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本节课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它上承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下启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革命的高潮,是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含义和形成完整的有关辛亥革命的知识链的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整个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政治近代化重要尝试,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因此辛亥革命在整个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本单元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知识有了初步积累,了解了孙中山的的革命活动以及三民主义等内容,但学习深度不够;八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史料研读能力,但归纳概括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自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通过看图及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探讨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革命人士身上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以及革命英雄慷慨赴义的英雄主义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渗透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重点:武昌起义、广州起义
难点:武昌起义胜利的原因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1911年为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一、视频导入
1.播放《辛亥革命》中秋瑾康概赴死的视频,渲染革命的气氛,让学生直观感受革命的不易和为国家舍小家而牺牲之伟大,奠定本课革命的基调。
2.教师提问: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
答案预设:秋瑾
教师提问:有“鉴湖女侠”之称的秋瑾甘愿为哪场革命慷慨赴死、喜极而泣?
答案预设:辛亥革命。
3.过渡:其实除了秋瑾外,还有千千万万革命者前赴后继,为革命者奋斗而牺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岁月,一起来回顾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
二、自主学习
1.任务安排: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42-45,完成革命志士发动的一系列的武装起义的表格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起义名称 | 时间 | 领导者 | 结果 | 影响 |
萍浏醴起义 | ||||
安庆起义 | ||||
广西起义 | ||||
黄花岗起义 | ||||
武昌起义 |
2.教师请同桌相互交流1分钟,探讨答案的准确性,同时提升学生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能力。
3.以小组的形式每组派一位代表完成表格内容,并提醒同学们仔细听并进一步完善答案。
起义名称 | 时间 | 领导者 | 结果 | 影响 |
萍浏醴起义 | 1906年冬 | 刘道一、蔡绍南 | 失败 | 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
安庆起义 | 1907年夏 | 徐锡麟、秋瑾 | 失败 | |
广西起义 | 1907年12月 | 孙中山、黄兴 | 失败 | |
黄花岗起义 | 1910年 | 黄兴等 | 失败 |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武昌起义 | 1911年 | 成功 |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
4.教师显示地图,动态显示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此时革命已经席卷中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PPT出示
(1)萍浏醴起义:萍浏醴起义的时候强调地点,突出萍乡,浏阳,醴陵,萍浏醴起义这里还可以强调刘道一,这是我们湖南湘潭人,体现湖湘儿女身先士卒、敢为人先的豪情。
安庆起义:先介绍徐锡麟,通过捐官打入清政府内部,起义失败之后被挖心抛尸。然后介绍秋瑾,强调女性的觉醒,强调地点,补充说明安庆起义就是浙唍起义。
广西起义:又叫镇南关起义,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最后弹尽粮绝。
黄花岗起义:强调过程突出其中的惨烈,做情感升华
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材料二: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材料三:“死国,义也。” 面对审讯,他坚贞不屈,满怀革命必胜的信念。赴刑时他慷慨激昂宣称“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 ——炸弹大王
介绍这三位革命志士,黄兴——断指革命元帅;林觉民——24岁为“为天下人谋永福”而抛弃家中娇妻幼子;喻培伦——富家子弟,炸弹大王,为制作炸弹反复实验,一次不小心爆炸失去一只手臂,没有放弃坚持战斗,在广州起义的巷战中,身挂炸弹,边走边投,冒着随时被点燃的危险冲锋向前。
教师提问:从这些革命志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答案预设: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舍小家为大家。
教师小结:这些都体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屈不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为革命,为科学奋不顾身,舍小家为大家的!正是由于这些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将革命一浪推过一浪,最终迎来了这个武昌起义的胜利。
PPT出示
三、合作探究:武昌起义
1.教师:革命志士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将革命推向高潮,接下来我们着重了解武昌起义。
2.教师提问:
①武昌起义的经过是怎么样的?
②武昌起义的成功原因是什么?
③为什么把武昌起义成为“辛亥革命”?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的经过(或者请一位学生简单讲述)
教师提问:在刚刚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武昌起义是由一次意外爆炸而引发,那如果没有那次意外,武昌起义还会发生吗?
答案预设;会
提问:为什么会呢?
答案预设:革命党人谋划已久、清政府已沦为洋人朝廷等。
教师补充强调革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教师提问:那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呢?
PPT出示材料: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四分钟之后请各团派代表进行展示发言。
材料一:据统计,1895—1910年间设立的资本在10000元以上的厂矿共有326家,资本总额近1亿元。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都超过1872—1900年间的一倍。 ——王文泉、刘天路《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答案预设: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组织上:同盟会、文学社和共进会的推动;
思想上:革命思想的传播;
军事上:一系列武装起义的推动;
客观条件:四川保路运动。(教师补充)
教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武昌起义的成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PPT出示图片
武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1911年,是旧历的“辛亥年”,故将武昌起义成为“辛亥革命”!当然这是指狭义上的辛亥革命,广义上的辛亥革命包括从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武昌起义、创立民国、孙中山维护共和一系列的斗争都属于辛亥革命,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
过渡:那革命党人殊死拼搏取得胜利的革命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5.合作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预设: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师强调推翻君主专 制,只是推翻了封建帝制,并不是推翻了封建制度,因为封建制度包封建政治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还有 封建思想文化等)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②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四、小结
小结设计:在黑板上画上浪花,带着学生一起回顾本课学习的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板书在几个小浪花上),重点探究了武昌起义(板书在最高浪花上)。通过学习,我们切身感受到无数的革命者为革命的成功为今日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与牺牲,终于取得辛亥革命的胜利,革命者的豪情荡然于天地之间!愿我们珍惜幸福,守住幸福,创造更美好的幸福!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