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第五课 审美自律(第二课时) 集体备课大赛

胡海军
高中
美术
美术鉴赏
湘美版
  • 1715
  • 100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审美自律》包含三部分内容:1、审美自律现象和个人风格的出现;2、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3、欧洲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本堂课为第二课时,了解欧洲18、19世纪几个代表性的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

          “审美自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艺术家不是为某一个阶级、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人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与公众的审美品位;二是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只有当艺术家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才有可能自由地探索自己个性化的形式语言。在风格上还是要继承前人的东西,然后再加以发展。

           在欧洲,艺术家对个人风格的追求主要是从19世纪以来的法国开始的。有一些富于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反对当时官方美术学院所规定的绘画程式,试图开辟艺术发展的新方向。在这方面,教材首先讲述了安格尔与德拉克罗瓦之间的对立,并且还安排了两个表格来对比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这种比较要突出的是流派和个人风格的差异。这一部分的另一个内容是印象派,包括它在作画方式上的变化和主要的创作观念。

           19世纪的法国画坛风格变化非常剧烈。教材通过这些作品试图说明的是绘画越来越贴近个人,而不计较传统的规范和程式,这也是“审美自律”的含义之一。

    教学工具

           高一的学生从初中阶段跨入到高中阶段,在初中教材的“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中学到了如何欣赏的方法,而《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往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学生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在理解艺术家的个性化特点与公众的审美品位的矛盾、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变化和个人风格的梳理等问题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比较鉴赏、社会学式鉴赏等方法帮助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主要风格特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艺术语言对法国美术1819世纪主要流派进行分析,熟练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和比较式鉴赏对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作品进行赏析;

    2.运用“泛读”“略读”“”“精读”四种读图方式,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鉴赏过程中体验情感表达,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以及西方“审美自律”现象出现的原因,理解欧洲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学会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艺术家。

    【教学难点】
    如何将艺术观念和艺术形象、艺术表现手法等具体因素相结合,以此掌握鉴赏方法,并理解艺术家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形式美感;如何对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整理归纳,以丰富和加深对艺术家和美术作品的认识。


    教具:希沃白板5一体机
    学具:作业纸、笔


    教学方法

    第五课  审美自律(第二课时)

    一、审美自律的含义

    二、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荷拉斯兄弟誓言》                   《自由引导人民》

    有什么

    是什么

    为什么


    三、印象主义、新印象注意和后印象主义

    1、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

    2、印象主义

    《日出·印象》

    3、新印象主义

    阿尼埃尔的浴场

    4、后印象主义

    《艺术家的卧室》

    四、课程总结与文化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览表)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技术

    支持

    设计意图

    引入课堂

    (泛读)

    广泛浏览,激发赏析西方美术绘画的兴趣。

    浏览欧洲500年代表性作品,学生提问。

    微  课

    创设情境,以现实中考到的美术作品启发美术教学,从审美本位出发。

    导入课题

    (略读)

    简略识读,形成美术鉴赏风格流派意识,培养审美判断能力。

    四个主要流派代表性作品简析,通过比较,逐一归纳特征。

    放大镜

    蒙  层

    概览,围绕课题展开,形成大概念。展现“各美其美”。

    潜入课中

    (细读)

    详细识读,理解在同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自律行为,达到文化理解。

    分析新古典主义《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和浪漫主义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对比分析,全方位立体的了解各自不同的特征。

    放大镜

    蒙  层

    深入分析理解,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讨论、表述、评价等形式,学生深刻领会在同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审美创作的不同追求。

    深入课心

    (精度)

    精确识读,深入理解美术家对个人风格和表现形式的追求。

    分析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组织体验活动,深刻体会审美自律。

    放大镜

    蒙  层

     

    审美自律内涵的运用,三个艺术流派简要分析,清晰了解美术的传承与创新,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是发自艺术家内心的自觉。

    渗入课后

    (泛读)

