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线索分明 思路清晰 集体备课大赛

陈乐香
初中
语文
七年级
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
  • 67
  • 5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写作是整理自己的思想,并使之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本单元《思路要清晰》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表达的主题和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将自己观察到的生活现象和形成的思考能以清晰的思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整理自己的思想,并使之清晰化、条理化的目的。

            在七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的写作训练中,已经对学生的记事、写人进行了具体指导,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在此基础上强调写作思路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教学工具

           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清文章思路和行文结构的基础,但整体准确把握的思路和结构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是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思路不够清晰,文章结构散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写作有这样一个要求:学生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先后与详略。条理清楚,会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表达的内容。其中“条理清楚”的要求就是指向清晰的写作思路。

            通过小学六年的写作训练和阅读积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写作中对写人记事有基本的把握,但要思路清晰地呈现出一篇文章并不容易,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文章结构散乱、层次不明,需要我们利用课堂教学进行集中指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文在线索方面的具体要求。

    2)向课文学作文,掌握作在线索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引领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自觉运用于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知识点拨 课文回顾 范文指引 习作实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立德树人,思考生活、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作文线索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掌握作文线索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什么是线索

    线索是以某个人、某个事物、某个事件等,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

    2.线索的作用

        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使文章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3.线索的类型:

    写记叙文时,材料常常是零碎的片段,好似五颜六色的珠子,零乱的散落在那里,要用一条彩线把它们穿在一起,使这些片段成为一个活动自如的整体。这就需要我们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明白线索的类型:

        1)时空连“线”

        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如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一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那是在1913年”、“吃过午饭”、“第三天”、“这样过了一年”、“1910年”、“从1920年开始”、“1945年6月”……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植树牧羊人毅力的许多事情,便一桩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可知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组织安排材料的。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百草园——三味书屋。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空间顺序。

        2)因物取“线”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荷叶·母亲》,全文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开头,接着插叙九年前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说莲的情景,建立莲和人的关联,然后写莲抗击风雨最终在荷叶的荫蔽下完好安然的情景,荷叶保护红莲也让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再以荷叶作结,赞颂母爱,点明文章主旨。文章就是这样以“莲”为线索,把与莲有关的事按类别组织起来,形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3)反复出“线”

        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语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四五次。据此可知,作者从树写到人,那赞颂的感情一层深似一层,一浪高过一浪,由蕴蓄到喷涌,就是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线索如串珍珠般连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整体。

       4)以情导“线”

        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如《猫》,文章开头写“我”家样的第一只小猫死了我心里酸辛、第二只小猫亡失了我心里怅然,,而很久不养猫;接着写第三只可怜的小猫在冬天蜷缩在我家门口,张妈拾进来每天给它饭吃,因小猫时常对着鸟笼凝望而以为鸟的死是被小猫吃了而愤怒地追着猫打了一顿,直到几天后一只黑猫又来吃鸟了,才使得小猫洗清冤屈,我因自己的误解而十分的难过,两个月后小猫死在邻家屋脊上,我永无改过的机会,我家永不养猫。由此,可以理出“我”对猫感情变化的线索:喜欢→冷漠→愤怒→永久的愧疚。

        5)定“神”看“线”

        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仍悉心照顾、安慰我,临终时仍放心不下我,对我深深的爱,抒发“我”对母亲深切思念的深厚感情。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我”的母亲——“我”收获母爱和勇气——怀念“我”的母亲。

        线索的类型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总之,只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方法去把握它的线索,就会对我们理解、分析散文的内容、结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特点有很大的帮助。

    4.线索的技法指导

    记叙文的思路表现为线索的设置。

    1)记叙文的线索与中心、内容、体裁密切相关

    写人的文章一般以人的特点为主线,将表现人特点的事串起来;

    写事的文章一般以时间、事情的发展为线索来写;

    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以景物的特点为主线来安排文章的内容。

    2)如果运用单线索,适当运用倒叙和插叙;注重制造起伏和波折,记叙性文字要一波三折。

    3)如果设置双线索,就要把记叙要素交代清楚,特别是地点、时间的转换;适时停顿和转换,两线索之间的切换要交待清楚;各线索前后情节的连贯和呼应。

    4)设置线索的几种方法: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一、观看视频,寻找线索

    人生所有的机遇,都在你全力以赴的路上。很高兴再次和大家相约在作文课堂。

    现在请大家观看视频,想一想视频中哪个事物反复出现次数最多?

    明确:国旗(五星红旗),视频的名字叫《我的祖国》,事物的背后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呢?——爱国。

    次数最多的是国旗,且所有画面的背景都是国旗。其次是天安门,华表,天坛。国旗是物线,红旗上凝聚的爱国情是情感线。


    二、课文回顾,连线活动

    回顾我们所学的课文,完成连线小游戏活动

    《秋天的怀念》的线索——事件、情感。(明线是看花这件事,暗线是怀念之情,表达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

        《散步》的线索——事件。(线索是散步的过程,表达中年人的责任和对家人的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线索——空间。(百草园,三味书屋,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另外,作者通过对自己在私塾的学习生活的描写,也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植树的牧羊人》——时间。植树人毅力等可贵品质。

    (学生齐读)1913年6月,我长途跋涉来到阿尔卑斯山下的普洛旺斯高原。当时这个高原一片黄土,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

