用喜欢的符号把关键词句划记下来。用批注法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老师示范:老师平时阅读时,也经常会对自己很有感触的文字进行批注,比如读到课文的“走搭石”这个画面的第四自然段中: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我体会到了两人行走搭石时的友善礼让,尤其是“总会”这个词语老师感触最深,从这个词语中我可以可以看出互相礼让是家乡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于是,老师就在边上批注:友善礼让四个字。)同学们,明白如何批注了吗?请大家带着老师出的问题开始阅读课文,计时5分钟。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批注情况,个别同学进行指导)
3. 结束后调查:调查个人:我看你是最先批注完成的,你批注了几处?
调查全体:你们批注了几处?老师调查一下:批注一处的请举手……批注两处的举手……批注3处或3处以上的有哪些同学?在相同的阅读时间内,老师看到了大家批注的内容各不相同,我们的阅读水平也不一样,还有许多同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互相交流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每个同学都分享自己的体会,看看你能不能收获到新的东西。记得说感受时,要结合具体词语和句子来说。(计时2分钟,开始。)(引导学生规范发言:课文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我从“……”“……”中体会到了……)
4.全班交流体会。
预设:第二自然段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生:我从“秋凉”“早早”体会到人们早早地为秋凉后过河做准备,很用心。
(2)生:我从“如果”“都”“唯独”“谴责”中体会到了人们对“搭石”的重视。
预设提问:你理解“谴责”的意思吗?(责怪、责备)是的,在这里人们谴责没有搭石的这种行为,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搭石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我从“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才”体会到老人的朴实、善良、为人友善。(随机板书)
预设引导1:还有同学体会的是这个画面吗?有没有来进行补充的。
预设引导2:我们不仅可以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人们对于搭石的重视、用心/老人的朴实、善良(或其他),从老人的动作/关联词(或其他)我们是不是也能体会到什么呢?
(3)我从“发现、一定放下”“踏上几个来回”可以看出老人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合适的石头”如有讲到联系上文第一自然段进行简单分析。
预设提问:我们能不能把“合适”这个词去掉呢?(不能)为什么?
预设:我们从第一自然段中“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的石头……”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挑选搭石的谨慎和用心。
引导:师:水深的地方摆怎样的石头?
生:高一点的。
师:水浅的地方……
生:矮一点的。
师:而且这些石头都很……
生:方正平整。
(4)场景模拟。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下场景模拟,假设老师是一个从外地来旅游的年轻人,你现在就是老人家,老师来对你进行一个简单的采访好不好?
师:您今年高寿啊?(我今年……)
您这么急着赶路,又带着这么多东西,怎么又折回来了呢?
(我发现这块搭石踩不稳,找来一块新的)
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
(看看搭石好不好走,让别人也方便过河。)
师:你们看,这是一位多么善良的老者啊,你们觉得家乡的中年人发现搭石不平稳,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
(分别读)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6)乡亲们淳朴善良又与人为善。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情感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预设:第四自然段“走搭石”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我从“总会”“总要”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乡亲们的互相友爱,互帮互助。(随机板书)
(2)我从“理所当然”这个词体会到了在家乡互相礼让、友爱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预设提问:这里的人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预设:家乡人把互相谦让、尊重老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我们还可以联系上文老人摆搭石的画面,热心的老人为大家摆搭石,年轻人背年老的人走搭石,多么感人的场景啊,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那让我们赞美一下家乡人们之间的这种美好情感吧!(齐读)
预设:第三自然段“走搭石”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 我从“协调有序”中体会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感。
师:谁理解了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朗读体会协调有序。
师:听!嗒嗒的声音,像是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 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了一种画面的美,一种和谐友善的美,非常美好。
(3) 乡间的搭石不仅情感美,画面也很美,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读一读吧。
根据板书小结:我们从这四幅画面中体会到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情感啊~(板书:美好的情感)
出示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三、深化领悟,总结课堂
1. 小练笔
(1)搭石其实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石头,但是他们又很不普通,在大家心目中搭石又是什么呢?
(2)请你写一写:我心目中的搭石(学习单)
搭石,联结起故乡的小路;
搭石,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见证;
搭石, ;
搭石, 。
(3)学生分享。
2. 教师总结课堂。
师:通过对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会了阅读有一定速度的方法就是:读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在这两节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阅读速度的提升,我相信在之后的课文学习中,我们一定也能够运用好这样的方法,经过长久的坚持与练习,我们的阅读速度提高了,理解能力也会提高,那时,我们的阅读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了。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