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泊秦淮》《贾生》——咏史怀古诗 集体备课大赛

邓欢
成章实验中学
初中
语文
七年级
下学期
人教部编版
  • 109
  • 2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泊秦淮》与《贾生》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中的两首。这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以及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这两首诗的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晚唐诗歌的艺术特征,并对咏史怀古诗有更深刻的认识。且通过这两首诗的对比阅读,也可让学生学会如何寻找诗歌共性,懂得知人论世更深层次研究其他诗歌。


    教学工具

    七下的学生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对于诗歌相关文体常识以及诗歌体裁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诗歌的对比阅读还缺乏系统性的指导与学习。对于诗歌分类,题材仅仅停留在更为常见的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而对于咏史怀古诗一无所知他们对古诗的作者不够了解,对当时时代的特点和情况知之甚少,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几位大诗人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肯定难度很大。所以,讲解作者的身份、思想、经历、家事,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知人论世"对于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欣赏,对于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咏史怀古诗特点与常见艺术手法;理解咏史怀古诗的解读思路;学会借典故分析咏史怀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望诗歌,课程导入

    走入历史的的烟云中,秦淮河岸依旧灯火辉煌,水月茫茫,当初的《玉树后庭花》依旧唱响,贾谊步入宣堂,却被问及鬼神是何模样?历史总是如此相像,见证一代一代的荒唐,我不忍再次回望。让我们再次唱响这来自晚唐的哀歌。

    (学生齐声背诵《泊秦淮》《贾生》)

    二、诗歌对比,了解体裁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中国著名作家余秋雨如是说道。咏史怀古诗正是浸透了兴亡之叹怀古之思。

    【学生活动】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根据已知背景资料链接,以及对诗歌的理解,总结归纳分析两首古诗。并从取材角度、写作手法、表达情感等各个方面将两首诗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三、感知咏史怀古诗

    通过播放微课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结构、内容、情感及手法。(微课视频为一分钟左右)以七下已学过的《登幽州台歌》为例,题目表明地点,诗文“前不见古人“提及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修建蓟北楼,思及自身孑然天地间,不禁怆然涕下。遵循了咏史怀古诗“临古地——思故人——忆古事——抒己志”的一般结构。

    四、迁移运用

    根据已掌握的咏史怀古诗鉴赏技巧,辅以课外古诗《乌衣巷》进行练习,以帮助学生彻底掌握咏史怀古诗。

    五、尾声

    正如法国作者丹纳所言,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咏史怀古诗的出现不独独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怀古咏史方可明古今得失,知人论世方能悟诗歌真义。希望同学们都能站在古人的臂膀上,终有所得,终有所悟!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