    学习效果检验,核心素养形成。

    流派作品分类链接,学生活动。

    超级

    分类

    练习巩固,拓展,形成核心素养。

    一、引入  (泛读)

    引子:美好的事物我们共同分享。

    情景创设:省博物馆《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欧洲绘画500年展览观摩(微课)。伴随音乐的节奏,在一种优雅和谐的情境中泛读500年间的艺术,学生进入西方美术绘画欣赏的状态,让艺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问题驱动:学生观摩后提问。


    二、新授

    (一)重温审美自律的含义  (略读)    

    师生共同探讨:拉斐尔《椅中圣母》、安格尔《布罗格利公主》、德拉克罗瓦《坐在墓园中的少女》、莫奈《撑阳伞的女人》四幅作品中表现女性的异同之处,简要分析作品特征,探讨画家的风格及流派。

    推导大概念:

    审美自——艺术风格发展逻辑;艺术家个人对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探索基本基本问题:

    艺术家对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的追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怎么做的?


    (二)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读)

    1.分析比较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和《自由引导人民》两幅作品的对比分析,寻找其对应的特征,激发学生发表观点。

           学生在细读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对照图像学探索的三个基本问题“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从作者、创作背景、作品分析(构图、色彩、题材、笔触、艺术特点、风格流派、思想性、审美接受等)进行分析比较。



    作品

             项目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自由引导人民》

     

     

    有什么

    题    材



    构    图



    场    景



    色    彩



    笔    触



    是什么

    艺术特点



     

    为什么

    思想性(意义)、审美接受、流派



     2.教师进行总结,并做一些必要的补充。

    (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读)

    1.浪漫主义过渡到印象主义

    教师展示浪漫主义作品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学生简要进行比较(用形式鉴赏法和比较鉴赏法完成这一活动)。

    分析作品中的传承与创新。

    2.印象主义艺术家个案分析——莫奈

    分析并提问:《日出.印象》

    师生共同探讨(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分析):印象派画家由于突破了当时流行的绘画程式与人们的欣赏习惯而导致了公众不接受。

           深入研究:学生深入研究印象主义画家在哪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绘画程式。

           学生结合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分析并回答,教师总结。

          莫奈生平、艺术创作历程。

          莫奈及印象派绘画形式和风格的成因。

          对比《无畏号战舰归航》找出两幅作品之间的联系。

          莫奈和印象派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

    3.新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

    作品分析:《阿尼埃尔的浴场》

    师生:艺术风格特征小结,教师补充

    4.后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

    作品欣赏:《艺术家的卧室》等

    师生:小结艺术风格特征,教师补充,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从主观情感出发进行个人情感的表达,主动追求鲜明的艺术风格。


    三、总结与巩固 (泛读)

    (一)总结

    1.审美自律内涵

    ①艺术风格的发展和演变有自身的内在规律。

    ②艺术家个人对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的追求。

    2.了解了18—19世纪法国画坛的五种艺术流派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

    (二)练习巩固

    作品与流派配对练习,实践运用。  


    四、升华—文化理解

    1、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新印象主义"一词是由这派的理论家费利克斯.费内翁于1884年在布鲁塞尔的美术杂志<<现代绘画>>上首先使用的。后印象主义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存在于19世纪80至90年代的美术现象。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了新印象主义,进而导致后印象主义的诞生。


    2、印象主义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新印象主义的技法基础是分割主义,又称点彩主义——用对比强烈印象派作品的不同的纯色彩小点或小块作科学的并列,使观众从一定距离观看时自行去获得混合的色彩效果;后印象主义不满足于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开始尝试色彩及形体的表现性。

    3、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新印象主义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后印象主义极力反对印象的束缚,主张绘画有别于客观事物,而是应关注画家的主观情感,表现艺术家内在的心灵世界和事物的象征意念,在艺术表现上寻找更为内在、更为心灵化的美学意蕴。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