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平面镜成像 集体备课大赛

杨雅丽
六亩塘中学
初中
物理
八年级
上学期
人教版
  • 51
  • 1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平面镜成像》这节课是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再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工具

    平面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只有一些简单的概念,比如感觉"镜中所成的像与实物左右相反”、“像靠近变大,远离变小”等,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科学探究这个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垂直,所成虚像。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虚像和实像的区别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设计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过程。

    2.启发学习对虚像的概念的理解。

    3.理解平面镜成的像为什么是虚像。


    教学方法

    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

           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

    二、平面镜成像

        1.实验探究平面镜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巧记:镜面反射成虚像;

                  像物同大一模样;

                  物远像远没影响;

                  连线垂直镜中央。

         2.原理:光的反射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猴子捞月”的动态图片

    设疑: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掉到井里了吗?井里的月亮实际上是什么呢?想一想生活中我们还有什么也能像井水这样成像?


    想一想: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使用,能回答什么是平面镜吗?

    引导点拨:观察镜子,它的表面是平滑的还是凹凸不平的?光照射到镜面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交流讨论:镜子表面光滑,而且能反光

    要点归纳: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平面镜

    说一说:请举出除了生活中的镜子,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看作平面镜?

    学生举例:平玻璃板,平静的湖水,光滑的金属表面等。

    多媒体展示图片镜子、平静的水面、光滑的磁砖表面等图片加深对平面镜的概念的理解。

    做一做: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平面镜找到自己的像,当远离或仔细靠近平面镜时,仔细观察像的大小、位置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交流讨论:根据观察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猜想与假设:

    根据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跟镜面的关系等进行合理猜想。

    做一做:要比较像与物体大小、位置的关系,关键是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将“F”型发光二极管分别置于平面镜和玻璃板的前方使之成像,做做看哪一个能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F”型发光二极管打开开关使其发光,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个关闭开关的“F”型发光二极管放在成像的位置,则未亮的“F”型发光二极管的位置即为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可通过比较未亮的“F”型发光二极管与像的大小来确定。当亮的“F”型发光二极管 与未亮的“F”型发光二极管的像完全重合时,将光屏放在未亮的“F”型发光二极管的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情况。

    记录亮的“F”型发光二极管 与未亮的“F”型发光二极管的像完全重合时,亮的“F”型发光二极管(A) 与未亮的“F”型发光二极管(B)的位置,铅笔连线后,用刻度尺测量亮的“F”型发光二极管A 与未亮的“F”型发光二极管B 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

    研讨交流:

    思考讨论:

    (1)为什么要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2)用相同的两个发光二极管的目的是什么?

    (3)方格纸的作用是什么?

    (4)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启发学生总结:

    1.玻璃板透光,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

    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比较像与物的距离

    4.检验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设计表格:

    设计表格记录测量的物理量。

    为减小测量误差,每组重复做三次实验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研究成果,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

    实验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物距)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物距)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缩小或等大)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过渡:通过探究,我们认识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那么平面镜为什么会成像呢?

    光源可以发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 人眼就看到了物体。

    当光线经过镜面反射再进入人眼时,由于人有光的直线传播的经验,于是人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S ’发出的,S ’即为S 在平面镜中的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为光的反射。每个物(发光或反光)点,都有其对应的虚像点。  这样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形成的像就叫做虚像。虚像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不能被光屏接收到,作图时,虚像用虚线表示。

       


    利用希沃白板5中的软件资源,进行课堂活动“森林运动会”,请两位同学进行比赛,看谁"跑"得快。以比赛活动的形式,既对课堂做了一个小结,同时又进行了有趣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同学们本节课的知识的记忆。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