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集体备课大赛

杨青
衡阳县元培学校
小学
语文
三年级
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
  • 160
  • 2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深秋美景。全文充满着童真童趣,饱含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纵向梳理语文要素可知: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横向梳理本单元内篇目之间的语文要素,可知:《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古诗三首》后的首篇课文,鉴于古诗与课文体裁差异大,因此《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旨在本课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点拨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为《秋天的雨》综合运用方法理解词语打基础。


    教学工具

    1.识字写字方面。通过两年的识字学习,学生已积累了多种识字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再加上从三年级开始,会认的字学习量减少了,这都是识字教学时加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有利条件。

    进入三年级以后,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基本结构的书写方法,可以进行独立的汉字书写练习,这都为学生提高写字的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文朗读方面。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依据识字能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能力,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初步读出课文的情感。

    3.阅读能力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积累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在低年级对词语的理解方法也有所接触。教学中,我们重唤醒、点拨和引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发现比喻的表达之美品读词句,并能在语境中迁移运用,学会表达。

    2、过程方法目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词句,赏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自然之美,从中感悟作者对梧桐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 初品梧桐落叶之美

     1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它是“停车坐爱枫林晚”,它是“最是橙黄橘绿时”,更是“萧萧梧叶送寒声”。在秋天,法国梧桐落叶也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线,今天就和杨老师一起来看看梧桐落叶,一起来学习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播放梧桐落叶视频,激发学生品味梧桐落叶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古诗,带领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去发现秋天的美,发现梧桐落叶的美,感悟秋天落叶之美。)


                                                        版块二  训练表达  巧用比喻

     1、初品课文,引导学生发现比喻的表达之美,并能在语境中迁移运用,学会表达。

     1)师:看完这个视频之后你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怎样的词语呢?(预设:颜色金黄、漂亮的、美丽的梧桐树叶。)

     2)引导学生说比喻句。出示课件:法国梧桐落叶像     

      师:有谁能把梧桐树叶形容得更加生动呢?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预设:金色的小扇子、金色的蝴蝶......)

     3)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作者是怎样描绘梧桐落叶的呢?他把梧桐落叶比作什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师小结: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感受到落叶的美丽、可爱。

    (设计意图:播放落叶视频,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品味比喻的表达美。)

                    

                                                        版块三   理解词语  读懂课文

    1、合作学习,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难懂的词语。

    2)出示“凌乱、熨帖”这两个词语,生齐读。

    3)学生讨论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要理解这两个词语该用上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西沃白板设置1分钟倒计时)


    2、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预设:联系上下文法、拆字组词法、找近义词法、反义词否定法)师相机板书:联系上下文法、找近义词法、反义词否定法、拆字组词法)

    1)师点拨:“凌乱”可以联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规则”来理解,也可以用找近义词等方法来理解。

    (2)师点拨:“熨帖”可以联系上下文“紧紧地粘在水泥道上”及文段中的“平展”来理解,意思就是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那这些树叶为什么会熨帖的、平展的粘在水泥道上呢?

    师:“因为下雨,树叶被打湿了,所以它才会熨帖地、平整地粘在水泥道上。”(用水打湿落叶,将落叶粘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实物展示等方法,理解这些难懂的词语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版块四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共悟自然之美

    1、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品味梧桐落叶自然之美。

    师:既然是凌乱的,为什么还说它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预设:自然美)

    师:“为什么说它是一种自然美呢?”(预设:没有加工过)

    师小结:“是自然形成的美,因为他们不受束缚,没有被加工过,是随意的、自由的,是大自然一种自然的美、自然的现象,所以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自然美。”(师相机板书:自然美)


    2、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凌乱美 ,进一步感受自然美。

    师:什么是凌乱的自然美呢?我们接着欣赏......

    师:天上的白云,排列的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它们更增添了......(预设:天空的美)海上的海鸥它们排列的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他们更增添了......(预设:大海的美)羊群排练的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可是他们更增添了.....(预设:草原的美)


    3、师小结: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这种自然之美呢,就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凌乱”这样的词语,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也一样要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


    4、进一步感悟凌乱之美。师:我们接着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凌乱的、自然的梧桐落叶。(展示图片)


    5、学生合作,现场演示梧桐落叶的凌乱,加深对凌乱的理解。(西沃白板设定时间:倒计时一分钟)


    6、配乐朗读第七自然段,在读中感悟梧桐落叶的自然之美。

        师:请同学们看到第七自然段,再来读一读,一定要读出树叶排列的自然来读出铺满金色巴掌水泥道的凌乱的美、自然的美。(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诵读、生生合作多种方法,感受梧桐落叶的凌乱之美,感受课文言语之美。)


                                                         版块五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上今天所学的方法,去理解课文中“明朗”这个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帮助学生理解在阅读时遇到的难懂的词语,提高阅读效率。)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