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 2. 走月亮 集体备课大赛

罗仟慧
黄荆乡大坪学校
小学
语文
四年级
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
  • 917
  • 92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走月亮》是一篇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儿童散文,除了真善美的思想内容外,还以浓郁的诗情画意强化其作品的外延。文章从孩子的心灵感受出发,描绘了秋天月夜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中一幅幅动静结合的优美画面,充满了童真气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美”,语文要素包括两个:一个指向阅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一个指向表达——“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在本文的教学中,会重点落实这两个语文要素。

    教学工具

    四年级阶段的学生富有个性,思维敏捷新颖,对散文的把握已经具备初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对课文有较好的把握。四年级3班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已经成熟,课堂中,教师逐步引导深入探究文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知学习文中独到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的能力,并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美好景物的情感。

    边朗读边想象画面,让学生体会月光下动人场景和美好意境,感受到文中作者与家人之间浓浓的爱和温暖。

    教学难点:

    在学习句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文中独到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方法

                  走月亮


    明亮柔和   照亮万物

    溪水流香   水塘抱月    景美

    果香四溢   丰收在望    情浓

    秋夜奇妙   幸福温馨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月夜图,板书“月亮”,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月亮。

    2、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月亮下可以做些什么,进而导入课题,教师板书“走”。

    3、引入新课:跟着作家吴然走进云南,去感受在月夜散步的意境和美。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吴然和阿妈在哪些地方走月亮?读的过程中,将重点语句划上横线。

    引导得出:

    (1)月下小路

    (2)月下溪边

    (3)月下田埂

    (4)奇妙星月

    抓住线索,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和阿妈在月亮升起时一起散步,度过了一个奇妙的夜晚......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联系生活想象,带着感受朗读。

    读后小组探究: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啊走,走啊走,走过那么多地方,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个地方最奇妙,为什么?

    1.品析:月下小路

    课件出示: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课文中写的月光下的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月光笼罩下的点苍山、村头的大青树以及大道和小路,让我们感受到月光下的村庄是那么静谧,那么美丽,那么令人向往。

    ②作者在写这些景物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这句话,从远到近,描写了月光下的山、树、路,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品析:月下溪岸

    重点赏析: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品析: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一闪一闪的,波光粼粼。随着溪水在流动,动词字精妙。

    2)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品析:这是一个拟人句,“抱”字既写出了小水塘中月亮的状态,又充满了感情,因而非常生动。

    3)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品析:除了现实描写,作者还进行了回忆。这里的每个景物都隐藏着阿妈辛勤劳作的身影。通过景物描写和回忆,体现了“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表达出“我”对阿妈深深的爱。


    3.品析:月下田埂

    ppt出示重点句子

    品析:这段文字先写了秋虫、夜鸟、鱼儿,接着描写了果园里硕果累累的景象,然后详细描写了稻田,回忆了过去在稻田的有趣活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风景、生活的热爱。一句“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更是体现了作者对家人深深的爱。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水流的“满意”,更是体现自己的满意,表达出作者对家乡景色的喜爱之情。

    “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低垂着头”形象地写出了稻穗的饱满,预示着今年又是丰收年;“镀亮的银毯”写出了月光下稻田的颜色、质地以及给人的感觉。想象一下,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呀!


    4.品析:奇妙星月

    引导品析:此处写阿妈讲故事、静静地走,虽然平静,但是却充满了温馨和爱。作者更是通过“月亮牵着小星星”来比喻母亲和自己此时的情景,表现出自己和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四个“走过……”的连用构成了排比,这个排比句详细描写了走月亮走过的地方,体现出村庄夜晚景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走月亮的喜爱。


    扩展阅读、写作,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温馨

    1、写作

    师:为什么文中多次出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同学们,现在我们应该多了些思考和感受了吧?

    引导品悟:“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它层层深入地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和幸福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连全文的作用。

    师:平淡、朴实的语言中渗透着真情实感。

    2、生活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写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像吴然爷爷一样将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美好景物写进去。

    3、阅读

    推荐吴然散文集

    (一)学习课文的描写,写一写你和家人在月下的某个场景

    (二)阅读吴然散文集,并在同学之间分享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