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中例1、例2的内容。纵观教材,有关“图形的旋转”的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分三个学段来学习的。在二年级下册是初步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在五年级下册要求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到了中学还有进一步的要求。从整体上看,三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呈现螺旋上升式的递进,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依据五年级学生正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年龄特征,我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运用了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操作、交流,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表象,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1、通过网络画板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感悟旋转的特征,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通过小组讨论和希沃白板课堂趣味竞争游戏,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动手操作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旋转的神奇美。
教学重点:理解旋转含义,明确旋转三要素。
教学难点: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物体旋转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你知道照片中的人是谁吗?猜猜我是谁?
询问:你能将这张照片摆正吗?
(出示一张故意倒置的照片,学生操作电脑,将倒置的照片摆正。)
师:刚才,我们利用电脑,将照片经过旋转使它摆正了。如何准确的描述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旋转的特点又是什么呢?不急,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图形的运动(三)旋转。
第二环节:借助实例,明确三要素
1.生活中的旋转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回归生活,寻找原型,播放生活中的旋转相关素材和资源)
2.明确三要素
师: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旋转这一过程?
预设:中心、方向、角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第三环节:模拟游戏,深化认知
1.认识表盘:一共12个大格,每一大格是多少度?
2.思考:指针指向12,如何才能让发射器打中3号气球?(从12到3)
3.思考:指针指向6,如何才能让发射器打中12号气球?(从6到12)
预设: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或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
环节一:图形的旋转(三角形的旋转)
活动1:将三角形AO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计时1分钟,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同屏直播方式展示学生想到的旋转过程。)
活动2:将三角形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活动1缺少旋转中心,所以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答案不唯一。活动2中加入旋转中心,答案唯一。)
【小组合作探究】
(计时3分钟,四人一小组讨论。使用“网络画板”,展示三角形的旋转过程,展示再次经过两次旋转,最后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车。)
环节二:练习巩固
(利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判断对错”,用记号笔标记判断题错在哪里,并更正。)
环节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描述旋转时,必须说明旋转中心、方向和角度。
生2:旋转前后形状大小都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生3:利用旋转可以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图片。
【小小设计师】
师:同学们,旋转原来可以设计出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也来当小小设计师,用今天学习的旋转设计出美丽的作品。
设计意图:体会旋转图形的美,与美术学科融合,发挥想象,利用旋转知识设计出美丽作品。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