        1920年,种的橡树现在已经十岁,长得比我们都高,看起来壮观极了。

        1935年,布非耶已经七十七岁。忽然有一天,官方派了一些人来巡察这个由布非耶创造的森林。

        我最后一次看到布非耶,是在1945年的6月。那时他已是八十七岁的老人。

        艾尔则阿·布非耶,1947年逝世于法国巴农的安养院。


    三、紧扣中考,写作反馈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文章结构安排

        A类卷:“思路通畅”

        B类卷:“思路连贯”

        C类卷:“思路基本清楚”

        写文章要让人看得明白,写的时候就要中心明确,思路清晰。“思路清晰”指写作时必须遵循一种前后相继并且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的思维线索,这种思维线索要贯穿行文始终,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清晰把握行文思路。

        由此可见“线索”在记叙文写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写作反馈:优点:篇幅合适,有容量,有具体事例。

                  最大的问题:线索不清晰。


    四、学习微课,梳理知识

        观看微课学习视频,对照知识储备部分的内容,梳理知识。并说说线索的类型有哪些?


    五、写作活动,实践演练:

    1.线索设置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情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2)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思考:梳理你写的文章的思路,说说你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运用线索分类中的因物取“线”、定”神线”设置文章线索

     

    2.病文诊断,修改实践(从学生的习作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问题习作,共同探讨问题所在,并一起修改)

    那一次,我真狼狈

          经历了一周的学习,我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周末盼来了。一回到家,我就把书包甩到沙发上,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很高兴

           “咕咕咕!”原来是肚子饿了,不管怎么说,填饱肚子还是最重要。吃饱喝足,但望着那堆积如山的作业,我进行了一番斗争。我的心里有两种声音,一是“玩吧多么难得的机会,作业放放,没事的,别再犹豫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二是“不行,明早还得上素描课,得早起。可是我按时睡觉不就行了。那你的作业呢?明天做呗,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还是要劳逸结合的呀。可是……”没什么可是的了。

           兴奋地打开了电视机,收看着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看着看着,咦,8:30还早还早,可是精彩的片段应接不暇,他是卧底吗?要不再看一集?那人是个反派吗?要不再看一段?不知不觉中溜走了许多时间。很快就到了10:00多,我赶紧洗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床睡觉。

           果然不出我所预料,觉怎么睡都睡不够。路上,我一路都在跑。总算卡点成功。赶紧支起画架,放好画板。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儿。所以头等大事就是削笔。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削得越心急,越削得不合格,少说削没了两三支笔。最后的作品也不尽人意,少画了幕布,明暗也不完整。周老师一个劲地说:“你真是太慢了,那也是一种病,得治。”后来我也只能悻悻地离开画室。(来自学生的习作,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病文诊断:

    一是引导:使用希沃蒙尘技术,将学生习作中表达心理活动和内心情感的词语蒙住。

    首先由学生分析文章的问题在哪里。

    其次去掉蒙尘后出示学生习作中表达心理活动和内心情感的词语,分析文章好在哪里。

    再次引导学生读标题,思考文章还存在什么问题。

    二是得出病因:线索不明,未点“狼狈”

     

    文章写“我”从高兴到兴奋到悻悻的情感变化,没有扣住情感中心词“狼狈”来升华主题,线索不明,未点狼狈。

     

    修改实践:

    一改,达到目标是点题。(使用视频展台出示学生当堂修改习作)

    二改,达到目标是添加描写方法(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侧面描写,神态描写等) (使用视频展台出示学生当堂修改习作)

     

    范文借鉴:(老师写的)

           添加开头:微风轻拂,鼓动着我的衣袂。站在画室门口,那次狼狈的情形再次浮现在我眼前。

           修改最后一段并添加结尾:果然不出我所预料,觉怎么睡都睡不够。路上,我一路都在跑。总算卡点成功。赶紧支起画架,放好画板。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儿。所以头等大事就是削笔。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削得越心急,越削得不合格,少说削没了两三支笔。看看窗外,绿意依然,柔嫩的树叶儿随风翩然舞动,好像在嘲笑我的没用。我最后的作品也不尽如人意,少画了幕布,明暗也不完整。周老师一个劲地说:“你真是太慢了,那也是一种病,得治。”看着同学们对他们作品满意的神情,那似乎是对我最大的嘲弄。悻悻地离开画室,狼狈极了,恨不能找个地洞钻下去。

           从此我再不敢有懒惰之心。微风依旧,画室里的我淡然从容,嘴角全是自信的弧度。

     

    修改后,紧扣文题,以情导“线”,写出造成“我”“狼狈”的前因后果,从而表达我从那次的“狼狈”学到的做人做事不能懒惰的道理。


    六、拓展运用,能力提升

    如果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你会写谁?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

    提示:

    1.确定文章的中心,想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些事,如何安排先后顺序。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按照之前考虑的顺序写下来。如果所写的内容有详略之分,也可以在提纲上注明。

        3.可以用文字记述,也可以用图表加文字的形式,写完之后检查一遍,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

     


    七、课后作业

           点评《预习单》后面的补充资料里的优秀习作,继续修改自己的作文。

    八、课堂总结

           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用心体察生活,是一件快乐的事。将体察领悟的结果诉诸笔端,是一件快乐的事。善于用线索串起所有的事件和情感,文字便有了无穷的魅力和无限的力量。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写文章的时候都能妙笔生花。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