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本单元所选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行路难》(其一)是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本诗是诗人李白遭受馋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借乐府旧题《行路难》抒发自己在苦闷、悲愤之中仍旧执着追求理想的乐观自信的情怀。其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脍炙人口,千百年来给无数身处逆境中的人以精神的鼓舞。
《行路难》一诗意蕴含蓄,立意深远,诗偶歌运用了比喻、典故等手法,九年级学生虽有接触过此类诗歌,但理解依旧有一定的困难。此外诗歌感情波澜起伏,跌宕变化,时而失落苦闷,时而又充满希望,诗歌感染力很强,需要在诵读中去体会这种情感的波动,加之李白诗风浪漫豪迈,也需要通过诵读去感知,而九年级的学生恰恰不愿意张口诵读,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了。再则九年级学生的人生经历有限,如何让学生共情,更好的体会作者的起伏的感情,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1.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大意,积累名句并背诵全诗。
2. 通过研讨品读,鉴赏古诗,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 通过拓展阅读,读懂诗人,读懂自我,从诗歌中汲取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研讨品读,鉴赏古诗,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拓展阅读,读懂诗人,读懂自我,从诗歌中汲取积极的人生态度。
李白好酒,诗人皆知。杜甫曾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可是,有一天,嗜酒如命的李白突然不喝酒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诗歌《行路难》。
(利用希沃白板设置成抢答游戏)
1.作者简介 (学生填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体裁介绍
《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诗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3.正音
樽(zūn) 羞即馐(xiū) 箸(zhù) 塞 (sè)
(一)初读感知
1.听读,.整体感知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
2.齐读,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教师评价。
3.译读,结合注解,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二)赏读得法
1.根据诗歌内容,沿“路”出发,理清思路。
明确:行路-----路难-----寻路------望路
2. 合作讨论,任选一个内容,根据相关诗句,说说作者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明确鉴赏方法。请用一下句式表达。
从 “ ”(哪句诗歌)可知作者 (内容)的 (情感),因为 , 运用了 ( 鉴赏手法),表达出 。
示例:●行路 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可知作者行路的落寞悲伤,因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专为他而设的宴席上,放下了酒杯,扔掉了筷子,美酒不饮,美食不吃,拔出宝剑,四处张望,一幅怅然若失、郁郁寡欢的模样。运用了动作描写,表达出诗人失落、郁闷的心情。(板书:失落)
预设:●路难 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可知作者路难的郁闷痛苦。
“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不顺。因为李白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之后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反而受到排挤,被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出他仕途的不顺及内心的痛苦。(板书:痛苦)
●寻路 (1) 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可见知作者寻路的信心,因为前一句化用了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的典故;后一句是伊尹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的典故。两者都是仕途不顺最终得以实现抱负。运用用典手法,表达出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板书:希望)
插入微课,讲解用典
●寻路 2)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可见作者寻路的迷茫。因为当作者再次回到现实中来时,仍旧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作者自问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声调低沉。作者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里。运用反复的修辞,表达出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寻路迷茫的慨叹。(板书:迷茫)
● 望路
面对行路难的困境、寻路茫的苦境,诗人李白是怎样的呢?
明确: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见作者望路的乐观积极,因为作者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运用用典手法,表达出作者对前路充满信心,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梳理总结,理清全诗感情脉络,读出感情的跌宕起伏
行路 (失落)-----路难 (痛苦)----寻路 (充满希望----陷入迷茫)-----望路 (昂扬)
(三)品读悟情
1. 面对困境,李白为什么能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最强音呢?
明确:他心有大志,前路充满信心,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作者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补充资料两则:
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怀着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因此获罪并被流放。流放归来后,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因病未能成行。
2..在教师引导下,补读。
师: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会背诵这首诗,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我陷入困境时,我在心底轻轻地勉励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会深情地鼓励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整个世界都背对着我时,我也一定要面朝大海,大声地喊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仰望诗仙,深情诵读
李白道“行路难”,他有过消极,也想过及时行乐,却最终是带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一直在走,辗转流浪,倏忽十二载。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走入了中华文脉,走出了精神风采!
1、必选: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2、自选:
青铜: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二、其三),说说当你处在人生困境的时候,你想做怎样的李白?
点拨:行路难其二中的李白说 行路难,归去来!路太难,我还是走吧!流露出消极
行路难其三中的李白说“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路太难,我还是别想那么多,痛饮美酒吧,表示要及时行乐,洒脱豁达
王者:收集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李白的人生轨迹。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