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编排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很美,表现了“我”对金色的秋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文字细腻,品味着课文的语言文字,犹如徜徉在美丽的金秋时节,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这是一篇很好的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材,老师如果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定能通过这篇教材让学生学有所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年级,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他们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识字写字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并能独立识字。阅读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了默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为孩子终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学会写“院墙”两个字。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熨贴”“凌乱”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品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水泥道之美。
4.激发学生对美好秋天,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单元教学目标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能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4)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教学重点:
1. 品读自己认为美的句子,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水泥道之美。
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熨帖”“凌乱”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理解“熨贴”“凌乱”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四案板书设计:
(一)主板书设计
(二)副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聚焦结构,学生质疑
1. 孩子们,在这美丽的金秋时节,让我们再次走近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请大家齐读课题),这是一条铺满什么的水泥道?(生再读课题)
2.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篇课文不仅语言美、景色美、而且结构也很美(出示课件),请看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师:像这样,文章开头写到的内容,在结尾处再一次写到,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3. 请大家再读课文的结尾,你有什么问题?(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4. 是的,这条水泥道小作者天天走,月月走,年年走,为什么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入课文吧。(请孩子们把书翻到第5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一)出示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
1.阅读提示: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圆圈 ”圈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难懂的词语。
2.生汇报,师板书:熨帖、凌乱。
(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过渡:那“熨帖,凌乱”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呢?我们通过一段微课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1.播放微课(微课结束,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借助插图,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
2.理解“熨帖”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熨帖”。
3.理解“凌乱”
(1)四人小组合作,用多种方法理解“凌乱”的意思。
(2)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3)生点评
4.师小结:孩子们,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了“熨帖,凌乱”的意思。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正是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
三.再读课文,品读美句
过渡:理解了词语,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接下来我们再次走近课文,静静地去感受这条水泥道的美。
(一)出示阅读提示,生默读
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6、7、8自然段,用“__”标记你认为美的句子,并想一想,当你读到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一:品全景之美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 学生汇报句子,师贴图。(你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童话世界吧)
2. 聚焦“闪闪发光”
(1)孩子们,你们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美?让你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闪闪发光)
(2)你们还见过闪闪发光的什么呀?
说话练习:我见过闪闪发光的( )
(3)那你见过闪闪发光的地毯吗?想不想见一见?
(4)(出示图片)师:看,这就是那块闪闪发光的地毯,那金黄的落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3.聚焦“很远很远”
(1)你还有没有觉得特别美的词?(很远很远)
(2)为什么“很远很远”也可以感受到水泥道的美呢?(师引导学生体会水泥道之长,落叶之多。)
(3)(出示图片)师:看,这金黄的地毯一直往远处延伸,我们怎么也看不到它的尽头。
(4)看到这样的一块地毯,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哪些词语呢?
4.指导朗读
(1)你们说的这些词都很美,谁能读出这块地毯的美?(指名一生读,师评:你读得真流利,如果能融入自己的感情和体会,那就更完美了)
(2)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师读,生评)
(3)谁能向老师挑战?(一生读,师评:你简直比老师都要读得好,掌声送给他)
(4)全班齐读
(5)师表扬: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块闪闪发光的地毯,正铺在我家院墙外的水泥道上,“院墙”两个字是这节课要学会写的生字。
4.指导写生字“院墙”
(1)生观察两个字的相同之处
(2)师写,生书空
(3)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写字时,师提醒写字姿势)
(4)师小结:刚才老师下去检查,发现孩子们的字都写得很规范,也很美观,你们都是写字小能手。
预设二:品特写之美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学生汇报句子,师贴图。(你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小巴掌吧?)
引导学生质疑:孩子们,当你读到这一段时,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3.师生解疑
是呀,假如我们教室的桌椅摆得乱七八糟,你们觉得美吗?假如我们桌子上的书籍堆积如山,你们觉得美吗?那为什么课文中却说这凌乱的落叶,却更增添了一种美呢?(这是一种凌乱的自然之美)
4. 拓展“凌乱之美”
(1)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许多自然之美,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欣赏图片)
(2)你能选择其中的一幅图仔细观察,来描述一下这这种自然之美吗?
说话练习:那______,好像_____,它们________。
5.朗读感悟“凌乱之美”
孩子们,你们不仅理解了“凌乱”的意思,而且能说出那么多凌乱的自然之美,太了不起了!相信你们也可以读出这种凌乱的自然之美。(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预设三:品心情之美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学生汇报句子,师贴图。(你的想象可真丰富,老师也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
2.聚焦“比喻句”
(1)这一段中有一个特别美的比喻句,你发现了吗?
(2)你觉得棕红色的小雨靴还像什么?
说话练习:棕红色的小雨靴`好像( )
(3)可爱的小鸟们,快乐的小蜻蜓们,你们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呀?
(4)谁能读出你心中的这份快乐和幸福呢?(师评:老师感受到了属于你的那份快乐)
3.聚焦“蹦跳着,歌唱着”
(1)你还从哪个词也可以体会到小作者的快乐?(蹦跳着,歌唱着)
(2)谁能来表演一下?
(3)老师从你的表演中感受到了你的快乐,那你能把这份快乐读出来吗?(师评:谢谢你带给我们的快乐)
4.全班齐读
(1)孩子们,让我们一起齐读这句话,在这金黄的叶丛间蹦起来、跳起来吧。
(2)师评:多么幸福快乐的小鸟呀。
5.孩子们,此时此刻,如果你走在这样一条水泥道上,你最想做什么呀?
说话练习:走在这样一条水泥道上,我多想_________。
(三)配乐朗读
1.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想象,再次读读这几个自然段吧!
2.师引读,生分组读6、7、8自然段。
(四)生上台贴画
1.你们的朗读把秋风姑娘都吸引过来了,看,秋风姑娘把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吹到了教室里,吹到了小朋友的抽屉里呢,快找一找吧。
2.请你们把金黄的落叶贴到黑板上的水泥道吧。
四.共同释疑、布置作业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感受到水泥道独特的美。
2.我们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这条水泥道小作者天天走,月月走,年年走,为什么第一回觉得水泥道真美呢?(师板书:仔细观察)
3.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今天的课后作业,就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并记录下来吧。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