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 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诗的大 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朋友,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 秋天的景象。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本首古诗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基础。三首古诗中,《赠刘景文》生字最多,诗意理解也相对难一些,学生学起来没那么好把握,所以教师要多加引导,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教学学生学习理解诗意的方法后,要多迁移运用。
设计意图:在学习《赠刘景文》中运用注释理解疑难字词的方法后,更加有利于迁移运用,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其他古诗。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3、 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设计意图:本单元语文要素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教材在低年级时安排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与提升,在古诗教学中,我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字词,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所描写的季节。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疑难词语的意思。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 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诗的大
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那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朋友,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教学目标】
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所描写的季节。
【教学难点】
能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疑难词语的意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以游戏“飞花令“导入,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视频,请学生说出和“君”有关的诗句。
例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曹操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
设计意图:以游戏导入,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开启学生记忆中的古诗搜索引擎。
通过班级小管家小程序,统计前一晚作业中对“君”字诗歌的收集完成情况。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带有“君”的诗歌--《赠刘景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猜诗题
1、联系“赠”字,回忆学过的类似的赠写诗《赠汪伦》。通过理解回忆《赠汪伦》是诗人李白写给自己的好朋友汪伦的诗,猜测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过的古诗,理解“赠”字的含义,从而理解古诗题目。
2、这首诗是谁写给谁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注释,了解什么叫“注释”,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
师总结:三年级的古诗与一二年级的不一样,教材编排上增加了注释一栏。这是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借助注释理解诗歌中疑难词语的意思。
3、板书:借助注释
三、读古诗
出示要求:把古诗读正确
(1)配伴奏,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在伴奏中朗读,通过音频的渗透,让学生读古诗更有情境感。计时器的利用,能侧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朗读节奏。
(2)指名读,正音。
四、解诗意
(一)1、借助注释,再读古诗,猜测诗意。
2、学生汇报交流疑难字词,师生共同探讨,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提问:借助注释你读懂了哪些词?
预设1:“擎”,引导学生看到注释二,理解“擎”的意思是:举,向上托。
预设2:“君”,引导看到注释三,理解“君”的意思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检测刚学过的“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方法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将注释带到诗句中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意思。
(二)借助图片了解诗意。
(1)圈画出不懂的疑难字词,和同桌合作交流讨论。
通过借助图片理解“荷尽”、“雨盖”、“犹有”、“傲霜枝”等词语的意思。
①荷尽
1、依次出示两幅图片,一幅为“夏季荷花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夏季荷花,体会荷花的生机勃勃,并提问:你想到了哪句诗?;一幅为“深秋荷叶衰败干枯”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秋之萧瑟。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
2、通过观察图片,我们知道荷尽是指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板书:借助图片
②雨盖
1、出示小女孩举着荷叶挡雨的图片,学生自主描述画面:你在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雨盖”怎么理解?联系生活。原指雨伞。“擎雨盖”就是指举起的雨伞。出示图片,荷叶田田,点点水珠都被撑在了荷叶上,这撑起的荷叶多么像一把举起的雨伞啊。利用蒙层技术,展示:在诗歌中“雨盖”指的是“荷叶”。
2、播放荷花凋零、荷叶枯萎的视频,让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荷花凋零、荷叶枯萎的凄凉氛围,更好地加入感情训练朗读。
3、朗读诗句,带着悲伤的语气,女生齐读诗句。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体会荷花开败、荷叶凋零的景象。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了吗?
③菊残、犹有、傲霜枝
1、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出示“残菊”图片,学生说图意,理解“菊残”:菊花凋谢。
2、“残”和上一句中哪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尽)
设计意图:联合理解,“残”和“尽”都表示枯萎、凋谢。
找一个字替换“残”。
3、指名谈对“傲霜枝”的理解。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师: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还在傲寒斗霜,你想对它说什么?
男生齐读,齐读,读出画面感,读出菊花的坚强。
(三)指导读好停顿,划出节奏。指名上台给古诗划节奏停顿符号。全班齐读古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落实古诗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教学目标。
(三) 配乐配动作齐读整首诗、小结学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手势舞视频,边做手势边朗读,加深印象。
我们刚才通过借助注释、借助图片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还通过反复的朗读,读出了这首诗的味道。
四、巧拓展
1、配乐背诵
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2、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画,还是一首歌,请课后去听一听《赠刘景文》,试着学唱。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